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差不多是從三十歲開始,再次學起英語。那時的想法之一是出國玩可以用,之二要高大上點兒,就是學會了一門語言就多了一種看待問題的角度和思路。事實上出國玩,只要膽大微笑多也一樣玩得嗨起,至于角度和思路的問題,學到目前也還未能打破自身條件的局限。
但至今日我是不會放棄學習英語了,原因如下:
一、投入的精力和時間不少,舍不得放棄。而且,這是我除閱讀外唯二養成的好習慣。由這兩項習慣帶來的是不枯燥乏味的生活,因為只要做起這兩件事就一定能收獲新的想法和知識,那份踏實滿足讓我很有安全感。學習英語因為是帶有任務性質的,所以中途更要直面困難,甚至體會挫折。但熬過之后,那份“酸爽”讓我感到自己年輕起來,還可以純為求知而努力。
二、有幸得遇良師。試問人一生中能遇到好老師的機率有多高?我不知,但一直以來我人生幸事就是屢次遇到好老師并得到他們的熏陶教導。我的英語老師先是做為我的朋友給我到關心和啟發。后又做為我的老師教授我學習的思路、方法和具體的知識。做為朋友,我見過她抵抗現實的重壓,見過她蔑視俗世的物欲,更多看到的是她對樸素物質生活和純凈精神生活的執著努力。做為學生,我頭一次知道了所謂學霸的學習方法和習慣,知道了自己學無所成的原因,以及今后要如何做好學生,甚至做好老師。人生過半得此一師,有了全面的學習目標和榜樣,試問誰能棄之?
今天,我能加入到寫手群中,重新開始學習寫作,并能堅持完成每次的作業,都與之前學習英語息息相關。所以好的習慣養成了,對于生活的積極影響總是體現在方方面面。好的榜樣找到了,對于完善自身也就能做到時常對比觀照。
學英語于我幸事一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