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2
By Lsz
昨天說到《肖申克的救贖》,想起與它一起出現在各種電影推薦排行榜上的還有《當幸福來敲門》、《阿甘正傳》,以前總找不到高清加中英字幕的資源,每部只看了一點點就放棄了。前幾天用愛奇藝會員下了下來,昨天寫到《肖申克的救贖》后想起來,就把《當幸福來敲門》看了。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看,可能期待值太高了。整個電影傳遞了一種濃濃的父愛,即使窮困潦倒,也要跟自己的孩子在一起。最開始我覺得跟著媽媽不是對他孩子更好嗎?難道他不想讓自己孩子過上有基本物資生活保障的生活嗎?后面看到他帶著孩子被趕到這里那里,甚至無家可歸,仍然覺得不該這樣。可是開頭就已經說了,他28歲才見到自己父親,不愿自己孩子也是這樣。電影中他媽媽最開始也是不愿意交給他的,但最后仍然選擇相信他可以保護好孩子,最后結局證明他確實等到了幸福來敲門。除了父愛,最有名的就是他告訴小男孩關于夢想的那段臺詞:如果你有夢想的話,就要去捍衛它。那些一事無成的人想告訴你你也成不了大器。如果你有理想的話,就要去努力實現。就這樣。你要盡全力保護你的夢想。那些嘲笑你夢想的人,因為他們必定會失敗,他們想把你變成和他們一樣的人。我堅信,只要我心中有夢想,我就會與眾不同,你也是。別讓別人告訴你你成不了才,即使是我也不行。的確他看到一個股票經紀人開著豪車,也許是為了生活,為了賺錢,他千方百計的擠進一個實習期沒有工資的工作崗位,最后真的成功了。最后并沒有大寫他成功后,只是打了一行字,為什么中間那么辛苦,最后卻只用幾行字來交代他的成功,可能幸福在于追夢的過程很精彩吧。
《阿甘正傳》實在太長了,兩個小時多一點,只看了45分鐘,與上部相比,這部的開始,在阿甘小時候,母親對他的成長影響功不可沒的,世界上只有極少數母親不愛自己小孩的吧。她始終告訴他,他跟別人沒什么不一樣,并且讓堅持讓他上正常學校,后來他身上優秀的品質跟他母親從小給他的教育是分不開的。看完以后再寫,沒看完也不知道主線是什么。
第二章 現實
在“速成絕無可能”這篇中分析現在社會浮躁的微觀原因中舉的例子挺能說明這個情況的,比如減肥藥當天見效,醫療廣告藥到病除,7天背完四、六級單詞,防身術一招制敵等。最善于利用人類這一天性的就是銀行,想住大房子,給你辦貸款,他們不著急,慢慢還,30年還清就好,想買車,有貸款,還想要什么?沒錢,沒關系,給你辦信用卡,先透支嘛,這些分析的直入人心。
在“交換才是硬道理”中,他講得交換是要用時間和努力的積累換取你所想要的,就如誰在復旦大學的演講說的:想要和得到中間得有一個做到。
在“完美永不存在”中,人人都追求完美,但完美永遠也達不到。孔子曰:人非圣賢。人不完美,事情也沒有絕對完美,但追求完美卻從沒停過。拍過《泰坦尼克號》好萊塢導演卡梅隆,拍《阿凡達》用了十多年,另一位導演克里斯托弗 諾蘭拍《盜夢空間》也準備了十年。這些電影直到現在仍然都是經典中的經典。不是我崇洋媚外啊,中國的某些電影看了
真的覺得浪費電影票啊,哪些電影?因為太爛,記不住名字。還有最近看到某些人竟然根據王寶強的真實事件拍的電影《寶寶不哭》,開機5天就殺青。(真實有待求證)先不說把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有多么不道德,開機5天,就拍完了,嘖嘖。
如果不曾開始,永遠不會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