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寒
多對少,易對難,虎踞對龍蟠1。龍舟對鳳輦,白鶴對青鸞2。
風淅淅,露漙漙3,繡轂對雕鞍4。魚游荷葉沼,鷺立蓼花灘5。
有酒阮貂奚用解,無魚馮鋏必須彈6。
丁固夢松,柯葉忽然生腹上;文郎畫竹,枝梢倏爾長毫端7。
寒對暑,濕對干,魯隱對齊桓8。寒氈對暖席,夜飲對晨餐。
叔子帶,仲由冠9,郟鄏對邯鄲10。嘉禾憂夏旱,衰柳耐秋寒。
楊柳綠遮元亮宅,杏花紅映仲尼壇11。
江水流長,環(huán)繞似青羅帶;海蟾輪滿,澄明如白玉盤12。
橫對豎,窄對寬,黑志對彈丸13。朱簾對畫棟,彩檻對雕欄14。
春既老,夜將闌15,百辟對千官16。懷仁稱足足,抱義美般般。
好馬君王曾市骨,食豬處士僅思肝17。
世仰雙仙,元禮舟中攜郭泰,人稱連壁,夏侯車上并潘安18。
注釋
1踞(音jù):蹲坐。蟠(音pán):彎曲著盤伏。
2輦(音碾):一種人拉的小車,從漢朝以后成為天子的專用車輛。鳳輦,上面雕有鳳凰圖案的車子。
3淅淅:疊音詞,風吹的聲音。漙漙(音tuán)):露水很多的樣子。《詩經(jīng)·鄭風·野有蔓草》說:“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4轂(音gǔ):車輪上的一個部件,位于車輪中間,圓形,中有孔以貫穿車軸,外邊用數(shù)根車輻將其固定在車輪的外緣上。引申代指車。繡轂,上面雕有花紋的車子。
5蓼(音liǎo):草本植物,葉子略有辛辣的氣昧,開淺紅色或白色的花。種類很多,且中水蓼喜生長在河灘濕地。
6這是兩個典故。上聯(lián)出自《晉書·阮孚傳》。阮孚為晉散騎常侍,終日飲酒,放浪不羈,曾以所戴的金貂換酒喝,遭到有司的彈劫。貂,金貂,原為漢代武官所戴的一種頭飾,后來為皇帝服務的近臣如侍中、中常侍(這是本職之外另加的職銜)之類的官員也常戴它,不過其上加金珰,上附有像蟬的花紋,有貂尾作裝飾。奚,疑問代詞,為什么。下聯(lián)出自《戰(zhàn)國策·齊策》。戰(zhàn)國時,齊人馮諼生活無著,經(jīng)人介紹做了齊國之相孟嘗君的食客。剛到時無人知道他的才干,所以享受的生活待遇很差,馮諼便靠著柱子,一邊彈擊著他的寶劍一邊唱道:“長鋏歸來兮,食無魚!”(長劍啊回去吧,吃飯沒有魚呀。)后來孟嘗君滿足了他的各項愿望,馮諼也運用自己的智謀,使孟嘗君在齊國的地位得到空前的鞏固,安安穩(wěn)穩(wěn)地當了幾十年的相。鋏(音jiá),劍柄。長鋏,一種劍柄很長的劍,考古出土的楚器中常見;一說即長劍。
7這是兩個典故。上聯(lián)出自《三同志·吳志·孫皓傳》之注所引張勃的《吳錄》。丁固字孟仁,在東吳任尚書,忽然夢見腹上長了棵松樹,他就對別人說:“‘松’字拆開是‘十八公’,再過十八年我大概會升到三公的位置。”過了十八年,果真做了三公。下聯(lián)出自《宋史·文同傳》。文同,字與可,宋朝人,元豐年間曾任湖洲太守,故也稱文湖洲。他善畫山水,特別擅長畫墨竹,曾說過:“畫竹必先胸有成竹,不能節(jié)節(jié)葉葉為之。”倏(音shū)爾,雙音詞,一下子、飛快地。毫,野獸之毛,代指毛筆。
8魯隱:即魯隱公,春秋時期魯國的國君,他是被其間父異母的弟弟魯桓公殺掉的。齊桓:即齊桓公,春秋時期齊國的國君,名小白,在爭奪、鞏固王位的斗爭中,曾威逼魯國殺死了其弟弟公子糾。
9叔子帶:叔子,晉人羊祜之字。據(jù)說羊祜總管荊州軍事十年,籌劃滅吳,暗中開屯田、儲軍備,積極作戰(zhàn)爭準備,表面上卻身不披甲,輕襲緩帶,和吳將陸抗經(jīng)常來往,收買江漢一帶及吳地的民心。參見四支注。仲由冠:仲由,字子路,孔子的學生。據(jù)《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說:“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豭豚。”(子路性格鄙野,喜歡憑武力爭斗,性格直爽,頭戴雄雞形狀的冠,身佩有公豬圖案的飾物。)雄雞公豬都是好斗之物,所以子路喜歡佩帶。
10郟鄏(音jiárǔ):地名,即周之雒邑。據(jù)《尚書·召誥》、《史記·周本紀》說,西周的首都本在鎬京(今陜西西安一帶),周成王親政之后,命周公營造雒邑(今河南洛陽市一帶),成王亦曾到雒邑接受各方諸侯朝見,稱其為東都。后來,周平王宜臼為了躲避西北少數(shù)民族犬戎的侵害,正式遷都至雒邑,史稱東周,這就是春秋時期的開始。東周有十二個王都定都于此。邯鄲(音hándān):地名,故址在今河北邯鄲市一帶。春秋時為衛(wèi)地,后屬晉,戰(zhàn)國時為趙國的首都。
11元亮宅:元亮為晉詩人陶潛的字,陶潛在《五柳先生傳》中說,他家宅旁有五棵大柳樹,所以自號為“五柳先生”。仲尼壇:仲尼為孔子之字。《莊子·漁父》說,孔子曾經(jīng)在緇幃之林游玩,休息時坐在杏壇之上,弟子們在旁讀書,孔子則彈琴歌唱。后人附會莊子的寓言故事,便在山東曲阜孔廟的大成殿前筑壇栽杏、建亭立碑,指認此處即孔子講學的杏壇。
12海蟾:月亮的代稱。古人認為月中有蟾蜍(見《淮南子·精神訓》),而月亮是從海中升起,故以海蟾代指月亮。
13黑志對彈丸:黑志也叫黑子,指人體上的黑痣,彈丸指彈弓射出的泥丸,都是比喻(土地)面積很小的意思。南北朝北周庾信《哀江南賦》中形容梁元帝土地之小,說”地惟黑子,城猶彈丸”。“志”通“痣”。
14檻(音jiàn):欄桿
15既:已經(jīng)。闌(音lán):晚,將要完結(jié)。
16百辟(音bì):百位諸侯,很多諸侯。辟,天子和諸侯的通稱,因為天子只有一個,而諸侯可以有許多,所以這里的“辟”是諸侯的意思。
17足足:象聲詞,鳳凰的鳴叫聲,此處代指鳳凰。《宋書·符瑞志·中》說:“鳳凰者,仁鳥也……雄曰鳳,雌曰凰……其鳴,雄曰節(jié)節(jié),雌曰足足。”鳳凰為傳說中的神鳥,為百鳥之王,據(jù)說飛行的時候,有數(shù)萬只鳥跟隨著它。般般:形容詞,身上有花紋的樣子,此處代指麒麟。《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的《封禪文》中有“般般之獸,樂吾君囿,白質(zhì)黑章,其儀可喜”(花紋美麗的仁獸,喜歡我們國君的花園,它白底子上面起黑花,那樣子真可愛),所謂“般般之獸”即指麒麟。麒麟為傳說中的仁義之獸,身子像麋鹿,尾巴像牛,蹄子像狼,頭上有一角,為百獸之王。
18這是兩個典故。上聯(lián)出自《戰(zhàn)國策·燕一》。戰(zhàn)國時,燕昭王想延攬人才,問郭隗該用什么辦法。郭隗說,從前有個君王想尋求千里馬,懸賞千金,三年后,有人送來一匹死了的千里馬,君王用五百金買下了死馬的骨頭。此事傳出去以后,不到一年,就有人送來了三匹千里馬。于是燕昭王就用重金禮聘郭隗,別國的賢才聽到此事,便紛紛來投奔燕國。好(音hào),喜歡。下聯(lián)出自《后漢書》卷53《周黃徐姜申徒列傳》。食豬處士指東漢人閔仲叔。他老病家貧,不能每天買肉吃,只好“日買豬肝一片”,屠夫有時嫌他買得太少而不肯賣給他。安邑縣令昕說后,下令要宮吏每天買肉送給他。閔仲叔覺得很奇怪,知道真相后感嘆地說:“閔仲叔豈以口腹累安邑邪?”(我閔仲叔難道能因為自己的口腹之欲而連累安邑的百姓嗎?)說完就馬上從安邑搬到沛縣去了。處士,有氣節(jié)有才干但不出來做官的人。
*這是兩個典故。上聯(lián)出自《后漢書·郭泰傳》。郭泰,東漢人,字林宗,學問淵博,善于言談。他到洛陽拜會當時的大名士、河南尹李膺(字元禮),交談之后成為知交。后來他回太原介休故鄉(xiāng)時,京城的讀書人有幾千輛車送他,他和李膺同船而渡,送行的人都認為他們是一對神仙。下聯(lián)出自《世說新語·容止》。潘岳(字安仁)和夏侯湛都很漂亮,喜歡一起出游,當時人稱之為“連璧”。連璧,連在一起的兩塊寶玉,此處喻這兩個漂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