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平穩度過分離焦慮期,可以試試這三種方法:
一、提前鋪墊。選定值得信賴的看護人,讓孩子習慣多人看護。不僅可以緩解寶寶對爸爸媽媽過分的依賴,對日后順利入園也有幫助。
二、出門前一定鄭重地跟孩子告別,千萬不要偷偷地不告而別??梢越⒁粋€明確的回家標志。如下午6點回到家,可以讓孩子5點吃點水果或點心,然后跟孩子說:吃完水果/點心,媽媽就回來啦!然后果斷離開,不要拖拖拉拉,爸爸媽媽也有分離焦慮的話,也會影響孩子的情緒。
三、盡量在跟孩子約定的時間內回家,這是一個承諾。回到家后可以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陪TA玩游戲、給TA講故事,哄TA入睡,在這段短暫的相處時光里,讓孩子感受到爸媽的陪伴與愛之余,也能明白到爸媽離開真的會回來并且陪TA玩,也值得TA用一整個白天來期待爸媽回來。
不要擔心交給他人照顧之后,孩子就會與爸爸媽媽不親 。血濃于水,孩子親近爸爸媽媽是天性,無可替代。
整理了10本與分離有關的繪本,爸爸媽媽可以通過有趣的繪本提前引導孩子,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媽媽上班去了,
但我知道她還愛著我!
《我媽媽上班去了》
文:凱斯·格雷(英)
圖:大衛·米爾格姆(英)
推薦閱讀年齡:1-3歲
這本書里描述的是一個小男孩和一個職場媽媽之間溫馨的暖愛故事。故事很簡單又不失夸張幽默,文字很少,主要以大幅的圖畫呈現。
媽媽上班后,小男孩和小狗狗一起玩跟媽媽平時玩的各種游戲和活動。
媽媽下班后先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然后陪孩子一起玩游戲,媽媽的瘋狂簡直都讓小家伙受不了。
加倍快樂的親子時光,讓暫時的分離充滿著愉快的期待!
推薦理由:這本書不僅安撫孩子們由于父母外出上班而焦慮不安的情緒,也能給不得不暫時離開孩子去上班的父母帶來慰藉。
孩子,你應該知道我會回來!
《小貓頭鷹》
文:馬丁·韋德爾(愛爾蘭)
圖:賓森(英)
推薦閱讀年齡:1-4歲
這本書描述了三只小貓頭鷹——秀秀、皮皮和比比在黑夜中等媽媽回家的溫馨故事。
秀秀、皮皮和比比待一覺醒來,媽媽不見了。他們互相猜測著媽媽去哪兒了。
因為牽掛,因為擔心,也因為思念,他們慢慢走到樹洞外面等待。森林是如此的黑,秀秀、皮皮和比比一邊擔心著媽媽是不是出什么事了,一邊互相依偎在一起,并且閉上雙眼,祈求媽媽快快回家。
最后,媽媽終于回來了!秀秀、皮皮和比比圍著媽媽,開心得又蹦又跳。媽媽說:“干嘛這么心慌呢?你們應該知道我會回來!”
推薦理由:作者將貓頭鷹擬人化,并且利用淺白易懂的文句,透露出孩子在等待媽媽回家時的彷徨與憂心。文中數度提到了“貓頭鷹都很會想”,其實是在暗指人類社會中,孩子也是有想法的,尤其獨自在家時,是多么期待父母親的歸來呀!
這本書可以喚起寶寶的共情能力,讓寶寶了解媽媽去哪里了,做了些什么,最后還會平安地回來,可以有效緩解寶寶的分離焦慮。
當我想念你的時候,
其他人能幫助我。
《我想念你》
文/圖:斯貝蔓(美國)
推薦閱讀年齡:0-4歲
本書通過小天竺鼠通過分享對爸爸媽媽的思念,來訴說自己如何面對無人分享時的沮喪,做什么事情可以度過“想念”的時光。這是一個自我成長的故事。
“有時候,我想念你,即使是你必須去工作的時候?!?/p>
“當你出門的時候,我想念你。” ”我想給你看些東西,但卻辦不到,我要你跟我在一起?!?/p>
“想念是一種重重的,有點疼痛的感覺。” “我不喜歡想念你的感覺,我要你現在就在這里!”
“每個人都有想念別人的時候。我們希望能一直在一起,但這不可能。”
“每個人都有他要做的事。過不了多久我們就會再見面了。”
“當我想念你的時候,其他人有法子能幫助我。他們提醒我說,你會回來的。他們會陪著我,和我一起玩。”
“我也有法子幫助我自己,我可以抱著我的小毛毯或是小布偶。我可以找一個舒服的地方,看我最喜歡的書?!薄蔽铱梢赃^得開開心心的?!?/p>
“當你回來時,我感到那么快樂!” “當我想念你的時候,我知道你就會回來!”
推薦理由:小天竺鼠孩童般簡單直接的語言,讓我們仿佛也跟著走進孩童般的內心世界,直接感受小天竺鼠敏感細膩的情緒起伏。同時也提醒父母外出時,要把孩子托付給孩子信賴的人,給孩子一些特別喜歡的緩解情緒的物品,約定歸來時間。要讓孩子有安全感。
把小毯子變成小手絹,
擦擦手呀,擦擦嘴
《阿文的小毯子》
文/圖:凱文·漢克斯(美國)
推薦閱讀年齡::3-8歲
有一只叫阿文的小老鼠的,他有個習慣,無論是走路、吃飯、睡覺還是和其他小朋友玩時,都一定要帶著他心愛的小毯子,有小毯子陪著阿文,他心里就很安穩,也不會整天都黏著媽媽和爸爸。
但是,他慢慢長大,上小學了,他仍然不能離開小毯子。隔壁阿姨就給爸爸媽媽提了個意見,把小毯子泡在醋里。但阿文仍然不在乎。
阿文的爸爸媽媽覺得要改變這樣的情況,既不讓阿文過分地依賴小毯子,又不能讓阿文感覺失去了小毯子,怎么辦呢?終于,爸爸媽媽和阿文商量好,把小毯子剪下一塊給阿文做了一塊手絹,阿文依然可以帶著他的“小毯子”,但也能很好地與同學相處,適應學校的生活了。
推薦理由:每個孩子都有一件或是布偶、小汽車之類的小東西,不論去哪里都隨身帶著。那對于他們來說不僅是提供安全感的“東西”,更是親密的“朋友”。分離焦慮其實是缺乏安全感的體現,不僅僅發生在爸爸媽媽身上,還有依賴的物品。爸爸媽媽可以從這本書中學習如何巧妙地幫助孩子克服物品依賴。
留在掌心里的愛
《魔法親親》
文:奧黛莉·潘恩(美國)
圖:如絲·哈波(英)
推薦閱讀年齡::3-7歲
小浣熊奇奇不愿意去上學,因為他不愿意離開媽媽去一個陌生的環境??拗鴮寢屨f:“我不想去上學,我想待在家里,玩我的玩具,看我的書,蕩我的秋千,可以讓我留在家里嗎?”
媽媽向他保證,他一定會喜歡新學校,并告訴了他一個秘密――“the kissing hand”,奇奇也很好奇,他問媽媽:“秘密?什么秘密?”媽媽在奇奇的掌心印上一個吻,魔法來咯。奇奇覺得媽媽的親親從手掌心到手臂、鉆到心里,就連毛茸茸的臉頰也感受到特別的溫暖。
這樣每當奇奇在學校感到孤獨的時候,把掌心輕按在臉頰,媽媽的吻就會溫暖他的心,就不會再孤獨和害怕了。奇奇很喜歡這個親親,現在他知道不管去哪兒,媽媽的愛一定會和他在一起。就算去學校也一樣。
推薦理由:這是一本很溫情的圖畫書。故事很適合講給那些第一次離開媽媽去上學的孩子。魔法親吻能夠緩解孩子心中的恐懼,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愛永遠陪伴著他們。
因為愛,所以放開!
《我不想離開你》
文/圖:G·V·西納頓(比)
推薦閱讀年齡:3-6歲
小袋鼠一天天長大了,她越來越沉,袋鼠媽媽的育兒袋就要裝不下她了。
“寶貝,你長大了!是該離開媽媽,自己去探索這個美妙的世界了?!贝髬寢屨f。
“不,我不想離開你,媽媽的懷里最溫暖?!辈还艽髬寢屓绾蝿窠?,小袋鼠都不愿意離開媽媽。
直到它遇到了另一只小袋鼠。
小袋鼠終于離開媽媽,奔向遠方。小袋鼠興奮極了,她不停地跳啊跳,享受著成長的快樂!
推薦理由:對于父母而言,因為愛,所以放開,只有適時的放手,才是真正愛孩子的表現,這樣才能讓孩子學會獨立,享受成長的快樂。書中袋鼠媽媽對小袋鼠深深的愛,通過溫馨的畫面和暖暖的語言體現得淋漓盡致,能讓孩子清楚地明白:無論你走到哪里,媽媽的愛都會形影相隨。而一個同齡的小伙伴,或許可以是孩子獨立成長的利器哦。
傷心時就看看手絹,
想想媽媽
《湯姆上幼兒園》
文/圖|瑪麗·阿利娜巴文(法國)
推薦閱讀年齡::2-4歲
小兔子湯姆要上幼兒園了,但他一點都不高興。
雖然,爸爸媽媽說幼兒園的老師和藹可親;雖然,媽媽給湯姆買了他喜歡的新書包;雖然,在幼兒園門口,媽媽說難過了可以看看媽媽的手絹……可是,湯姆還是挺難受的。
當湯姆勇敢踏進幼兒園時,他開始熟悉幼兒園的環境、老師,還認識了小伙伴路路,最后喜歡上了幼兒園。
推薦理由:這本書以孩子的視角出發,描寫了對幼兒園未知世界的恐懼以及了解之后的喜歡熱愛。除了分離焦慮之外,還鼓勵孩子自我成長。本書可以提前讓孩子了解幼兒園,適合入園前閱讀。
不用擔心!
《我好擔心》
文/圖:凱文·亨克斯
推薦閱讀年齡::2-4歲
小莉是個個性鮮明的小鼠妹。她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溫馨的家庭里,有百般呵護她的爸爸媽媽,還有看似嘮叨其實非常慈愛的奶奶。但小莉平時總是太多地擔心,大事情,小事情,她總是每日每夜、每時每刻擔心。
到游樂場她擔心,過生日她擔心,過節日她還擔心,到了上幼兒園的時候,她的擔心更是越來越多。
這樣的情緒也牽引得全家人跟著她擔心的時候,小莉自己解決了這個問題。她找到了心儀的小伙伴,和小伙伴玩得非常開心,連她在家里從來不離身的布娃娃小花瓣兒都撒了手……
離開幼兒園時她告訴老師:“我一定會來。”“不要擔心!”
推薦理由:這個故事用了很多的篇幅來描繪了初入學的擔心,還有小老鼠對所有新鮮事物的擔心。主要是告訴父母應該做的是了解孩子焦慮的原因,幫助孩子一個個地解決。但同時也要堅決按時送孩子到學校,相信孩子的適應能力,同時也相信學校和老師。
當你害怕時,就從口袋拿出一個吻,
想象著媽媽就在你身邊
《一口袋的吻》
文:安杰拉·邁克奧里斯特 (英)
圖:蘇·海拉德(英)
推薦閱讀年齡::4-7歲
迪比是小學一年級的新生,他去了一天之后就不愿意再去上學。
但他還是去上學了。媽媽在送他上學的路上送給他一口袋的吻。有了媽媽的吻,他找到了自信。
在經歷了上課、下課、游戲以及午餐的過程,遇到了困難也得到了同學和老師的幫助,最終他和一個奧利奧的女孩成為了朋友。他再也不再害怕上學了。
推薦理由:迪比更多的是在媽媽的巧妙方法下,克服了分離焦慮,克服了初入陌生人群中的孤獨感。媽媽給的裝在口袋里的吻,或許可以成為很多爸爸媽媽最經濟適用的哄孩子的利器。
你有一條看不見的毯子蓋在身上,
它是用媽媽的愛織成的
《不再害怕和媽媽分開》
文:英格?邁爾(美國)
圖:詹妮弗?坎頓(美國)
推薦閱讀年齡::3-6歲
小羊富絲喜歡和其他小羊一起跑、跳、蹦。富絲的媽媽喜歡和其他成年的大羊在一起,呆在田地遠處的蘋果樹那邊。
有一天,富絲和朋友們賽跑時摔倒了,碰傷了膝蓋,很痛,卻找不到媽媽。他很害怕。后來媽媽回來后,他就再也不讓媽媽離開他的視線。媽媽走到哪兒,富絲就跟到哪兒,以至于如果媽媽向后或者向旁邊邁一步,他們就會撞到一起,摔成毛毛的一團。
媽媽用各種方法引導他克服分離恐懼。譬如讓他跟表哥在一起。媽媽在背上畫一個紅圈圈方便離開時可以富絲辯認,等等,但都不能讓富絲停止看不見媽媽時的擔心和害怕。
后來,媽媽想了一個好辦法,讓富絲去想象那些能讓他感覺好的畫面或詞語,并且告訴他還有一條非常特別的毯子蓋在他身上,這條毯是看不見的,但它從富絲一出生就一直在那兒,它是用媽媽的愛織成的。后來富絲慢慢適應媽媽不在身邊的時候他也可以和彎彎表哥他們玩得很好,成長也在悄然進行。
推薦理由:這本書可以讓孩子了解,即使媽媽有時候不在身邊,比如在幼兒園的時候,媽媽的愛都一直伴隨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