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是相反的,每個人身上都有好我和壞我,也就是說你看到了A,也就看到了-A。
A一個人執著于“好我”時,是執著于用這種方式和他人建立關系。好我的對立面會被認為是“壞我”
B我們會想辦法避免它,因為我們不僅頭腦里會認為它壞,也擔心它一旦呈現,關系就會被破壞,
別人也會不喜歡我。
C當一個人的意識,和自我的一部分特質徹底失去聯系時,這個人就會受潛意識的支配,去接近一
個明顯具備這一特質的人,通過和這個人建立聯系,去碰觸自己內心的這一部分。所以在關系中,
更容易看到A與-A的存在。
D."好我“和”壞我“,A與-A,意味著二元對立。我們越早持有這個二元對立的好壞觀,就意味著我
們內心和人性越分裂,我們要警惕極端的分裂。如果分裂的太嚴重,就會出現,我們意識拼勁全力
讓自己處于”好我“這一面,但我們的”壞我“,就容易以極端有破壞力的方式出現。
今日得到
要接受好壞自己的優秀和反面,有了不好的特質沒關系,每個人都有所有的好我壞我,有的表現出
來,有的卻被壓抑,這是更糟糕的!接納自己所有的一切,并且要找一種方式去發泄-A,今后將
負面,消極這些詞統統替換為-A,一種全新的沒有頭腦判斷二元對立的世界
.“越外向越內向”,“越快樂越悲傷”,“越好人越恐怖”這三個故事說明的六點內容(A與-A)
1.所謂的好人,在善良隱忍的同時,是被動的,消極的和封閉的。這樣的好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反
面的自己,從理論上講,就是沒有被看到的本我。
2.A與-A,在一個人身上并存,這是一個真理。只是-A總是藏于潛意識深處,而難以被看到。
3.如果一個人完全看不到自己的-A,那么他就會找明顯呈現了-A特質的人,通過和這個人在一
起,與-A的品質建立聯系。
4.戀愛乃至人生更大的動力,是追求人性上的圓滿,于是就會出現各種痛苦的選擇,解決這份痛苦
的辦法,自然不是消滅一個,而是兩者的融合。痛苦是為了融合人性中的不同的地方,最終趨向人性的完整。
5.房樹人測驗。房:投射家庭,代表安全感;樹:投射自我成長,象征生命能量和支持系統,如學
業和事業;人投射自我形象,以及人際溝通的模式。
6.一個好人的成長路徑:十幾二十歲,普遍感覺自我良好,有高道德感,也比較有活力。三十歲
時,開始自我懷疑,發現做好人反而會帶來人際疏遠,被剝削,這是自我改變的契機,如若未改,
四五十歲則怨氣生臉,六七十歲后這種人容易生病,別人會更加疏遠。
今日得到:
1.自我描述的是個關鍵詞:
A? ? ? 成熟冷靜 內向 大方隨和? 勵志努力? 熱心孝順? 好為人師? 堅持忍耐? 保守的好人? 謙虛謹慎? 中庸
平和-A:幼稚慌亂? 外向? 小氣苛刻? 頹廢放肆 冷淡? ? 仔細聆聽? 半途而廢? 爆發? 開放的壞人? 張揚高傲
? ? ? ? 疏忽大意? 極端 大悲大喜
我既可以有A也可以有-A(重復三遍)
2.不要好人,而是一個敢愛敢恨,敢說敢怒,敢為自己的利益大聲說話,敢強硬的鷹派,尊重感
覺,真實的自我,大聲的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愛,讓一厘米的距離噴薄而出。
3.在戀愛上的痛苦過程就是兩人相互接收不同的過程。找戀人時反思是不是有找-A的傾向。
正能量與負能量
1.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將使你變得更強大。
2.自戀,性,攻擊性,是人類的的三大動力。我們反對自大,忌諱談性,也強調克制憤怒,我個人
認為,這些極力想消滅的壞東西,是最寶貴的生命力自身。
3.人越是遠離自戀,性和攻擊性這三個東西,就越死氣沉沉,就沒有了生命力。相反,那些能直接
展現這三種力量的人,雖然容易有爭議,但他們身上,容易有熱情,創造力,魅力等生命力的各種表現。
4,一個具體的人,之所以將自戀,性,攻擊性視為-A,那可能是因為你最初的家庭將這些生命力視
為壞的,而家庭之所以如此,可能是社會文化環境所導致的。
由此得知:
1.任何涉及到人類本性的東西,如果我把符合本性的動力視為好的,并且坦蕩的去追求時,就會有
一種感染力和魅力;如果視為壞的仍忍不住追尋,那就會很猥瑣。
2.讓我驕傲,讓我自大,高談闊論,看看會不會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