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努力工作了這么多年,對于我依然沒有明白工作的意義在哪里?所以很想看看稻盛先生《干法》中講的是什么?怎么工作才能體現工作的意義和使命,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2.
稻盛先生為什么寫《干法》這本書,是為了幫助我們了解做事情的方法從而幫助我們提升做事的概率。
那么對于稻盛先生又是什么原因讓他寫下這本書的呢?
1.)中考求學路上考學失敗;
2.)健康路上患了肺結核;
3.)戰亂家屋被燒成廢墟;
4.)考大學沒有考上理想的學校;
5.)畢業后,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又面臨公司即將倒閉,發不下來工資;
殘酷的命運一次又一次的捉弄著他的人生,如果繼續這樣下去的人生不是他想要的,所以他不想如此下去這樣的生活。
3.
此時的他,如果像我們大多數人一樣,忍受著命運的捉弄而又不愿意改變的話,我相信此刻的他和當時的他一樣,依然活在抱怨命運不公,抱怨生活之中。
4.
而稻盛先生通過改變自己的心態,從而改變對工作的態度而找到如何工作才能出現人生的逆襲。
他認為:工作是對萬病都奏效的靈丹妙藥,通過工作你可以克服各種困難和考驗,讓自己的人生時來運轉。
苦難既不是我們希望的,也不是我們招惹來的,但意想不到的苦難卻接踵而來。苦難和不幸襲擊我們、折磨我們,讓我們為自己的命運而怨恨,甚至灰心喪氣,稍一氣餒便被苦難擊垮。
然而“工作”卻隱藏著一種偉大的力量,它能夠幫助你戰勝命運中的苦難,給人生帶來光明和希望。
當稻盛先生改變了他的想法后,開始拼命投入工作。
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他人生的齒輪—過去一直在苦難和挫折的方向上運轉,現在開始朝著幸運的方向轉動了。此后,他的人生進入嶄新的狀態,充滿希望,不斷成功。
5.
那么,稻盛先生又是通過什么方式解決他工作中的困惑從而愛上他的工作的呢?
第一個秘訣:找到工作的意義。
工作的意義是什么?
就是體現自我價值。
在此稻盛先生通過8點來總結:
1)為什么要工作?
大多數人認為:工作是為了獲得生活的食糧,稻盛先生說:這是工作的首要意義。但人工作不僅僅吃飯這一個目的。
稻盛先生的答案是:工作能夠鍛煉人性、磨礪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貴、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為。
2)工作造就人格
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在于通過工作來磨煉自己的心志、提升自己的人格。就是說,全身心投入當前自己該做的事情中去,聚精會神,精益求精。這樣做就是在耕耘自己的心田,可以造就自己深沉厚重的人格。
3)“極度”認真工作能扭轉人生
稻盛先生通過認真的工作,人生出現了奇跡,通過愛上自己的工作,辛苦不再覺得苦,一切發生了扭轉,獲得了人生的改變。
4)那些智慧迸發的瞬間
在研制“鎂橄欖石”的過程中,稻盛先生日以繼夜,反復試驗,晝夜不分、苦思冥想、不停地試驗,幾乎把自己逼入了“癡狂”的狀態,最后總算合成成功了。
5)乍看的不幸,實際上是幸
人生中的挫折,有些看似不幸,但通過努力,那么在努力工作的過程中,你脆弱的心靈就能得到錘煉,你的人格就能得到提升,你就能抓住幸福人生的契機。
6)努力工作的彼岸是美好的人生
稻盛先生通過努力工作獲得了人生的成功,于是他總結:
獲得心中快樂的前提是勞動。每天認真工作,努力獲得回報,才能讓你感受到人生的快樂和時間的可貴。
7)堅持“愚直地、 認真地、誠實地”工作
稻盛先生認為:
“愚直地、認真地、專業地、誠實地”投身于自己的工作,長此以往,人就能很自然地抑制自身的欲望。此外,熱衷于工作,還能鎮住憤怒之心,也會無暇發牢騷,而且日復一日努力工作,還能一點一點提升自己的人格。
8)要每天反省
稻盛先生通過每天反省,不但能避免工作上的失敗,而且有利于在人生中提升心志。
第二個秘訣:想辦法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1)要么做你喜歡的工作;
2)要么喜歡上你的工作;
稻盛先生通過什么方式來喜歡上自己的工作的呢?
1)改變心態
他認為:只要改變“心態”,每個人周圍的世界就會發生戲劇性的變化。
2)迷戀工作
他說:與其尋找自己喜歡的工作,不如先喜歡上已有的工作,腳踏實地,從眼前開始。尋找自己喜歡的工作,往往就像尋找一座空中樓閣;與其追求幻想,還不如先愛上眼前的工作。
3)感動給人注入新的動力
當研究出新的成果時會高興的跳起來。在工作中為自己的小小成功感到欣喜。
他的經驗是:當研究工作進展順利時,就要直率地表達出快樂;當研究成果受到別人的夸獎時,就要誠摯地表示感謝。繼而將這種喜悅和感動當作精神食糧,然后繼續投入艱苦的工作。
他說:要抱有一顆善被感動的心,要誠摯地對待生活。請把感動帶來的能量當作動力,更加努力地工作!這就是在漫長的人生征途中頑強生活的最好方法,也是我不渝的信念。
4)抱著產品
緊抱自己的產品”—每當新產品開發的時候,他總是這么想。
對自己的工作、對自己的產品,如果不注入如此深沉的關愛之情,事情就很難做得出色。
為了生產出合格的水管,稻盛先生晚上抱著水管睡覺,他在爐窯附近溫度適當的地方躺下,把水管小心翼翼地抱在胸前,整個通宵他都慢慢轉動著水管,用這種方法干燥,同時防止水管變形。
但當時他想的是“無論如何也要把這個產品培育成人”,把它當作自己的孩子,傾注全部的愛。正因為如此,他能夠通宵達旦緊抱水管。
正是他的這份摯愛,攻克了難關,生產出了合格的產品出來。
5)傾聽“產品的哭泣聲”
在生產產品過程中,產品生產如果有問題,如果你真的仔細傾聽,你就能聽到好似神之聲音的“產品的哭泣聲”。
就是說,產品的問題或機器的故障就會自覺地呈現在你面前。你會聽到從產品或機器里發出的竊竊私語:“這樣做,你看怎樣?”它們會幫你找到解決問題的線索。
如果找到了不合格的產品,就是聽到了產品的“哭泣聲”,他就會想,“這孩子什么地方疼痛才哭泣呢?它哪里受傷了呢?”
當你把一個個產品完全當作自己的孩子,滿懷愛意,細心觀察時,必然就會獲得如何解決問題、如何提高制成率的啟示。
正是稻盛先生把產品當做孩子一樣愛待,時刻用心感受產品是否有質量問題,用心去感受、去做產品,才能生產出好的產品出來。
6)成為自然型的人
稻盛先生講:物質有“可燃型”“不燃型”和“自燃型”三種。
同樣,人也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是點火就著的“可燃型”的人,第二種是點火也燒不起來的“不燃型”的人,第三種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燒的“自燃型”的人。
想要成就某項事業,就必須成為能夠自我燃燒的人。
要成為“自燃型”的人,在熱愛自己工作的同時,必須持有明確的目標。
所謂“自燃型”的人,就是從來不會“等別人吩咐了才去干”“因為有了命令才工作”的人,而是“在別人吩咐之前自發去干”的主動積極的人,他們應該都是熱愛工作的人。
要想將自己的能量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讓工作順利進行,就必須成為熱愛工作的“自燃型”的人。
7)勇于在“漩渦中心”工作
為了順利推進公司或團隊的工作,無論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一個精力充沛的、起核心作用的人物。
這樣的人將成為全體人的中心,宛如一股上升的氣流自平地而涌起,將全體人員卷入,帶動整個組織一起行動。像這樣自己主動領頭、帶動周圍的人把工作有聲有色地開展起來的人,他把他們稱作“在旋渦中心工作的人”。
第三個秘訣:一定要有人生目標
稻盛先生講“高目標”為動力:持續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
每天每日,在拼命思索的過程中,愿望就會滲透到“潛意識”中。這樣一來,即使不特別留意,在意想不到的場合,“潛意識”也會發動,給你啟示。而且這種啟示往往觸及事物的核心,使問題一下子得到解決。
要實現高目標,前提就是持續地懷抱能滲透到“潛意識”的強烈的愿望。
1)不斷樹立“高目標”
京瓷當時開始了創業,員工只有28名。
當時,只要一有機會,稻盛就會向員工們說:“我們要成為西京原町第一的企業!達到西京原町第一以后,就要瞄準中京區第一;達到中京區第一以后,就要爭取京都第一;達到京都第一以后,就要爭取日本第一,再然后,當然就是要達到世界第一。”但是實際上,不要說世界第一了,即使是要達到西京原町第一也絕不是什么簡單的事。
但是他卻為員工不停樹立新的目標,縱使是自不量力的夢想,是看似高不可攀的目標,還是要在胸中牢牢立下這個目標,并堅持不懈地在同仁面前展示這個目標。這一點非常重要從而達成他的人生目標。
為什么?
因為人本來就具備使夢想成真的巨大潛力。
“要成為日本第一的企業!”在不斷堅持這個想法的過程中,不知從何時起,你就會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員工們也一樣,會在不知不覺中和你一起共有這個似乎“荒謬的”目標,并為此每天都付出無盡的努力。
這種每天努力的積累,使京瓷公司達到了創業時誰也不曾想到的極高境界。高目標就是促使個人和組織進步的最大動力。
要實現高目標,前提就是持續地懷抱能滲透到“潛意識”的強烈愿望。
只有滲透在潛意識里,才會不停的想,愿望達成才會成為必然。
第四個秘訣:長期一直持續做這件事情。
看起來平凡的、不起眼的工作,卻能堅韌不拔地去做,堅持不懈地去做,這種“持續的力量”才是事業成功的最重要基石,才體現了人生的價值,才是真正的“能力”。
1.)持續的力量能將“平凡”變為“非凡”
所謂人生,歸根到底,就是“一瞬間、一瞬間持續的積累”,如此而已。每一秒鐘的積累成為今天這一天;每一天的積累成為一周、一月、一年,乃至人的一生。
專心致志于一行一業,不膩煩、不焦躁,埋頭苦干,不屈服于任何困難,堅持不懈。只要你堅持這樣做,就能造就優秀的人格,而且會讓你的人生開出美麗的鮮花,結出豐碩的果實。
看起來平凡的、不起眼的工作,卻能堅韌不拔地去做,堅持不懈地去做,這種“持續的力量”才是事業成功最重要的基石,才體現了人生的價值,才是真正的“能力”。
世上被譽為“天才”“名人”的人們,他們毫無例外,都發揮了這種“持續的力量”。長年堅持這種努力,那么,杰出的技能和優秀的人格也會變成你的特質。
將努力變為“持續的力量”,就能讓你這個“平凡的人”變為“非凡的人”,你就會具有強大的力量。
2)比昨天更進一步
將今天一天作為“生活的單位”,天天精神抖擻,日復一日,拼命工作,用這種踏實的步伐,就能走上人生的王道。
3)全力過好今天這一天
做年度計劃,就要細化成每個月甚至每一天的具體目標,然后千方百計努力達成。
今天一天努力干吧,以今天一天的勤奮就一定能看清明天。這個月努力干吧,以這一個月的勤奮就一定能看清下個月。今年一年努力干吧,以今年一年的勤奮就一定能看清明年。
4)能力要用“將來進行時”
在建立目標時,要設定“超過自己能力之上的指標”。這是他的主張。
要設定現在自己“不能勝任”的有難度的目標,“我要在未來某個時點實現這個目標”,要下這樣的決心。
“現在做不到的事,今后無論如何也要達成。”如果缺乏這種強烈的愿望,就無法開拓新領域,無法達成高目標。
他用“能力要用將來進行時”這句話來表達這一觀點。
這句話意味著“人具備無限的可能性”。也就是說:
人的能力有無限伸展的可能。堅信這一點,面向未來,描繪自己人生的理想。
這就是他想表達的意思。但是,很多人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很輕率地下結論說:“我不行,做不到。”這是因為他們僅以自己現有的能力判斷自己“行”還是“不行”。
這就錯了。因為人的能力,在未來,一定會提高,一定會進步。
但是,一旦面臨困難的問題時,幾乎所有的人都會脫口而出說自己“不行”。
絕對不要說“自己不行”這種話。面對難題,首先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
“現在也許不行,但只要努力一定能行。”首先相信自己,然后必須對“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怎樣才能提高”進行具體深入的思考。只有這樣,通向光明未來的大門才會打開。
5)將“不可能”變為“可能”
從京瓷創業開始,他們就經常主動接受別的公司認為“不能做”的產品訂單。
將“不能做的工作”當作“能做的工作”,接下任務,然后發奮努力,達到實際上“能做”—從不可能中孕育出可能。這似乎看起來很荒唐,好像“靠踮起腳尖來拔長身高”,但正是這種所謂“荒唐”的做法,有效地提升了京瓷的技術,擴大了京瓷的業績,讓京瓷走上了成功之路。
人的能力這個東西,絕不是一成不變的。所謂“能力”,歸根到底,應該采用“將來進行時”來估量。
從應該到達的未來的某一點倒算→評估自己現有的能力→再考慮用何種方法提高自己的能力。
這個未來的某一點,就是要達到的目標。始終要把跨越的欄桿設置在比自己現有能力高兩三成的高度,然后瞄準這個未來的目標,注入熱情,不惜一切地持續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
“能力要用將來進行時”,以這種姿態面對人生,對于達成宏大高遠的目標而言,非常重要。
6)“已經不行了”的時候才是真正的開始
已經著手開發的研究項目,一定要百分之百的成功!”這是我的信念。
不管什么項目,一旦開始,就一定要做到成功為止。這種執著的、強烈的信念,以及不達目的絕不歇手的“持續的力量”,是成功的必要條件。我堅信這一點。
在認為已經不行了的時候,才是工作的開始”,這一思想在京瓷已經深深扎根。
即使在工作被逼入“計窮策盡,已無辦法可想”,不得不放棄的地步時,也不是終點,而是第二次開始的起點。從這里出發,要以更堅強的意志、更熾烈的熱情投入戰斗。不管碰到何種阻力,都要窮追不舍,堅持到底—狩獵民族取勝的這種韌性,在我們要達成目標時必不可缺。
7)苦難和成功都是考驗
遭遇失敗和苦難的時候,不應牢騷滿腹,不要怨天尤人,而是要忍受考驗,堅持努力,一點點積累小小的,然而是確鑿的成功,最后將逆境轉化為順境。在成功和幸運的時候,要不驕不躁,抱著真誠的感謝之心,仍繼續堅持努力,使成功得以長期持續。
無論苦難或成功都是對我們的考驗。
苦難不會沒完沒了,當然幸運也不會永遠持續。得意時不忘形,失意時不消沉,每天每日勤奮工作,這比什么都重要。
8)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人生難免有失敗的時候。
這時候絕不可心情郁悶,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應該對失敗的原因進行分析,誠懇反省,“是什么原因讓我干那樣的傻事?”必須嚴肅地質問自己。但是,當你做完了充分的反思,接下來就應該把這事忘掉。人生也好,工作也好,總是會充滿痛苦和煩惱,不可能時時順心。
當松下苛刻要求下,稻盛先生雖然很煩惱,但是他卻這樣想:
這是在鍛煉我們,考驗我們!苛刻的要求是迫使我們刻苦鉆研的絕好機會。我們的公司剛剛起步,我們的腰腿正需要鍛煉。
如果連這種程度的要求都不能適應,那么公司也好,個人也好,就只能停留在二流、三流的水平。所以,絕不能認輸,我們要從正面迎接這個難得的挑戰機會。
因此,凡是松下的要求,我們二話不說,照單全收。如何在這種價格條件下仍能擠出利潤空間?我們絞盡腦汁,想辦法從根本上削減成本。
創業數年后,我們的產品開始向海外出口,當京瓷從蓬勃發展的美國西海岸半導體市場獲得訂單之時,我想起了松下。
另一方面,當時一味向松下發泄不滿而沒有做出相應努力的零部件廠家,不少都倒閉了,早已消失在競爭的風浪之中。
針對自身所處的環境,是采取卑屈、怨恨等消極的態度,還是把困難的任務當作自己發展的機會,以積極的態度去應對?選擇不同的態度,走不同的道路,到達的終點也會大相徑庭。無論是工作還是人生,都是同樣的道理。
9)哪怕險峻高山,也要垂直攀登
當同事說稻盛先生:做法太過正直,太過直截了當,所以旁人難以理解。在人生中積極意義上的妥協還是必須的,人活在這個世上,需要懂得權宜之計和臨機應變。
稻盛先生得出的結論仍然是“絕不接受所謂妥協的誘惑”。絕不扭曲自己的信念,按照自己的信念拼命工作,他只能如此。從內心發誓,堅持自己的初衷。
只要允許自己稍稍妥協,那么持續的努力就會畫上終止符。他預見到自身軟弱的一面,所以,明知自己魯莽無謀,他還是下定決心,今后不管遇到多么險峻的高山,都要垂直攀登。
第五個秘訣:我們看成功時要看細節,要看事情背后的本質。
追求“完美主義”:怎樣才能出色工作
不管多么細小的工作都要用心去做,投入100%的力量。正是因為貫徹了這樣的“完美主義”,才使京瓷在不斷創造新產品的同時,獲得了持續的成長和發展。
1)出色的工作產生于“完美主義”
要求每天的工作都追求“完美”,這很苛刻,也很困難。但是如果你真心想把事情做得令人滿意,除了竭力做到“完美”之外別無他法。成敗取決于“最后1%的努力”,我從年輕時開始就把貫徹“完美主義”作為信條。
因此,要完成一個產品,99%的努力是不夠的。一點差錯、一點疏忽、一點馬虎都不能允許。任何時候都要求100%的“完美主義”
不管多么細小的工作都要用心去做,投入100%的力量。正是因為貫徹了這樣的“完美主義”,才使京瓷在不斷創造新產品的同時,獲得了持續的成長和發展。
2)橡皮絕對擦不掉的錯誤
無論何時何事,“錯了改改就行”的想法絕對不能允許。平時就要用心做到“有意注意”,不允許發生任何差錯。貫徹這種“完美主義”才能提高工作質量,同時提升人自身的素質。
3)最重要的是“注重細節”
德國有句格言:“神寄宿在細節處。”事物的本質決定于細節,美好的事物產生于注重細節的認真態度。
比道理更重要的是重視經驗。
要確信自己一定要做到“已經最好,好得不能再好了”。為了把產品做到這樣的程度而不惜一切努力—這種“完美主義”,是企望登上“創造”這座高山山頂的人們無論如何必須具備的理念。
4)事先“看見完成時的狀態”就定能成功
想要成就某項事業,就應該時時描繪這一事業的理想狀態。同時,對于實現這個理想的過程也要反復思考,直到“看得見”這個過程為止。這一點很重要。
5)抓住一切機會磨煉“敏銳度”
在生產現場,有時會聽到機器發出的異音。這時,他就會說:“沒聽見機器在哭泣嗎?”他會對現場負責的人員提出批評。
機械有故障,往往都是先發出異音。之前聲音一直正常悅耳,此時突然產生異音,肯定說明機械出了問題。但是,因為機械的動作可能仍然與平常一樣,所以問題往往容易被忽略。他把現場人員的“敏銳度”不佳當作一個問題,向他們嚴肅指出“要磨煉敏銳度”。
他幾乎養成了一種習慣。他坐車時,只要聽到車子稍有異音,就會對駕駛員說:“車子不對頭,好像有問題。”但駕駛員基本上都會回答:“同平時一樣,沒問題。”顯得毫不在意。
最后開到修理廠,真的機器出來問題,這也體現了稻盛先生的敏銳度。
6)不是“最佳”,而是“完美”
里夫事長談到:“休蘭伯爾公司的信條就是盡力把工作做到最佳。”
對他這句話,我一方面表示贊賞,同時又講了下面一段話:
“最佳”這個詞,是同別人比較,意思是比較起來是最好的。這是一種相對的價值觀,因此,在水平很低的群落里也存在著“最佳”。所以,我們京瓷的目標不是“最佳”,而是“完美”。“完美”同“最佳”不一樣,它是絕對性的,不是同別人比較,而是它自身具備可靠的價值,因此,不管別人如何,世上沒有什么東西可以超越“完美”。
這就是他的主張。
第六個秘訣:走少有人走的路,從極致到創新。
創新是一個熟能生巧的一個過程
不滿足于現狀,總想做得更好,總想不斷提升自己,有沒有這種“想法”或許就是產生“成功”與“失敗”之間差距的根源每天一點的鉆研創新,日積月累,今天比昨天進一步,希望做得更好,這種“上進心”是工作和人生中最重要的,也是進入真正的“創造”之門的秘訣。
1)敢于走“別人沒走過的路”
我們接著要做的事,又是人們認為我們肯定做不成的事。
同別人干一樣的事,很難期待獲得出色的成果,因為那么多人走過的路上不會剩下什么有價值的東西。而無人涉足的新路,盡管寸步難行,卻可以有許多新的發現和巨大的成果。我一直這么想,也就這樣一路走來。
2)“掃地”改變人生
每天,哪怕很少一點,也要在“創造性的工作”上下功夫。即使一天的進步微不足道,但若經過十年的積累,就一定可以孕育巨大的變化。
為了說明這一點,他常用“掃地”作為例子。比如,到昨天為止,打掃車間總是用掃帚從右到左掃。那么,今天從四周向中間掃掃試試會怎樣呢?
或者,光用掃帚打掃不干凈,用拖把試試怎樣?用拖把效果不好,向上司建議,花點錢買臺吸塵器如何?買吸塵器要花成本,但從長期看,可以節省時間精力。再進一步,自己改良一下吸塵器,讓它掃地又快又干凈,如何?
就這樣,掃地這么一件小事,只要開動腦筋,就可以想出許多又快又好的辦法。
這樣天天鉆研創新,積累一年,你就成了掃地專家,你的經驗就會受到車間全體人員的好評。
這樣的話,整幢大樓的清掃工作可能就會委托你負責。再后來,你就可以干脆成立清掃大樓的專業公司,并讓它發展壯大。一切亦非不可能。
如果有另一個人,認為自己“不過是掃地而已”,懶于改進,天天都漫不經心,那么這樣的人就絕不會進步,絕沒有發展,一年之后還是老樣子,仍然磨磨蹭蹭,還是掃地而已。
這樣的事,不只限于掃地。
對工作和人生也完全一樣。
無論多么渺小的工作,都積極去做,抱著問題意識,對現狀動腦筋進行改良。能這么做的人和缺乏這種精神的人,假以時日,兩者之間會產生驚人的差距。
不滿足于現狀,總想做得更好,總想不斷提升自己,有沒有這種“想法”或許就是產生“成功”與“失敗”之間差距的根源。
3)外行的長處是可以自由發想
“外行”沒有先人觀念,不拘于既成的習慣、慣例,總能自由發想。這是向新事物挑戰時最大的優點。
成就新事業的,是那些不被任何成見束縛、冒險心強烈的“外行”,而不是在該領域經驗豐富、具備許多常識、積累了許多經驗的專家。從這位社長的話中,我獲得了這一感想,并聯想到各種事情。
4)既然定了計劃,就一定要實現
他在1982年京瓷的經營方針發表會上提出了如下口號:
實現新的計劃關鍵在于不屈不撓、一心一意。因此,必須聚精會神,抱著高尚的思想和強烈的愿望,堅韌不拔地干到底。
這一段話,是從提倡積極思考的哲學家中村天風先生的著作中摘錄的。
這段話的意思是:如果你期望實現新的計劃,那么,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困難也絕不能放棄。必須全神貫注、全力以赴,用高尚的思想和強烈的愿望不斷描繪心中的藍圖。這一點非常重要。只要做到這一點,那么無論什么困難的目標都一定能達成。
同時這個“思想、愿望”是不是真的高尚而且純粹,我又用“動機至善、私心了無”這句話來嚴格地逼問自己。
活躍在20世紀初期的英國啟蒙思想家詹姆斯·埃倫,在他所著的《原因與結果的法則》一書中,非常精彩地表達了這個觀點:
心地骯臟的人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涉足的領域,心靈純潔的人隨意踏入就輕易獲勝,這樣的事例并不鮮見。原因是,心靈純潔的人總是氣定神閑,他們總是以更為明確、更強有力的目的和意識來引導自己能量發揮的方向。
5)樂觀構思、悲觀計劃、樂觀實行
“頭腦里閃過這樣的念頭,按現在的情況實現的可能性不高,但要是拼命努力的話,一定能夠成功。那么,干起來吧!”這種性情樂觀的人容易接近成功。
這些人在設想的困難和障礙面前,往往鼓不起實施的勇氣,所以計劃一旦進入實行階段,又要回到樂觀論,必須采取堅決果斷的行動。
“樂觀構思、悲觀計劃、樂觀實行。”他認為,這就是向新課題發起挑戰最好的方法。
6)將創造發明導向成功的“正確的地圖”
在技術開發領域,要取得革命性的成果,光有專業知識,光積累技術還不夠,還必須對工作具備強烈的“愿望”。特別是在未知領域開拓事業,“無論如何,一定要把這樣的東西做出來”,這種強烈的愿望絕對必要。
而強烈的愿望,就是在達到成功之前絕不放棄,一步一步前進,天天鉆研創新,日積月累。所謂強烈的愿望,就是靠這種執著的努力來支撐。
天天不懈努力,鉆研創新,這就是到達技術革新終點的“正確的地圖”,就是通向成功的確鑿的道路。
他說:
我沒有可以夸耀的高學歷,上蒼也沒有賦予我杰出的才能。我努力去喜歡自己的工作,強迫自己投入到新型陶瓷的研究中去。在這個過程中,我對新型陶瓷真的產生了興趣,不知從何時起,就一頭鉆了進去。
我意外獲得了“新型陶瓷先驅者”的榮譽,但回顧自己的人生,首先浮現在我頭腦里的就是“天天鉆研創新就能孕育真正的創造和成功”這句話。這實在是太過平凡的經驗。
結語
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他告誡我們,我也希望你們持有正面的“思維方式”,滿懷“熱情”,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把自己所持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正面面對自己的工作,把工作做得更出色。
如果能做到這些,我可以保證,你們的人生一定會碩果累累,一定會幸福美滿。
1)做人的“正確的思維方式”
我的工作觀乃至人生觀可以用一個方程式來表達,它就是:
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不厭辛勞,愿他人好,愿為大家的幸福而拼命工作,這樣的“思維方式”就是正值;相反,憤世嫉俗、怨天尤人,否定真誠的人生態度,這種“思維方式”就是負值。
要度過幸福的人生,要把工作做到最好、事業做到最大,就無論如何必須具備正確的、正面的“思維方式”。
最后稻盛先生想向大家介紹,給工作和人生帶來碩果的正確的“思維方式”有哪些內容:
積極向上、具有建設性;善于與人共事,有協調性;性格開朗,對事物持肯定態度;充滿善意;能同情他人、寬厚待人;誠實、正直;謙虛謹慎;勤奮努力;不自私,無貪欲;有感恩心,懂得知足;能克制自己的欲望,等等。
6.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像稻盛先生的謙卑的做人態度和對工作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能擁有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