? ? 父親離我們而去已經有半月了,去逝時陰陽先生說父親犯了重喪,只有去逝后的第七天是黃道吉日,剛好是父親86歲生日的第二天。全家在家里給父親過了一個極不尋常的生日,只有蛋糕沒有歡歌。
? ? ? 父親生于農歷一九三二年二月二十四日,卒于農歷二0一七年二月十九日。按中國的傳統(tǒng)說法,在人去逝的時候通常有兒女得祭之說。可能是上天的眷顧亦或是父親的情有獨鐘,姊妹六個最小的我親自目睹了父親安祥的離去,沒有一絲的痛苦,是那樣的從容,正如他一生的為人,默默無聞,從容淡定。
? ? ? 人之相識,貴相知心。父親仙逝舉家悲痛,前來吊唁的除了親朋好友,生前同事,還有教過的學生。教書育人,桃李遍天。學生中有官在京城的司級干部,新疆的老板,鄭州的公務人員,南方的打工者,他們或親自回家,或向家人致電,以不同的方式紛紛表達對言傳身教的老師表示沉痛地哀悼。幾天來,父親慈祥的面孔不時在腦海中閃現(xiàn),揮之不去,記憶猶新。也勾起了我同窗同學對父親經年往事的美好的記憶,孟志清,閆紅占老同學在微信中紛紛撰文表達對父親的懷念之情。
? ? ? 父親一生為人正直,正如其名字(石忠信),忠貞、誠信。家庭是每一個人的基礎,只要有家的和諧,才有人的和諧,維系好家庭成員之間的良好關系,非常重要。在家庭中,父親對待子女和藹可親,從不干涉孩子們的自由生活,大哥和姐在家務農,二哥喜歡木工、三哥光榮參軍、四哥和我外出求學。父親為人忠厚,高風亮節(jié),名楊鄉(xiāng)里,從兒女們的婚事中可以得到證實。大嫂的父親是村支書,也是一墻之隔的鄰居;二嫂是本村姑娘;三嫂是出身于書香門弟的同事之女,四嫂是縣城的大家名門,姐姐嫁在鄰村,都是知根知底的,只有我看上了家是鄧縣在老城上班的老公。對老公家里的情況大家一無所知,處于好心,怕我婚后受委屈,家人們眾口一詞堅決反對,我和老公前去求救于父母,經過交流,父母立刻站到我的一邊,聲援我們,他相信并尊重了我的選擇。時至今日每每提及此事,老公都會感激涕零,發(fā)自內心的崇敬。
? ? ? 人到無求品自高,父親一輩子實實在在,清正廉潔,無欲無求。小學時一直跟隨父親身邊,每個星期天或節(jié)假日,他都會在家里劈上一挑子干柴,在開學時用他那瘦小的身材,擔到學校,夠我們一周使用。雖然自己是學校的總務,管著學校伙房的燒柴,但從不占學校一根柴伙的光。有的同學家庭困難,他悄無聲息地為之墊付學費,從不向人討要,盡管自己也不富裕。父親就是這樣,在堅守中耕耘,在耕耘中堅守,所以在財務工作中一干就是幾十年,從無差錯事故。
? ? ? 耕讀傳家風,平凡見偉大,老人光輝生平是家人們學習的榜樣,在重視家風家訓的今天,我們緬懷父親忠實守信的優(yōu)秀品質,是老父親給我們補上了最后一課,對后代是一種精神的激勵和美德的傳承。
? ? ? ?謹以此文拜祭我九泉之下的父親,惟愿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