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生活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
王奕涵
“走進拓荒者的生活與心靈”,是這本書以及一個系列的主旨,作者在描繪羅蘭一家奔走四方時,也描繪了他們溫暖和諧、幸福的家庭,合成一部兒童文學的經典,這本書對環境描寫得十分融洽,寫環境的同時也烘托出了當時的氣氛,使人感受到真實感,仿佛身臨其境,就在與任務交談,當然作者對人物的性格通過他們的語言、動作體現出來,使讀者印象更加深刻。
這本書是《小木屋》系列的第三本,共9本書,這9本書具有很強的連貫性,講的是羅蘭一家在每個地方的生活,而這本書是其中的代表作,主要講的是他們從大森林中遷移到堪薩斯州大草原上的生活,故事講述他們一家駕著大篷車,駛過結冰的湖,渡過激流后又攀登懸崖。到達草原,在爸爸的堅持努力下,他們建起了小木屋,在獨立鎮附近定居了。在草原上,爸爸開墾荒地、打獵獲食,一家人勇敢地面對了狼群,抵抗過它們的襲擊,躲過了森林大火,和熱病作斗爭……但由于印第安人保留區不向定居者開放,他們只好選擇離開,開始他們下一個旅程。
文章的主人公是羅蘭一家人,通過品讀這本書,我認識了:依舊還年幼無知的琳琳,成熟穩重的姐姐瑪麗和那個活潑可愛,對生活充滿好奇的羅蘭。三個孩子的媽媽,辛勤溫柔,耐心地照顧孩子。當然也有爸爸的幫助。爸爸是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個人物。
爸爸同樣溫柔,和藹可親,尤其對自己的孩子們可以說是有求必應,我覺得,爸爸給了孩子們最美好,最快樂的童年。整本書就表現了他對家人的無微不至,比如:媽媽被木頭壓了腿時,他第一個沖過去,慢慢地把媽媽扶起來,一個勁地責怪自己,每天晚上都小心翼翼地幫她泡腳、裹紗布。體現出他對一家人的愛與關心。爸爸做事想的也很周到,在建木屋時,將方方面面的都考慮到了,做的每個地方,也都時刻想著家人,為她們著想。作為一個男人,他更是有責任感,英勇無畏的人。記得在強度溪流時,他無時無刻關注著孩子與妻子,確保她們安全,勇敢又體現于何處呢?在草原上,潛伏著許多未知的危險,但無論是什么艱難險阻,他都會勇敢地上前。爸爸也是一個善良、喜愛動物的人,他每天細心照顧馬兒,一開始杰克丟了時,他十分難過,悲傷。總之,看完書后,就覺得爸爸一定是這個家的頂梁柱,主心骨,是全家人的依靠。
在草原上生活中,我發現他們一家很是和諧、幸福,充滿了快樂,在他們艱辛的拓荒時,羅蘭的生活中始終充滿了爸爸的琴聲,媽媽溫柔的笑容,也就是因為這些,才使家充滿愛與希望,讓孩子很安心。
在我們的生活中,大千世界也如草原上那變化多端的東西,那花草樹木、飛禽走獸、風雨交加,生活五彩繽紛。但羅蘭一家人他們信任對方,相信對方,對家人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們的純潔、可愛,對生活的熱愛,對家禽動物也充滿了眷戀、柔情,如親人一般對待他們。那我們是生活中不也如此,人與人之間多一份信任,少一份猜疑,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不應該有那么多的明爭暗斗。像羅蘭一家那樣真誠、美好。把最好的帶給對方。這是拓荒者在外與家人的相處很很貴,他們單純的情感,是我們世人應該拋下一切所去追求的。
我讀完這本書后頗有感觸,希望更多的人去品讀他,讀到更多的內容,將正能量傳遞給身邊的每個人,這才是讀書真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