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
【1】作者:[英]伊恩·萊斯利,專欄作家、演講家、廣告從業者、BBC 廣播喜劇節目《成名之前》的編劇及主持。
【2】擁有好奇心,就擁有了強大的生命力。本書通過生動的故事、研究案例和實用建議,讓我們認識好奇心,同時喚醒好奇心。
【3】小孩子過了四歲以后,好奇心就開始衰減了。如果家長和老師沒有給孩子足夠好的引導的話,這個孩子會對周圍的世界沒有興趣。
【4】好奇心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天分,好奇心跟知識有著極大的關系。也就是說,好奇心是來自于知識的缺口。這個給我一個特別大的沖擊。就是有時候你覺得你自己什么都懂,不需要知道很多東西,這個叫作“無知而快樂效應”。
【5】我們所講的每一本書,實際上就是試圖為大家在一個龐大的知識大塊當中撕開一個缺口。
當一個人面對一個龐大的知識大塊的時候,你是不會有動力去做它、研究它的。
【6】好奇心分兩類。
一類叫作消遣性好奇。什么叫消遣性好奇?你們每天刷抖音就叫消遣性好奇,就是覺得這挺好玩,這不錯。你們關心別人的八卦,就是消遣性好奇。
另外一種好奇叫認識性好奇。認識性好奇就是對知識的理解和探索,就是我們需要用一定的腦力,我們需要讓自己刻意地去動腦子去鉆研、去學習,這個過程就是認識性好奇的過程。
【7】好奇心是我們人類區別于動物的第四驅動力。你知道前三個驅動力是什么嗎?食物、性,還有你要建房子。就是動物也要建房子,我們人就不斷地買房。人是有第四大驅動力的,就是好奇心。
【8】人本身也具備排斥好奇心的原始動力,這個叫作“認知吝嗇鬼”。就是我們的大腦的習慣就是能不思考就不思考,大腦的習慣就是懶。為什么?因為大腦存在的目的,是為了讓你活命,而不是為了讓你求知。
【9】我們知道好奇心是雙刃劍。為什么呢?如果是未受控制的好奇心,會導致大量的沖動。
【10】人類為什么需要有一個漫長的童年?這個很有意思,就是人的好奇心不是白來的,人是拿東西交換出來的。
人們在童年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學習三樣東西。
第一個是愛,就是人的情感要豐富得多,所以人在童年要學會愛,學會愛的關系。
第二個是學會學習,
第三個是學會問為什么。
所以孩子在小時候問的大量問題,幾乎全都是為什么,就是在不斷地探索和學習,這是其他動物不做的事情。
【11】區別家庭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標志,就是你怎么樣回應孩子的問題?;貞⒆拥闹富蛘咛釂柕臅r候,最好的方法是鼓勵性的回應和反問。就是你說,問得很好,特別棒,你是怎么想的?你跟他不斷地互動,然后給他解釋,這樣的話,孩子就會特別有參與感,他會愿意學。
【12】好奇心最大的敵人有兩個。什么東西阻礙我們的好奇心?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極端。
第一個叫作過分自信,過分自信就是無知而快樂效應。
另外一個極端,就是第二個障礙,叫作妄自菲薄。妄自菲薄是什么呢?就是嚇壞了,恐懼會殺死好奇心。
【13】互聯網普及,這里邊損失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叫作“富有成效的挫敗感”。人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富有成效的挫敗感是能夠加深我們記憶的東西。
【14】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并沒有減少人們成就的差距,反而加大了浪費時間的差距。
【15】強者越強就是因為你有足夠的好奇心,互聯網那么大,放在那兒對你沒有影響,你依然在不斷地進步,不斷地學習,你想要什么東西,去那兒找一下就回來了。所以它對你,對一個具有認識性好奇心的人來講,它不是一個負擔。就是禪宗講的“我若無心于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
【16】好奇有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本能性的好奇。像小孩子指這是什么那是什么,什么都想了解,是本能性。
第二個叫作為什么,就是我們喜歡問為什么,不了解就要問。
最后一個最高級的,叫作求知欲。真正最高級的好奇心是求知欲,不光是為什么,而是我想知道這背后的原理,我希望能夠更深入地了解,甚至我希望能夠創造,能夠給人類留下來知識性的財富。
【17】孔夫子講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就是這個道理。就是一個人只有求知欲,只有思維方式,只有好奇心,缺乏大量的知識做基礎,他是沒法得到長足的進步的。
【18】如果一味地只強調好奇心,而沒有博學的支持的話,你的長期記憶是跟不上的。人的大腦當中運用一個東西的時候,會用到工作記憶和長期記憶。工作記憶就是我這會兒要干這個事的時候調動的記憶,但是你還有一個部分叫長期記憶,就比如說詩詞歌賦、物理原理、歷史知識,這些東西都沉淀在我們的長期記憶庫里邊。
【19】我們對教育有三個非常重要的誤解。作者說,第一個誤解就是兒童不需要教師的指導。第二個誤解,就是事實會抹殺創造力,就是過早地給孩子大量的事實,會抹殺他的創造力。第三個誤解就是學校應該傳授能力而非知識。他認為這三個都不對。尤其是對于缺乏自己獲得知識來源的那些家庭來講,這是非常糟糕的方法。這顛覆了我們過去的認知,所以要重視學習這件事,重視知識這件事。
【20】怎么才能夠保持好奇心?
第一個方法,叫作“虛心若愚”。虛心若愚其實就是英文的“stay foolish”,這是喬布斯在演講的時候說的。stay foolish是什么意思呢?
第二個叫作建造數據庫。在創造力里邊的研究,有一個“尤里卡時刻”。什么叫尤里卡時刻?就是那個事想了很久,你都沒想明白,然后突然有一天吃飯的時候,明白了。
第三個叫作“狐猬精神”,狐貍和刺猬。說狐貍知道很多事,但刺猬只知道一件事。這是一句西方的諺語,是說什么呢?狐貍為了活下去,為了保護自己,有無數種辦法。這就是T型人才
第四個就是詢問關鍵的“為什么”。這里邊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案例。
第五個就是做一個“思想工匠”。就是你有了一個想法,你有了一個好奇心所帶來的好點子,你要想辦法打磨它,把它實驗出來。
第六條是我最喜歡的,叫作“質疑你的湯勺”。什么叫質疑你的湯勺?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藝術家安迪·沃霍爾,他講過一句名言:我喜歡無聊的事物。為什么?給大家講講,你們就了解我為什么特別喜歡這段。著名的先鋒藝術家作曲人約翰·凱奇說過一句名言,他說,如果兩分鐘后,你仍然覺得某個東西很無聊,試試4分鐘,如果依然無聊,就8分鐘、16分鐘、32分鐘,直到你發現它原來一點都不無聊。就是我們現在天天都在挑戰無聊,我們都希望生活變得更有趣、更豐富、更棒,但是我們的心變得更空虛。實際上,如果你能夠專注在一件事情上,去仔細地盯著它看的話,一定能夠看出很多不一樣的東西來。
好奇心是怎么來的,你知道嗎?練出來的。好奇心像肌肉一樣可以鍛煉。
最后一個就是我們要學會將謎題變成奧秘。當你能夠學會將謎題變成奧秘的時候,你的人生就有了意義,你可以從解決一個一個的謎題上升為探索一個一個的奧秘。這里邊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案例,就是這幅圖,就這么一幅好多人在這兒的合影。大家能夠看出來這是怎么回事嗎?就是一群人的合影,有的人朝這邊看,有的人朝這邊看,有的人還甚至這樣看。
【21】有時候好奇心會把我們引上歧途,會分散我們的精力,會讓我們去做一些跟當前的任務無關的事情。但是有時候,它給你帶來的就是豐厚的回報。所以好奇心是困難的,但是好奇心是值得的。
認識性好奇很難用一兩句話去評價,保持這種好奇并非易事,它會將我們從當前的任務和目標中帶離,弄不清楚目的地在哪里。但是這正好為我們提供了選擇,我們可以選擇去探索呈現在眼前的、各式各樣的知識世界,也可以選擇像比雅尼一樣,與美好而奧妙的世界擦肩而過,只能等待下一次機會的降臨。若換作是你,你會把握住這一個千載難逢的幸運時機嗎?
【讀書總結】
讀完《好奇心》,印象最深的有以下三點:
1、好奇心是來自于知識的缺口
以前認為好奇心不需要知識,只要不斷提問為什么就可以了。但是這本書帶給我在認知上啟發是要有知識作為基礎,好奇心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啟發自己要努力學習新知識,不斷探索新知,讓自己保持好奇心,擁有強大的生命力。
2、好奇心可以分為兩類:
第一類叫作消遣性好奇。什么叫消遣性好奇?你們每天刷抖音就叫消遣性好奇,就是覺得這挺好玩,這不錯。你們關心別人的八卦,就是消遣性好奇。這類好奇心不需要動腦子,讓自己獲得短暫的快樂,但并沒有獲得長期的價值,對我們的工作生活益處不大。
另外一種好奇叫認識性好奇。認識性好奇就是對知識的理解和探索,就是我們需要用一定的腦力,我們需要讓自己刻意地去動腦子去鉆研、去學習,這個過程就是認識性好奇的過程。這一類好奇心需要我們用心用腦去探索和學習新知識,短期可能會讓我們不快樂,但是長期對我們有很大益處。
3、怎么才能夠保持好奇心?
第一個方法,叫作“虛心若愚”。虛心若愚其實就是英文的“stay foolish”,這是喬布斯在演講的時候說的。保持謙虛學習的心態,
第二個方法叫作“狐猬精神”,狐貍和刺猬。說狐貍知道很多事,但刺猬只知道一件事。這是一句西方的諺語,是說什么呢?狐貍為了活下去,為了保護自己,有無數種辦法,這就是打造T型人才,讓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廣博而深入。
第三個就是詢問關鍵的“為什么”。遇到問題,多詢問"為什么"。
最后一個就是我們要學會將謎題變成奧秘。當你能夠學會將謎題變成奧秘的時候,你的人生就有了意義,你可以從解決一個一個的謎題上升為探索一個一個的奧秘。
好奇心是怎么來的?就是這樣練出來的。好奇心像肌肉一樣可以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