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周五
公公又要去針灸了,兄妹倆送他回小鎮。我跟著一起返鄉。
第一站:某養老院
到了某養老院,上樓,遇到公公的昔日同事老沈,他和幾個老人坐在走廊里閑談,打過招呼,背后傳來說話聲:這是新娘子。
我自然明白這個新娘子指的是誰。當地人把兒媳婦叫作“新娘子”,也是醉了。
第二站:社區居委會
三天前,還在貴州的時候,接到社區居委會小張電話,叫我去拿體檢通知單。戶口遷在城里,關系還在鎮上,無論選舉還是退休職工體檢,我都得回到鎮上去辦理。
但我沒有覺得太麻煩,反倒有了返鄉的理由。
體檢通知單上寫著7月23日上午7點鐘體檢。嗬,剛剛好,若拖延一天就過期了。因為心里有所準備,早餐沒吃,醫保卡也放在包里。
第三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去衛生服務中心的路上,過水閣橋,習慣性地往市河一望,發現河里的水綠得有些過分。三岔地帶的水中央長出一片綠洲,開著花,自成一景。
今天是免費體檢的最后一天。小鎮人喜歡趕早,9點半,體檢處只兩三位退休職工在做檢查。
醫務人員都較熟悉,聽從他們的安排,一項項逐個記錄檢查,從身高體重腰圍到血壓,再到心電圖、腹部B超、尿樣、血樣檢測,最后是胸部X光透視。
按說,我才從蘇州大醫院檢查回來不久,不用再進社區服務中心做檢查,但我對檢查報告上的某些指標(C反應蛋白)過高一直耿耿于懷,再檢查一遍吧!
令人驚喜的是,檢測結果為7.35,完全符合0到8之間的正常值。如此,放心了。
遇到昔日同事老潘,與他聊了一會。多年不見,一晃,他已81歲,人生如夢啊!
又見老同學玉英,兩人索性坐下來相聊。她這個老病號現在已經脫胎換骨般神奇逆轉,從虛胖到健美,從最初的情緒低落不善言語到現在的能歌善舞、上臺演講……
第四站:某藥店
與玉英依依惜別后,走去某藥店。公公針灸就在藥店大堂,可惜我遲到一步,針灸結束后,小姑子推著公公去了老家。
我想去娘家。走路太遠,公交車剛離開,親友們都在上班,遂決定乘坐載客的電瓶三輪車。
第五站:娘家
“阿大來了!”剛到娘家門口,看到從三輪車里出來的我,母親非常驚奇。
不想父母太忙碌,我沒有預先通知他們。
但父母還是忙碌起來。原本,他們兩人的午餐是隔夜剩飯熱一下,炒些蔬菜;我來了,他們重新煮飯,父親還去熟食店買來醬鵝和塞肉油豆腐。
6菜1湯,三個人怎么吃得完?
我對父親做的油氽穿條魚很感興趣。太湖禁漁后,水產品價格大漲,這種被稱為“貓吃魚”的穿條魚也漲到8元錢一斤。
午飯后,先生來接我。離開娘家的時候,母親給我一大袋蔬菜:地蒲、絲瓜、黃瓜、茄子、秋葵、毛豆子等。一周不用買蔬菜了。
第六站:老家
離2點鐘接公公的時間尚早,先生上樓午睡,我則關心起一院植物,特別是無花果。
紅了,熟了,我盼望中的無花果終于可以采摘了。今年第一茬,收獲24個。
付出的代價是摔了一跤,被地上的藤蔓雜草絆倒,右膝蓋撞在鵝卵石上,局部皮膚烏青發紫。
橘子越長越大。擔心被臺風吹倒,我不顧強光照射、皮膚曬黑,拿起繩子給彎腰的枝丫捆綁,扎結實。
為數不多的柿子正在成熟中,也是我盼望的果實。
天熱,地面干燥,盆里的紫枸杞還在開花中,三三兩兩,只可惜不見果實,它們去哪了?
池塘里的錦鯉藏在蓮葉下、石縫里,撒一把飼料下去,它們便紛紛冒出來啄食,池邊的蓮花被涌動的水波震得顫顫巍巍。
第七站:某小區
2點鐘,準時到達公公的住所。這個住宅小區,樓層不高,沒裝電梯,住在二樓的公公行動不便,他的輪椅放在樓梯口。
公公還沒起床,他覺得自己家舒服,睡得踏實。
小姑子從家里走來,兄妹倆服侍老父親下樓,返回養老院。
養老院環境好,設施全,但公公覺得寂寞。目前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如此。
返鄉一天,行程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