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寫作30天.轉型與蛻變第五篇
課上同學分享一個自己的經(jīng)驗:為了自己的靈活性,他有一次在河邊兒練習扔石頭??伤坪踉趺炊既硬贿h,然后他想起小時學習武術。
練劍時,右手拿劍,左手是要掐劍指的,右手劍出的方向都是左手劍指先指向出去的,意不在劍而在劍指。
他把這個方式用在了扔石頭,意外的發(fā)現(xiàn)居然扔的遠了很多。
聯(lián)系到我們學習的內容:我們在做事前,是關注于事,還是關注于我們想要的目標,這之間會影響達成效果。不過更重要的是我們關注的目標到底是什么?
中國有句古話: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解釋為:人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使金石為之開裂。比喻只要專心誠意去做,什么疑難問題都能解決。
這里想起了兩個故事:精衛(wèi)填海和愚公移山,兩者的主人公都是以專心誠意做事著稱。
前者炎帝之女因恨被大海奪取了性命,化作精衛(wèi)鳥日日銜石填海,生生世世,子子孫孫,卻直到如今也未有功;
而后者愚公,因居住所在有兩座大山,擋了他與家人的出行之路,他希望暢通不必迂回的出門,于是開始移山壯舉,也是堅定的不惜世世代代挖下去,結果不同的時:愚公最終有神助,幫其達成所愿。
同樣的精誠所至,為什么前者“金石”未開,而后者就開了?
我認為這里的精誠所至,是念之所至。前者的念停在過去,那個恨里,她期待可以幫她撫平恨意,方法是填海至平,可是因為她的念之所至是恨,所以她所得到的就是生生世世活在那恨意里,繼續(xù)填海。
而后者愚公的念是平坦通途,用的方法是移山。他活在對于平坦通途的向往里,于是念之所至,身之所往。精誠所至,神來助之。
兩者念所至的方向差異,發(fā)生了天壤之別的結果差異。
所以如果你有一個目標久久無法達成,仔細去觀想一下你的念在哪里?如果你卡在轉型的過程,蛻變的邊緣,嘗試去觀想你想去的地方什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