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文章系原創,文責自負。? ?文/有殷天乙湯孫師虎父
??? 如前文所屬,齊國盡管由于國君與國、高兩族之間的特殊關系導致實際行政權下移至排名四、五位的右、左相,但是形式上仍然保持了《周官》中六卿的基本形態,尤其是“大宗伯”一職保持在第三位。那么我們再來看看關于齊國的第二個切入點:
陳、鮑、欒、高之難(前532)
? ? 我們首先確定這一年中齊國“上三卿”的身份:
??? ……九月,叔孫婼、齊國弱、宋華定、衛北宮喜、鄭罕虎、許人、曹人、莒人、邾人、薛人、杞人、小邾人如晉,葬平公也……(左傳.昭公十年)
??? 就是說同樣在這一年秋七月戊子,晉平公在位二十六年后去世。盡管發生了“四族之難”,齊國仍派出世襲上卿國弱(景子)前往晉國送葬。相對應的,魯國派出“為政”的大司徒叔孫婼,宋國派出上卿司徒華定,衛國派出冢宰北宮佗(《左傳》誤記為北宮喜),鄭國派出冢宰罕虎(子皮)。而齊國的另一位上卿即魯襄公二十九年(前544)代替被“二惠”流放的高止而繼承家門的“敬仲之曾孫酀”,也寫作高郾或高偃。
??? 除了世襲的國弱、高偃以及以為不知名的宗伯以外,齊國六卿之位只剩下三卿了。而齊國比較有實力的家族卻有四個:
??? ……齊惠欒、高氏皆耆酒,信內多怨,強于陳、鮑氏而惡之……陳、鮑方睦,遂伐欒、高氏……五月庚辰,戰于稷,欒、高敗,又敗諸莊。國人追之,又敗諸鹿門。欒施、高彊來奔。陳、鮑分其室……(左傳.昭公十年)
? ? 經過長期的準備之后,陳、鮑趁“二惠”欒、高飲酒而率領各自甲兵突襲。由于此前“惠族”曾流放高止,且驅逐群公子以削弱公室,整個政變過程中齊景公和國、高竟然完全中立不予干預,坐視異姓的陳(媯姓)、鮑(姒姓)驅逐公族欒、高(姜姓)。于是欒施(子旗)、高彊(子良)被迫出走魯國,不過《經》、《傳》對此記載略有出入:
??? ……夏,齊欒施來奔……(春秋.昭公十年)
??? 也即只提到子旗奔魯,而沒有提及子良。當然事實上子良確實也來到了魯國,而且年底叔孫婼去晉國送葬返回魯國的時候還見到了他:
??? ……昭子至自晉,大夫皆見,高彊見而退。昭子語諸大夫曰……(左傳.昭公十年)
??? 之所以《經》不提到他,是因為高彊在齊國并不是卿,只是上大夫而已。可見由于國、高、宗三族固定占據了三個卿位,導致齊國剩余可以分配的卿位非常稀缺,連世襲的“惠族”高氏都排不上。則這一年齊國六卿的排序為:
? ? 齊國“上三卿”和“下三卿”的劃分也見于更早關于管仲治國言論的記載中:
??? ……公帥五鄉焉,國子帥五鄉焉,高子帥五鄉焉。參國起案,以為三官,臣立三宰……(齊語.管仲對桓公以霸術)
??? 就是說國君、國氏、高氏等分齊國的土地和人口,“以為三官”就是分別治理這三部分人口的主官。當然齊侯不能夠親自管理這種具體事務,則齊侯對應的部分實際上由“大宗伯”代理,而大宗伯又排在國、高之后,所以三官即上三卿。“臣立三宰”則是具體統帥群臣的下三卿,其具體稱謂首先來自魯襄公二十五年(前548)的“崔杼弒君”事件:
??? ……公逾墻,又射之,中股,反隊。遂弒之……靈公……生景公。丁丑崔杼立而相之。慶封為左相。盟國人于大宮……(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 也即崔杼為齊景公右相,慶封為左相。不過崔杼的所謂“右相”還有另一個說法:
??? ……遂滅崔氏,殺成與彊,而盡俘其家。其妻縊……辛巳,崔明來奔,慶封當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 慶封滅崔氏(前546)后從左相登一位成為“當國”,由于右尊于左,則右相也被稱作當國。而原先屬于《周官》所述屬于六卿的部分職位已經被排除在齊國的卿序之外:
??? ……齊為慶氏之難故……使士華免以戈殺國佐于內宮之朝……使清人殺國勝。國弱來奔,王湫奔萊。慶封為大夫,慶佐為司寇……(左傳.成公十八年)
??? 按照晏嬰的話說“唯卿為大夫”,也即在齊國說一個人做貨真價實的大夫就相當于說為卿的意思。而慶封為大夫就是說慶封成為卿(前573),但其弟慶佐雖然任司寇,卻不是卿,這至少說明在齊國司寇不是六卿之一。后來慶佐直到二十一年之后(前552)才由于位于崔、慶之間的某位大夫去世而登位為卿:
? ? ……齊侯使慶佐為大夫,復討公子牙之黨,執公子買于句瀆之丘。公子鉏來奔。叔孫還奔燕……(左傳.襄公二十一年)
??? 我們再通過金石學的角度來尋找信息,清末于山西出土的春秋中后期齊國器“鮑子鎛”銘文中有:
??? ……余為大攻厄、大事、大徒、大宰……
? ? 如圖,作器人鮑牽(莊子)先后擔任大工正、大事、大徒、大宰四職,其中工正非卿,而鮑牽在被刖之前僅次于國、高、宗,所以下三卿也即三宰的正式稱呼當為大宰、大徒、大事,其中大宰即所謂右相、當國,大徒即左相,大事即六卿之末。有的學者將大事判定為大史,這是不現實的,因為史官往往都有專業的家族世襲,而世代出任職業卿大夫的鮑氏是不會進入史官序列的。
??? 如果以慶封之弟慶佐晉位為卿這一年(前560)為例子,齊國六卿的排序為:
? ? 綜上,相較于《周官》所述六卿,齊國在形態上與之極其類似,譬如存在排名第三的大宗伯,但是在具體官職上面則完全與齊國自身的政治格局充分結合。而諸如司空(大攻厄/工正)、司寇等職務就不在齊國六卿之中。此與魯六卿相比,雖然齊六卿在表面上來看外在的設置存在一定差異,但是其內在的靈魂上仍然是相契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