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大名鼎鼎的亞馬遜退出中國市場的消息曾經引發大家的廣泛關注,最近一段時間,關于亞馬遜的新聞更是層出不窮,不僅包括亞馬遜自己燒了滯銷的商品,還有亞馬遜在出資鼓勵員工離職辦快遞的消息,相信聽到這樣的消息估計中國幾大電商巨頭,劉強東和馬云都會笑了,因為亞馬遜開始走中國電商的老路了。只是,亞馬遜為什么要這么做呢?在這背后到底有什么深層次的原因?
一、亞馬遜出資鼓勵員工辦快遞?
根據澎湃新聞的報道,近期,亞馬遜對外發布聲明稱,為擴建與亞馬遜合作的快遞團隊,公司鼓勵員工辭職創業,創建為亞馬遜服務的快遞企業。離職的員工最高可獲得1萬美元的創業資金,并可獲得3個月的工資補貼。
亞馬遜全球運營高級副總裁戴維·克拉克(Dave Clark)表示,已經有員工表示了對該項目的興趣,“過去有員工曾表示他們對成為亞馬遜的快遞合作伙伴有興趣,但是苦于無法順利過渡創業。現在公司為這些員工提供了一條路徑,幫助他們建立自己的生意。”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目前美國各大電商企業正面臨快遞人員短缺的局面,如沃爾瑪和Deliv正在爭搶稀缺的人力資源,而且隨著消費者上網購物的比例上升,對最后一公里送達服務的需求更旺盛,但是人員更緊缺。
為解決這一問題,去年6月,亞馬遜推出了快遞合作伙伴項目(Delivery Service Partner program),以鼓勵小型快遞企業和亞馬遜進行合作,合作企業可在快遞車上標有亞馬遜的標識。亞馬遜在13日的聲明中表示:“自2018年6月推出快遞合作伙伴項目以來,亞馬遜已經與200多家小型企業合作,這些企業雇傭了數千名當地司機向亞馬遜客戶寄送包裹。”
我們姑且不去討論,亞馬遜出資鼓勵員工離職辦快遞是不是一種變相裁員的做法,僅僅從這個問題的表象我們就能夠看到亞馬遜對于物流問題的頭疼,以及對有靠譜快遞公司的渴望,那么物流為何會成為亞馬遜的問題呢?
二、物流怎么成了亞馬遜的大問題?
其實,我們從世界經濟歷史發展的角度出發就會發現,世界經濟的發展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一個物流和商業流快速發展的歷史,可以說從十五世紀全球地理大發現開始,物流業就已經在全世界范圍內蓬勃發展起來,特別是貫穿美國東西的北美大鐵路建成之后,美國形成了一套非常健全的物流體系。通過健全的商品信息收集、整理、引導的產業鏈,美國的物流業可以非常輕松地對各地的物資進行全方位的調節,再加上完善的城鄉流通體系,從而出現了沃爾瑪、百思買、聯邦快遞、UPS等等巨頭。
可以說,亞馬遜之所以能夠在美國取得成功是和美國高度發展的物流產業密不可分的,相信了解中國電商的朋友都知道,對于中國電商來說,電商的普及離不開兩個巨大的產業:一個是支付產業,正是因為以支付寶為代表的支付機構的出現,成功解決了電商銷售的信用中介問題,才有了電子商務在中國交易的蓬勃發展。另一個則是物流產業了,正是中國這些年來高速發展的物流體系,才能夠支撐中國電子商務企業能夠把自己的商品銷售到中國的幾乎每一個角落,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中國全年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507.1億件,同比增長26.6%;快遞業務收入完成6038.4億元,同比增長21.8%。快遞業務收入占行業總收入的比重為76.4%,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 可以說,沒有高度發達的物流產業也就沒有中國電子商務產業如此輝煌的今天,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同樣,作為全世界的電商產業巨頭,亞馬遜對于物流快遞的依賴程度也是極高的,但是因為美國有高度發達的物流產業,亞馬遜基本上也就一直沒有大規模的構建自己的物流業務,在亞馬遜看來能夠用外包解決的問題何必來自己干呢?
但是,與中國不同的是,中國快遞公司往往重視對個人客戶與短途運輸,再加上中國的巨大的人口紅利,讓快遞公司可以用海量的人員來給用戶提供優質的服務。但是,美國的快遞公司,例如大家熟悉的UPS和FedEx這類巨型國際快遞物流公司,他們喜歡集中負責特定區域的快遞服務,通過成熟的交通網絡、大規模的倉儲服務,一次性投放大量的包裹,從而給自己降低成本。這樣雖然是一個經濟高效的辦法,但是也導致了在美國極高的快遞費和較差的快遞體驗。
亞馬遜甚至把快遞作為了自己收錢的不二法門,如果亞馬遜的用戶不愿意忍受漫長的等待,又不愿意支付較高的快速送達費用的話,他們就必須在亞馬遜支付年費,成為亞馬遜的Prime會員,這個會員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免費享用兩日送達服務。然而,亞馬遜也逐漸發現,隨著美國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提升以及快遞巨頭的壟斷,維系亞馬遜會員機制的快遞體系正在承受越來越高的價格,特別是勞動力成本,根據媒體的報道,美國的勞動力成本正在快速增長,以沃爾瑪為代表的巨頭又開始快速搶奪本就緊張的快遞資源,亞馬遜再想依靠之前的快遞方式提供服務,不僅成本昂貴,而且用戶體驗低下。
那么,亞馬遜到底該怎么辦呢?其實,中國的電商巨頭們早就給出了答案,早在2007年,京東就開始自建物流體系,2009年就斥巨資建立了物流公司,開始了全面的中國布局,根據啟信寶的數據顯示,2012年,北京京邦達貿易有限公司就已經注冊成立,如今這家從京東脫離出來的物流公司已經成為擁有62家下屬公司的物流巨頭。而在2013年,馬云則成立了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這家公司由阿里巴巴集團、銀泰集團聯合復星集團、富春控股、順豐集團、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韻達)宅急送、匯通,以及相關金融機構共同組成,成為了阿里系電商的重要基礎。
所以,看到中國同行的做法,亞馬遜也不得不開始建立起自身的物流體系,從2016年開始,亞馬遜已經在洛杉磯進行獨立投遞,不再依賴于UPS、FedEx 和USPS。但是,亞馬遜依然沒有徹底擺脫自己對于快遞巨頭的依賴,如今亞馬遜又鼓勵員工離職創辦物流企業,其實能很明確的看出來亞馬遜希望能夠通過人民戰爭的形式實現自己對于快遞業務的控制,讓快遞不要成為自己最后的那塊短板,只是在美國這樣的勞動力成本之下,亞馬遜這種螞蟻雄兵的快遞模式能否成功實在是一個未知數。
當然美國的問題其實也在給中國電商企業以警醒,這就是美國快遞問題起源于美國的勞動力成本的高企,如今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也在快速提升,中國電商企業引以為豪的快遞優勢正在快速下降,特別在人工智能與無人機物流尚不可能完全普及的情況下,美國的今天有可能就是中國的明天,擺在中國電商企業面前的問題其實并不好解決。
在快遞產業的建設方面,中國電商企業們已經領先亞馬遜了,但是潛在的問題我們也需要好好想想怎么解決?
(本文版權所有,本號已和快版權、維權騎士簽約,如需轉載請和本號聯系,盜版必究;本號所有圖片全部來自于正版授權網站,擁有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