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總結一下學了哪些吧,以后還是要加強題量,把學了,變成會了。
一、算法方面
1、初級排序(冒泡,插入,二分等等)運用算是熟練了;
2、高精度計算,素數(埃氏篩法,歐拉篩法)基礎使用是沒問題了,異或才剛開始學習;
3、漢諾塔水了不少題,各類變形的推導基本熟練,但是在移動步驟輸出上還是要加強;
4、DFS, BFS, 結構體(和其排序),框架和基礎題還算熟練,但是變形應用上還是需要加強,特別是把數字題轉化為DFS,BFS;
5、最小生成樹(Kruskal, Prim),最短路徑(Dijkstra,flyod),模板基本能熟練的敲出,但是BUG無數,回去后去好好想想怎么寫出屬于自己的模板。
還是學了不少的,還有很多零零散散的細節知識,寒假中還是要多做題鞏固
2、數據結構方面學習了小半了,要繼續加油
接下來就是筆者這段時間的經歷,絮絮叨叨,很多廢話。。挺長的,有興趣的就看看吧
其實在最初入學前,我對如何寫程序一無所知,憑著對“駭客”強大能力的憧憬選擇了計算機類的專業,又因為三葉草而選擇了CUIT,陰差陽錯進了軟件工程。。。無論如何,因為薄弱的電腦知識,一個半月斷斷續續的學習沒能使筆者通過SYC的二面,而在做CTF題的過程中也漸漸發現其與筆者專業的差別挺大的(筆者答應朋友不會轉系的),而無意中聽學長說參加ACM能極大的提高代碼力,筆者心動了,計算機類殊途同歸,不如從最根本的基礎上提升自己的能力。
極客大挑戰結束后不久,筆者加入了ACM實驗室,從杭電水題還是做起,第一個題是“ASII碼排序”, 在無數error后,筆者寫出了一個運行結果與它的一致的,然后wa,死命的wa,無助的筆者,跑去問學姐。。學姐看了后回來幾句“寫丑了”, “去網上搜搜題解”。。。筆者當時的心理陰影面積已經無法描述里,你可以說我丑!!你咋么能說我代碼丑!!(現在回頭看確實丑爆了【捂臉);氣憤中看了一個又一個樣例,不得不承認,確實丑炸了,還有很多輸入輸出細節沒注意到,學習啊~~
就這樣零零散散的做了一個多星期杭電的水題,一點點填補了筆者C語言的框架。在11月末,筆者懷著好奇,與最近刷水題刷出的一點點小驕傲在實驗室中參加了第一次比賽——新生腦洞場。。。。爆零了,一瞬間,筆者真正意識到,我,在ACM是個小白連菜鳥都算不上的,只是個弱者。那天晚上,筆者懟上了其中最簡單的冒泡程序,從11點,寫到2點,不算各種error已經wa了13次,筆者已經是崩潰的不能再崩潰了,抱著一點點的可能行,筆者去扣了同一級卻領先大家無數的dalao,沒想到dalao竟然回筆者消息了,那時候已經快2:30了,dalao幫筆者改了一遍又一遍代碼,筆者炒雞感動,終于在第18次的時候過了,看著那個綠色的AC,短暫的喜悅后,筆者眼睛澀澀的,“我真的太弱了,怎么怎么可能追上那些領先了我兩個多月的人呢?他們也是這么努力呀”。從此筆者在向著ACM的猝死道路上一去不復返。
這個腦洞場的9題,筆者平均每題wa了8.44次,最兇殘的一題,wa了23次,補那題的三天,筆者繼續文遍了實驗室里的學長學姐,同學,導師,在大家的幫助下,筆者改出了一個又一個的BUG。。。筆者是第10個補完題的,看著那一排的綠色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而后實驗室正式宣講會后,開始新生的三周專題之前。民大的新生賽即將開始了,筆者抱著這段時間以來越來越厚的臉皮和越來越強大的抗擊打能力,筆者參加了現場賽,在那五小時中,筆者忘了胃部因為沒吃早午飯的不適,忘了在他校的緊張,最后還忘了把筆袋帶回來。。。筆者最后還是拿了一個簽到題的氣球,是紫色,筆者最喜歡的色彩仿佛在激勵著筆者繼續下去。
后來的每一個新生專題,第一次的高精度,后來的簡單搜索(BFS,DFS),讓筆者沉浸其中,窩在實驗室,窩在算法的世界里,它們撫平了筆者因為一些問題而煩躁不安的心,而XXXX也讓筆者撐下去,呵~現在想起別有滋味。
因為同級一位很強的同學(下文中dalao都是指他)開的一套很奇葩的題,筆者第一次和現在的訓練隊內的大家說了話,后來慢慢熟悉起來了。那一個月中筆者做個新生專題,去各校網絡賽中劃水,和大家關系越來越好,能解的題越來越多。前兩天剛結束的小集訓中,大家6天學習最小生成樹(Kruskal, Prim),最短路徑(Dijkstra,flyod)強度很大,留下集訓的都很強,看著大家的代碼,筆者這段時間冒出的小尾巴,又被砸趴下,果然放了一個考試假后人都松懈了,還是要努力啊。
繼續學習,但是還是要鍛煉,好的身體才是繼續猝死的本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