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年前我們只是非洲角落一個毫不起眼的族群,對地球的影響力和螢火蟲、猩猩或水母相差無幾。為何我們能登上生物鏈的頂端,最終成為地球的主宰?
有一本書,自2012年以希伯來文出版以來,然后很快就被翻譯成近30種文字,引起了全球學術界的矚目,也掀起了公眾的廣泛討論。
美國第44任總統奧巴馬,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聯合推薦。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高毅,為其中國版作序并寫道:我拿起這本《人類簡史》立刻“著道”了——拿起了就放不下,幾乎一口氣讀完。吸引力主要來自作者才思的曠達敏捷,還有譯者文筆的生動流暢,而書中屢屢提及中國的相關史實,也能讓人感到一種說不出的親切,好像自己也被融入其中,讀來欲罷不能。
《人類簡史》作者:[以色列]尤瓦爾·赫拉利
尤 瓦 爾 · 赫 拉 利
▼
1976年生,牛津大學歷史學博士
現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歷史系教授
青年怪才,全球矚目新銳歷史學家
擅長世界歷史和宏觀歷史進程研究
在學術領域和大眾出版領域都有很大的興趣。
《人類簡史》讓他一舉成名,成為以色列超級暢銷書,
目前這本書已授20多個國家版權,
在歷史學之外,人類學、生態學、基因學等領域的知識信手拈來,
《人類簡史》
這本書三大線索理清了人類發展的脈絡,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技革命徹底改變了人類的歷史。
認知革命使得人類成為了想象的共同體;
農業革命可能是歷史上最大的騙局;
科技革命最終使人類成為神一樣的存在。
這是一部宏大的人類發展史,更見微知著、以小見大,讓你我重新審視自己。
全書邏輯清晰,脈絡明朗,從人類共同的祖先智人開始,一直到人類自己成為神人,中間的經歷、演化、機制等等。
本書共分為以下四章:
▌認知革命
▌農業革命
▌人類的融合統一
▌科學革命
由于整本書浩浩蕩蕩,篇幅較長,故王書叔準備分兩期來細細品味這本書的精華。
本期講的是認知革命和農業革命。
1、認知革命(大約7萬年前)
我們的祖先智人10萬年前就已經出現在了東非,與其他人種相比,例如中東的尼安德特人,智人并不占任何優勢,沒什么特別了不起的工具,甚至也沒什么特殊表現。雖然看起來和我們現代人一樣,但認知能力(學習、記憶、溝通)卻仍然十分有限。
然而,等到大約7萬年前,智人脫胎換骨,第一次從非洲出擊,將尼安德特人和其他人類物種趕出了中東,甚至趕出了全世界。沒多久,智人領地就到了歐洲、東亞和澳大利亞。
大約在距今7萬到3萬年前,出現了新的思維和溝通方式,也是所謂的認知革命。人類開始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來思考,用完全新式的語言來溝通。
在認知革命之后,傳說、神話、神以及宗教應運而生。人類開始討論虛構的事物,正是這種行為才使人類具有最獨特的語言功能。
“虛構”這件事的重點不只讓人類擁有想象,更重要的是可以一起想象。編織出種種共同的虛構故事,這樣的虛構故事賦予智人前所未有的能力,讓我們得以集結大批人力、靈活合作。
無論是《圣經》、還是國家、抑或是現在的有限公司,都是為了能達到協作而虛構的。只要大家相信這個虛構的事物,那么它就是存在的,人類便可以在信任中協作。
在認知革命之后,智人得到了新的技術、組織能力甚至的眼界,能夠走出亞非大陸,新的遷徙,新的領地,也就意味著新的屠殺。智人的第一波殖民也是整個動物界最快速的一場生態浩劫。在認知革命發生之前,地球上大約有200屬體重超過500公斤的大型陸生哺乳動物,而當認知革命發生后,只剩下大約100屬。
換句話說,甚至遠在人類還沒有發明輪子、文字和鐵器之前,智人就已經讓全球大約一半的大型獸類魂歸西天、就此滅絕。
2、農業革命(約一萬年前)
大約在一萬年前,人類開始投入幾乎全部經歷,操縱著幾種動植物的生命。從日升到日落,人類忙著播種、澆水、除草、牧羊,以得到更多的水果、谷物和肉類。這是一場關于人類生活方式的革命:農業革命。
農業革命所帶來的非但不是輕松生活的新時代,反而讓農民過著比采集者更辛苦、更不滿足的生活。采獵采集者的生活其實更為豐富多變,也比較少碰上饑餓和疾病的威脅。
確實,農業革命讓人類的糧食總量增加,但量的增加并不代表吃得好、過得更悠閑,反而只是造成人口爆炸,而且產生一群養尊處優、嬌生慣養的經營分子。普遍來說,農民的工作要比采集者更辛苦,到頭來飲食還要更糟。
農業革命可以說是史上最大的一樁騙局。人類以為自己馴化了植物和動物,但事實是植物和動物馴化了人類。從此人類因為種植植物和馴化動物,不得不聚居和定居,由此飽受一系傳染疾病、集群斗爭、自然災害等等問題;人類也因為長期耕作,產生大量疾病,例如腰間盤突出、關節炎和疝氣。
農業時代人類空間縮小,但時間卻變長了。在認知時代,采集者現采現吃,不會花太多心思去考慮未來的事,但農民需要擔心未來,除了生產季節周期的因素,還得面對農業根本上的不確定性,會想象預測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的事。
人類在幾百萬年的演化過程中,一直都只是幾十人的小部落。從農業革命后,不過短短幾千年就出現了城市、王國和帝國。因為出現了協作,但由于人腦的局限性,大大限制了人類合作的規模和程度。如果某個社會的人數和物品的數量超過某個臨界值,就必定需要儲存和處理大量的數字數據。因此數字和文字便相應誕生。
人類歷史上存在三波滅絕浪潮。
第一波的滅絕浪潮是由于采集者的擴張,接著第二波滅絕浪潮則是農民的擴張,讓我們從一個重要的觀點來看今日的第三波滅絕浪潮。
那么第三波滅絕浪潮究竟是什么?是誰導致的?帶來了什么危害?王書叔將在07期《每周一書》中分享,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