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自己學英語的歷程。
小學三年級開始學英語,那時只會一些簡單的單詞,每次考試都是憑感覺沖上班級前五名。到初中高中,對語法并不是很理解,但英語成績從來沒有讓我失望過。一直以來,學英語都有一種毫不費力的感覺,雖然我的英語水平并不算高,上學時候總體屬于沒有學太懂,但最低是中等。到大學也沒費力,應學校要求統一考四級,做了不到五套題,500多一次過。考六級就更隨意了,有一天我們都在寢室睡覺,被輔導員喊起來,說不要睡了下午都給我考六級去!我們拿了鉛筆橡皮很不情愿去了,沒有復習,500多一次過。后來就考了一次雅思,大概十年前,總分6.5,單科最低6,是口語。我就是那種典型的中國英語學習方法。
從來沒有過單詞記不住的感覺,因為看兩遍就記住了,甚至不知道的單詞可以根據讀音去寫出來。總之,我沒有刻意去拼命學,考高分,抱著隨便的態度,但考的都過得去。我也不知道為什么上天那么眷顧生于不知英語為何物的窮鄉僻壤的我。
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出國。出國之后,一向懶懶散散學習的我忽然不適應了。我開始有點慌。我聽不懂老師在講什么,也不知道怎么辦,因為小城市的孩子天生膽怯,并且我的中國同學們的英語還不如我。那時覺得沒有任何可以求助的人。
我開始想為什么。為什么我聽不懂,以及我要怎樣才能懂。
后來發現是因為語速和內容。家庭并不富裕,mp3也不舍得買,上學時在國內資源少,還在用磁帶。聽的大多是教材,那種調好了語速和發音的,不真實的整齊劃一的語言。所以根本不知道還有很多其他的口音,不知道美國英語和英國英語,更不要提練習聽懂。而實際中的語言往往是帶口音的,就像我們在家鄉說家鄉話,在學校說普通話一樣,實際中應用的語言是多種多樣的。另外,了解內容也很重要。如果沒有背過一個單詞,只能靠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去猜,但你聽不懂句子,單詞就卡住了。講課中的單詞很多是專業術語,不知道這些術語,根本就是聽天書 。
所以我開始課前預習,并堅持去聽課,聽不懂也使勁聽,終于有了起色。雖然不敢說100%懂,但理解意思已經沒有問題了,加上我的英語全是應試英語,閱讀寫作的底子還可以,借助視覺理解就更容易了。
所以看到李笑來老師的書,感觸很深,學英語和學其他語言一樣,沒有什么學會學不會,你用它就一定能學會,語言是一種工具,應該大膽實踐。但是有一種很不好的現象就是,一張口就會被判定。如果你說的流利,別人會投來羨慕的目光,如果你說的一般,別人就會嘲諷你出過國英語還那么爛。盡管我遇到的大多是前者的情況,但后者也發生過,因為有很多人會說,“你不是學英語的么(然而其實并不是),給我翻譯一下電視里在說什么”。而我沒有訓練過翻譯,根本做不到同傳。我會告訴他們,我翻不了那么快,也不是每個詞都懂。他們就會說,你英語不怎么樣嘛。
雖然我本來就沒有覺得我英語特別好,還是有很多沒有學過英語的人不明白使用英語是怎么回事,以及達到的程度如何衡量,當我很誠實的回答時反倒被認為英語不好。再比如,前一段時間電視追捧江疏影英語達人,看了視頻,你會發現她說的英語都很基本,任何一個留學生也都可以,并沒有多么高大上和地道,但是達到了溝通效果。
所以,不要受別人影響,你該怎么說就怎么說,最重要的是表達清楚自己想說的。作為我自己,我有更高的目標,也會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