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畢業美國留學生王猛(化名),寫下萬字長信和父母決裂。讀信,說了兩件事情,一件是為人子女,一件是為人父母。
為人子女:放下過去;
為人父母:展望未來。
01
為人子女:放下過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王猛看來,父母對他的過度關愛(控制他)已經持續30年。
從小起,他的穿衣打扮,只能遵循父母的意愿,決不能有自己任何想法。
自己的社交圈只能在大院里,身邊的朋友除了幾個認識的同學,不會有外面的任何一個人。而這幾個同學一定是父母非常了解的。就算他去到外地讀書,甚至出國留學,父母也會想盡辦法托親朋好友好生照應。而照應的結果無外乎是要知道,他在外的一舉一動。
從小王猛在外面受到欺負,回到家里尋求父母的幫助時,父母永遠都只會指責、打擊、數落他......
在王猛的信里,感覺不到耀眼的光芒帶給他什么:從小成績優異,高考狀元,北大最好專業之一的生物專業錄取,畢業后又考取了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研究生......
反而是和父母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僵硬,發展成12年春節不回家,6年拉黑父母。
王猛在萬字長信里,痛訴著父母的種種不是,以至于現在已經踏入社會工作的他屢屢碰壁,自己性格的內向、脆弱、敏感、不善言談等缺陷都是從小到大,父母在教育中的錯誤控制照成的。
因此,王猛要逃離那個家,重新開始通過學習走出來。
02
放下過去,就意味著要正視自己的缺點,正視父母的缺點,正視不完美的家,不完美的父母,不完美的成長,不完美的教育,不完美的過去。
世界上原本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每個人的身上都有優點,同時也存在缺點。關鍵就看自己用何種心態看待自己的缺點。
在萬字長信里,王猛提到要去讀心理學博士,這是積極的心理暗示,他想通過學習來改變自己。
當一個人能平靜看待自己的缺點后,便開始學會接納不完美。
接納自己的不足,接納父母的缺點,接納不完美的家庭。
在一本心理學書里,講述了這樣一個小故事:
作者去采訪一對雙胞胎兄弟,去到哥哥家里,還沒走進房門,就聽見里面吵嚷地打鬧聲。作者走進去一看,發現里面亂哄哄的一片,四周圍沒有一處可以落腳的地方,到處都是雜物和東西。
哥哥的妻子艱難的從地上爬起來,一邊抹去眼角的淚水,一邊收拾身旁被砸碎的碗筷。兩個孩子哭嚷著,驚恐地抱著媽媽的腿,深怕媽媽走開半步。
哥哥喝得醉醺醺的,一邊嚷嚷一邊指著他的妻子,破口就罵:“你個沒良心的,老子這么辛苦掙錢養家,你還要求這,要求那。”
蓬頭垢面的妻子看見外人在,急忙帶著孩子躲進廚房里,嗚嗚的低聲哭起來。
作者看到這種情景,就簡短做起訪問,哥哥一聽到父親,就氣不打一處來:
別提那個老家伙,就是因為他,我們才沒有一天安生的日子過,整天都害怕地躲在打罵聲里。
哥哥說完,提起身旁的酒壺,一咕嚕就喝完了,然后倒頭就趴在桌上睡著了。
作者無奈地搖頭,心情沉重地從哥哥屋里出來,而后去了弟弟家里采訪。
還沒走到弟弟家門前,就聞到迎面而來的花香。弟弟家的門前有一個小花園,看得出來是弟弟的妻子用心栽培的,鮮花很美,作者忍不住低頭聞了聞。
弟弟開門招呼作者,作者走進屋里,看見屋內干凈整潔,兩個孩子甜甜地向作者問候。
弟弟的妻子從廚房走出來,端來熱騰騰的奶茶,請作者就坐。
作者環顧四周,看見擺放在一旁的餐桌上還有一些剩余的碗筷,弟弟的妻子急忙去收拾。弟弟卻攔著妻子,說,有朋友自遠方來,我們一起聊聊。
妻子溫柔的和丈夫相視一笑,就坐在丈夫身旁,一起暢聊美好的日子。
作者滿懷疑惑,懷疑他們是做出來給外人看的,于是決定下次不預約,而是突擊采訪。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作者看時間已晚,就起身告別。
作者后來去過幾次弟弟家里,發現和之前沒什么兩樣。作者很疑惑,為什么同樣是一個家庭走出來的,卻過著截然不同的人生?
弟弟笑著說,既然曾經生活在不幸的家庭中,就知道會給妻兒帶來多大的災難。因此,當自己結婚后,就決心改變自己的心態,從自己做起,給孩子和妻子一個溫暖健康的家。
作者明白了,原來,即使是雙胞胎生活在糟糕的家庭中,也因為選擇不同,走出了不同的人生路徑。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和家庭,最重要的是自己能成長起來,過好自己將來的日子。
人生,唯有放下過去,才能擁有未來。
03
為人父母:展望未來。
每一個父母都是曾經的為人子女,在迎來新生命的時候,都將面對教育孩子的問題。
在王猛的信里,用了控制來形容父母對他的過度關愛。
愛是一把雙刃劍,愛的一面是父母毫無保留的付出,愛的另一面是孩子無法承受的心理壓力。
王猛的父母是愛孩子的,他們的愛就像一只老母雞一樣,把孩子圈在自己的視線范圍內。
他們從小包辦了孩子的衣食住行,還把孩子“禁足”在大院內,以免孩子受到外界影響學壞了,而且禁止孩子“多嘴”,王猛多說幾句自己在外受委屈的話,都會被父母訓斥。
這種愛的方式無疑是錯誤的。
我想每逢節假日,在王猛的內心都會冰如刀割,而在王猛父母的內心也一樣滴著冰冷的血。
雖然兒子是高材生,是學霸,是留美研究生,是眾人眼中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是鄰居朋友時常掛在嘴邊的狀元。
但是這些都在他們進屋關門后,消失得無影無蹤。長年累月陪伴他們的是冷冰冰的墻壁,那道“嘭”一聲的關門聲,也鎖住了屋外熱鬧的景色。
一如他們那張帶著“刀鋒”的口,句句扎向孩子的心窩,也漸漸鎖住了王猛的內心。
04
王猛的萬字長信警示為人父母,這些事情要學會做:
1、懂得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個性;尊重孩子的選擇;尊重孩子的意愿。
為人父母首先要懂得尊重孩子,哪怕是一個三歲的娃。
2、學會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王猛的父母非常忽視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系,從王猛的信里可以看到,父母和王猛之間的溝通方式是居高臨下的,習慣用命令的語氣和打擊的語言和孩子溝通。
當王猛有需求向父母尋求心理上的慰藉時,父母卻時時挖苦孩子,完全漠視孩子的情感需求。
如果一個孩子和父母說話的方式都是大吼大叫的,像吵架一樣,那么這個孩子的父母一定也是這樣和這個孩子說話的。
如果一個孩子回到家里和父母拒絕說話,甚至關起房門不讓父母多問,這種情形持續很長時間,那么這個孩子和父母已經從情感上疏遠了。
沒有一個孩子會拒絕接近父母,除非在這個孩子小的時候,受到太多的拒絕、打擊、漠視,不得已閉上自己的嘴巴,不再靠近父母。
這個時候,父母再不反省自己的問題,就會使孩子的心理問題堆積起來。
糟糕的親子關系,并沒有驚醒睡夢中的父母,王猛父母依舊沉浸在兒子成績光環的世界里。
3、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
一個孩子是否心理健康,不是外表能輕易看出來的。因此在孩子成長期階段,父母用心,有質量的陪伴很關鍵。
王猛父母很用心,但是卻用錯方法。
4、做一個學習成長型父母。
生育一個孩子不難,但是教育好一個孩子,很難。
沒有誰能做一百分的父母,我們和孩子一樣都需要從零開始學習,如何為人父母。
學習,孩子一直都在學習進步,但是很多父母卻始終停留在他們的認知世界里。
當一個空杯子滿了,就再也無法裝進任何東西,王猛父母的內心就如這個已經溢出水的杯子。
因此,做一個學習成長型的父母才是一個合格的父母。
愛,是相輔相成的,父母和孩子之間如果只有給予和接受,就會使彼此之間失去平衡。
愛,要有厚度和空間,父母給予過多的愛,孩子就會感覺呼吸困難;父母疏忽了,孩子一樣會感覺呼吸困難。
為人子女,我們一直都在成長,為人父母更要主動成長。
過去的終將成為成長中的經歷,唯有放下過去,才能展望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