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好故事構建影響力》專題,我是沁辰,全心文案發起人,每天給你分享文案寫作和個人品牌打造、社群變現的玩法。
前兩篇文章的分享中,我們講了好故事的6大要素中,人物的辨識度要通過細節來刻畫,故事的情緒和畫面感的呈現也離不開細節的描述。
因為多感官描述,可以讓你的故事從色香味多方面立體起來,
用具象描述來代替抽象的詞語,充分調動起聽眾的想象力,
再加上動詞創造關鍵動作能讓你的故事更活靈活現。
你可能會說了,
一個故事里,如果有很多的細節描述,會不會顯得特別的啰嗦?
的確,我們要掌握故事的長度。
如果講的太粗略,沒有辦法讓聽眾感同身受,但如果講的太細,又會顯得太拖沓。
那又如何講的有經典又精彩呢?
這就要回到我們的黃金原則
沁辰說全心文案
故事中的任何一個元素,包括細節,無論講的多好,
如果不能幫聽眾體會到故事的中心思想,也就是你想通過故事來傳遞的信息,那就都是多余的。
憑借這個標準,你就可以判斷在故事中哪些細節是必要的。
哪三類細節的描述,可以幫助你突出中心思想?
首先:人物是故事中最關鍵的一個環節
當你看了一部電影,你可能對場景甚至情節都記不住了,那你對故事中的人物通常印象深刻。
沁辰說全心文案
看很多人在講故事的時候,對人物的描述好像還停留在小學生寫作文的水平,
頂多就是形容一下這個人的外貌,而對于這個人的個性語言,心理活動完全沒有涉及。
因此,聽起來要么太過于平淡,要么就是太套路,一點都沒有特色。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分享的好故事的六大要素中,也曾經講過故事中的通常兩個人物,一個是主人公,也就是英雄,是惡棍,也就是他的對手。
那對于關鍵人物的描述,不僅僅可以用在故事的主人公上,也可以用在另外一個重要的人物,也就是沖突里的敵對方上。
因為如果沒有活靈活現的惡棍,又怎么能夠突顯出英雄的好呢?
如果你的故事講的不夠生動,很可能就是因為忽略了對方的描述。
比如,在我們的文案訓練營里,有一個學員,他在講怎么和原來看不順眼的老板和解的故事的時候,他在故事里是這么寫他老板的:
他每天準時九點鐘到公司,總是穿著黑色或者是灰色的西服,臉上從沒見過有什么笑容,天天都板著臉,像誰都欠他。
每次別人跟他匯報工作,他總是倆手往胸前一抱就著個眉頭,看著對方整的人心里發毛。
所以,每次都跟我說,來我辦公室一趟的時候,我就心里七上八下的,總覺得連手都不知道該往哪放了。
沁辰說全心文案
你看這個描述是不是讓一個嚴厲刻板的老板形象,一下子就浮現在你眼前了?
他的外貌,性格,行為方式都能把這個人物形象勾勒出來,而且聽的人也能從你的描述中感受到你對這個老板的偏見和不喜歡。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前提和沖突,才讓后面的解決沖突變得更有張力,也因此讓這個故事的中心思想更加的鮮明。
要知道,人類的大腦是個懶家伙,對于靜態人物的興趣遠遠沒有動態人物大。
因此當故事的人物進入到關鍵時刻開始,關鍵的行動的時候,就要對細節描述,來呈現出那個時刻。
讓聽眾自己看得見,感受得到到底發生了什么。
沁辰說全心文案
很多學員都問我說:“怎樣才能夠提高講故事的能力?”
我說:“你要多看小說。”
他們就會說,那太慢了。
可是你知道嗎?真正有效可持續的學習和成長,從來都是慢的。
如果有人說他有一個靈丹妙藥,就能讓你一下子學會什么,一聽就是吹牛的。
講好故事需要的是右腦思維,而這正是我們很多人長期以來不重視,
因此缺乏的要補,就是得慢慢來。
沁辰說全心文案
總結一下:講故事的時候,適當的加入細節的描述,并不會讓故事變得冗長。
有時候那可能僅僅就是一個準確靈動的動作描述,或者是寥寥幾筆的人物素描,就可以讓你的故事增色不少。
那要講的精簡又精彩的原則,就是只講那些讓聽眾理解故事中心思想有關的細節,
否則無論講得再怎么好,都不會成為華麗的珍珠,只會成為無用的噪音,而最能體現一個故事中心思想的,就是關于故事中的核心沖突。
沁辰說全心文案
通過這個的標準,你就能夠判斷什么樣的關鍵人物、關鍵時刻、以及關鍵的場景需要加入什么樣的細節了。
今天的小練習:試講一個工作或者是生活中的故事,要著重描述一下故事中的對手,以及他做了什么。
這個對手可以是給你制造麻煩的同事老板、朋友、老公,也可以是那個懶惰的自己、拖延的自己、沒有勇氣的自己等等。
我是沁辰,全心文案發起人,下一篇繼續給你分享:故事如何寫出不一樣的開頭,不一樣的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