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游記6? ? ? 深山藏古寺,雨里聽梵音
? ? ? ? ? ? ? ? ? ? ? ? ? ? ? —— 靈隱寺尋禪
? ? ? ? 每一次旅行,我都喜歡到寺廟里走走。
? ? ? ? 喜歡看那懷著虔敬之心的絡繹不絕的香客,喜歡看不論是風中、雨中還是眼光下裊裊升騰的香火;喜歡聽著黃色佛袍的僧人敲擊木魚誦經的聲音,更喜歡聽寺院的深沉悠遠的鐘聲。悠悠禪鈡,鐘聲渾厚,能穿越時空,能喚醒悵惘的靈魂。能讓浮躁不安的心靈漸漸歸于沉靜,它有療傷救贖的力量。
? ? ? 我雖是一個安靜的人,雖不信佛,但有一顆佛心,很喜歡在禪院中,感受禪的意境。第一次走進禪院,那是少林寺,梵音裊裊,香火繚繞,一曲《牧羊曲》如潺潺清泉,清涼蘊藉,喚醒了一個時代的記憶。當隨后走進“白馬寺”的時候,那種皇家寺院獨有的肅穆、澄澈、干凈讓心靈立肅然起敬,心也就越發地潔凈慈悲起來。
? ? ? ? “踏遍層巒游屐倦,歸船欸乃櫓聲忙。
? ? ? ? 微茫煙外頹城露,蓊郁山巔古寺藏”
? ? ? ? 今日,撥開西湖迷濛的煙雨,登上蒼翠的山巒,走向仙靈所隱的圣境——靈隱寺
? ? ? ? 靈隱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飛來峰,始建于東晉咸和元年,占地面積約87000平方米。靈隱寺開山祖師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賜田并擴建。五代吳越王錢镠,命請永明延壽大師重興開拓,并賜名靈隱新寺。宋寧宗嘉定年間,靈隱寺被譽為江南禪宗“五山”之一。
? ? ? ? 靈隱寺主要由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法堂、華嚴殿為中軸線,兩邊附以五百羅漢堂、濟公殿、華嚴閣、大悲樓、方丈樓等建筑構成。? 據說,靈隱寺因為濟公活佛而名聲大噪。
? ? ? ? 飛來峰,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有一天,靈隱寺的濟公和尚突然心血來潮,算知有一座山峰就要從遠處飛來,那時,靈隱寺前是個村莊,濟公怕飛來的山峰壓死人,就奔進村里勸大家趕快離開。村里人因平時看慣濟公瘋瘋顛顛,愛捉弄人,以為這次又是尋大家的開心,因此誰也沒有聽他的話。眼看山峰就要飛來,濟公急了,就沖進一戶娶新娘的人家,背起正在拜堂的新娘子就跑。村人見和尚搶新娘,就都呼喊著追了出來。人們正追著,忽聽風聲呼呼,天昏地暗,“轟隆隆”一聲,一座山峰飛降靈隱寺前,壓沒了整個村莊。這時,人們才明白濟公搶新娘是為了拯救大家。
? ? ? ? 飛來峰還有一個浪漫的傳說,那是慧理禪師的一個美麗的誤會。
? ? ? ? 相傳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來杭州,看到此峰驚奇地說:“此乃天竺國靈鷲山之小嶺,不知何以飛來?”因此稱為飛來峰。
? ? ? ? 蘇軾有詩云: 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峰。
? ? ? 可見飛來峰自古招人喜愛。
我想大家對它的喜愛不僅緣于那些美麗的傳說,更緣于它深厚博大的佛教文化。
靈隱寺山門內的第一重殿——天王殿。殿門正上方掛有上下二個巨匾。上匾“云林禪寺”,乃是清圣祖康熙皇帝所賜,下匾“靈鷲飛來”,乃是黃元秀先生所書。因為本寺對面有飛來峰,相傳此峰是從印度靈鷲峰飛來。東晉慧理和尚認為:此峰乃是仙靈所隱,靈隱寺之得名即是緣由于此。因為本殿供有四大天王,故本殿名為天王殿。
它與大雄寶殿,藥師殿,華嚴殿構成靈隱寺的四大重殿。規模之大,堪稱國內第一。
其中500羅漢堂真是首屈一指,每一位塑像神情各異,惟妙惟肖,簡直呼之欲出。走在其中,可以感受人生百態,品味百味人生!
大雄寶殿三疊重檐,氣勢嵯峨,重檐高33.6米,十分雄偉。大殿正中是一座高24.8米的釋迦牟尼蓮花坐像,造像“妙相莊嚴”、“氣韻生動”,頷首俯視,令人景仰。
? ? ? 觀音殿中,那尊金色的觀音菩薩,巍峨高大,手執凈瓶,她目光慈祥,儀態大方,俯視著人間無常的悲喜,以一顆廣博的佛心庇佑著那些虔誠的信男善女們和蕓蕓眾生,也安然接收善財童子的參拜。
? ? ? 我喜歡寺廟,不僅僅是喜歡那些高大莊嚴的建筑和肅穆讓人敬畏的菩薩塑像,更是喜歡流淌在裊裊梵音里、彌漫在縷縷青煙里的禪味。
? ? ? ? 在靜穆的自然中,仿佛遠離了紅塵,柔和的煙雨洗滌了心靈的塵埃,青燈古佛下,心如蓮花般綻放,逐漸清澈明凈起來。
? ? ? ? 我撐著油紙傘行走在清新柔軟的細雨中,觀賞雨中古剎的風韻,行過迂回曲折的古道,穿過幽深靜穆的青林山洞,就可以看到雨中飛來峰石壁上佛龕里笑意盈盈的佛像。
? ? ? ? ? 洞口上方是五代時的西方三圣有大肚彌勒佛和大勢至、觀世音。洞口右邊石壁有北宋時雕鑿的盧舍那佛會:頭戴寶冠的盧舍那佛即大日如來。四周有文殊、普賢、四天王、四菩薩和供養人,還有浮雕的兩名飛天。玉乳洞雕刻有北宋時的二十多尊小型羅漢像,還有六位禪宗高僧,即初祖達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龍漲洞洞口有北宋雕刻的三組佛教故事。第一組是白馬馱經,表現東漢時佛教傳入的故事。白馬馱著經書,萬里迢迢來到洛陽,建立了白馬寺。石壁上的人和馬顯出經過長途跋涉的疲倦,很有藝術性。第二組是朱士行求經的史實。第三組就是大家有熟知的唐僧玄奘,他面容謙和,雙手合十。
? ? ? ? ? 看著這些陌生而又親切的畫面,千百年前的故事涌現在眼前,唐僧取經,九九八十一難的艱難歲月;白馬駝經,建造第一寺院白馬寺的過程,都如蒙太奇般地在眼前濾鏡。
? ? ? 直到一只小鳥,飛落到我的肩頭,把我的思緒拉了回來。
? ? ? ? 所有的這些都展示出唐代佛教文化的興盛和繁榮。
? ? ? ? 在這里,靜態的佛和動態的泉,自然的風光和雕刻藝術,相映成趣,完美結合。讓飛來峰更具靈動的神韻,綿綿細雨,讓飛來峰的一切都生動活現。
? ? ? 我拾級而上,看到經幢在風雨中飄搖,我走進肅穆莊嚴的大雄寶殿。
? ? ? 在大殿的一側,有一些僧人和已經皈依佛門的凡人在誦經,他們雙目微閉,神情專注,也有的緊緊盯著桌子上攤開的經書,認真得如同兒時做老師布置的功課。一卷經書便讓人遠離滾滾紅塵,一曲梵音滌蕩著靈魂的骯臟和齷蹉,一只木魚敲醒了迷茫的心靈。遠遠地看著僧人身披袈裟的背影,我的眼里和心里都溫熱潮濕。
? ? ? ? 因為是梅雨季節,濕軟的落紅飄落在石街強,我不忍踩過去,踮起腳尖,輕盈地行走在雨水打濕的石徑上。石徑兩旁的菩提樹,在微雨中送來淡淡的幽香。那流動的梵音里的每一個音符,伴隨著菩提的清香,飄落在我的心間,我感覺到一種清涼,我感覺到一份重量,我感覺到一種覺悟正在生長,我隨著朝拜的人群走向佛的深處,走向生命的深處。
? ? ? 我雙手捧著入門時請取的高香,佇立在天王殿前銅鼎香爐前,點燭,燃香,拜佛,問
佛,那一剎間,我與佛是那么相近,仿佛 聽到佛的聲音“”。那一剎那間,我與佛是那么相容。我忘卻了經歷過的所有的苦難,我放下了困擾我多年的所有的執念,我的心正如這江南的雨,溫潤安寧。
? ? ? ? 我跪在蓮花蒲團上,面對這悠然深長的禪境,雙手合十,許下一段紅塵的心愿。愿世間江湖多一些陽光溫熱,多一些歲月靜好,多一些真誠寬容。
? ? ? ? 我穿過曲徑通幽處,看著眼前的禪房花木深。我想象著唐代宋之問《靈隱寺》“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的意境。清秋時節,桂花飄香“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該是一種怎么的詩意和浪漫啊。好想在8月18到此重游,在靜謐的山寺中,披著一身的月色,撿拾起嫦娥姐姐從月宮中灑落的桂子,再去錢塘江邊領略潮起潮落的壯觀,再感受那個“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的溫情吳越王錢镠的勇武,看他是如何制服了那狂妄的錢塘惡神。
? ? ? ? 佛是有靈性的,剛才那只落在手臂上的小鳥,又在我前方的不遠處,低頭尋覓,忽而又展翅飛走,追隨它的身影,看見屋檐底下搖晃的銅鈴,古老的銀杏樹下有唱經的一老一少,他們的吟唱的《心經》,以寧靜淡遠的禪韻,像清風一樣穿越迷濛的時空,像清泉一樣浸潤我的思想,那一刻,深山藏古寺,雨里聽梵音的意境,讓我有了皈依的沖動。感覺這千年古剎就是靈魂的歸處。
? ? ? 正當我沉浸其中的時候,發現同行的伙伴不見了,驀然回首,她就在我的身后,靜靜地站著,她說她從左邊的石階上來的,為的是與從右邊石階而上的我在最好的時光里相遇。是呀,佛說,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世間最美麗的遇見就是在對的時間里遇見對的人。雨水和著穿透心靈的梵音,洗去了我心靈的浮塵,邂逅一份機緣,潤染一點佛性,讓慈悲在心田,開出潔凈的蓮花。
? ? ? 曾記得有人說我有佛緣,有慧根,也許是真的。因為我的思緒里常常有菩提禪境,入了虛境,就會忘記時光,行走在“峰巒開一掌,朱檻幾環延。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五更樓下月,十里郭中煙。后踏聳亭后,前山橫閣前。”的江南古寺的石徑上,我感受當年大唐張祜的《題杭州靈隱寺》。那個佛教盛行的時代已經走遠,但那個王朝的尊貴和繁華,依然深隱在群峰山林中;那個王朝博大深遠的佛教文化依然流淌在梵音和飛泉里,依然鑲嵌在石壁佛龕里。
? ? ? ? 雨不知道什么時候停了,陽光把菩提的影子拉長,曲折的池塘里開滿了蓮花,有一種不可言說的禪意。佛家是講究緣分的,與一切的相遇都是緣分,我愿意將生命中的任何一次遇見,再也無法割舍的風景、事物、人情都視做緣分。蓮葉上滾動的雨珠,陽光下熠熠生輝,仿佛佛的光芒。我喜歡蓮花,行走在蓮荷綻放的西湖,都不愿意問歸期。佛渡有緣人,愿禪坐于蓮花之境,做佛前那朵青蓮。
? ? ? ? 天色向晚,唐代那個苦吟推敲詩人賈島仿佛從群峰中走來,從高高的廟宇走下來,他吟唱著“山鐘夜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樓。心憶懸帆身未遂,謝公此地昔年游”。
? ? ? ? ? 遠處隱隱飛橋隔野煙,西子湖畔靈隱寺的暮鼓敲響了,我作別手捻佛珠高僧悠然的背影,擁著一份青蓮一般的情懷,想在一份禪寂的光陰里,繼續尋芳 杭州靈隱飛來峰和蓮花峰腳下,三天竺法鏡寺后的密林深處靜靜聳立的佛教傳說中的“三生石”。去傾聽唐圓澤和尚 和名士李源的那段生死之交,感人至深的知音故事。
暮色中我仿佛看見 一牧童騎牛而至,口唱竹枝詞:“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臨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