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到JJ說:如果現在能重新讓我選擇,我情願選擇不結婚。或許吧,人總是會變的。再多的愛,再強大的包容,也終究抵不過殘酷的現實。
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已婚的,醞釀著離婚;未婚的,急衝衝的隨便找一個結婚。晚上看雜誌的時候,看到一知名女作家的專欄,內容關於離婚率越高,代表人們更注重感情了。是真的嚒?對此,抱著懷疑的態度。
在物質極度發達的現代社會,大部份的眼睛裡都閃爍著一個$的符號,於是,“情”字就顯得越發單薄。
婚姻為何?何為婚姻?
未婚的多半不能回答,已婚的恐怕也難在短時間理解,至于那些離婚的,或許會略有感悟吧。
如若去問父輩或祖父輩,而或去問那在路旁林間攜手漫步的耄耋之年的夫婦,恐怕也未必能有明確的答案。
也許,歸結起來還是一個“情”字。
從最初的一見傾心,轉而到互相傾慕的友情,繼而到刻骨銘心的愛情,然后是骨肉相連的親情,最后也許又回歸為彼此珍重的情誼。
那些金婚的老人們,若你去問TA們,一輩子的收獲,答案或許就是:“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而那些所謂的物質、所謂的得失、所謂的恩怨,恐怕神馬都是浮云了。
為何結婚?結婚為何?
想到這個問題時,剛巧一個好友離婚了,剛巧最近新的婚姻法頒布了,剛巧這社會上小3、2奶泛濫了,剛巧大男剩女越發的多起來了。
是啊,為何要結婚?
為求安穩?為求一固定的伴侶?為求父母大人的安心?
忽然想起徐志摩的話:“求良心之安頓,求人格之確立,求靈魂之救度耳。” “我將于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唯一靈魂之伴侶”,這恐怕只有詩人才敢想的吧,于今這$至上的陸地上,常人恐是奢望。
然而,婚還是要結的。
就像你不能拒絕吃飯喝水和呼吸,婚姻是生命中很重要的一筆,你我凡人,皆不能略去。
結婚,不過是一個形式、一個標志、一個共同的承諾罷了。
真正能攜手到老的源泉和基石絕不是那張紙,而是彼此心中的“情”,萬古長青。
所以,“唯一靈魂之伴侶”是何其難尋,何其的“可遇而不可求”。
但,不能因為“難”,就不去做、不去尋。人生來此世間,本就不是為了享福的。
沒有“苦難”,“幸福”又從何而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