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跡問句喚醒,目標任務驅動,目標強化助力好習慣
閱讀《學生問題預防與教育》第167到172頁——《“持續強化”激勵點滴進步》。
“標記獎酬、幽默警示、奇跡問句、目標任務”一系列教育技巧,是拿來即可用的方式,融入生活中能起到自身也能強化的效果。最受益的是自己,啟發自己思考時間的安排講時間轉化為目標達成,正向反饋鼓勵。整個狀態都變好了。
標記獎酬,指引美好改變。
及時反饋,鼓勵自己取得的進步,對學生來說效果明顯,獎酬過程,即積累學生點滴進步的過程,常見一些興趣班給學生打卡用積分形式,定期兌換禮品,讓孩子每次學習都有動力,或者是想要去做的愿望,只要能坐下來去開始,就會有美好行為發生。
幽默警示,指引持續進步。
行為看出對應的表情,是創意表達影響的方式,目標是為了看見進步,根本沒有提到批評這兩個字,也沒有說到正向引導的說教,僅僅是當下這個不適的表情就能點化學生繼續進步,值得教育者去嘗試,換一種方式,而不是劍拔弩張看見不順眼的就直接給出邏輯后果要風趣得多,也能看到人生更多可能和樂趣。
奇跡問句,指引點滴規范。
問句的表達方式,能指引奇跡的方向,看見奇跡的去向——期望式提問,正向反饋的方式,并且能引導學生表達自己內心哪個小人在發揮力量。
例外式問句,你是如何做到的?
保持一定的距離,看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哪怕一點點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提起來讓孩子知道自己是被看見、被欣賞的。
目標任務,指引步步向上。
尤其是目標任務這一項,對時間管理非常有用,列舉了即將完成的事情清單計劃之后,其余的時間自己支配,或者優先完成清單中的內容,接下來的時間自己安排,能把該做的事情做完之后享受自己的樂趣時間,成就感來自自我掌控時間和實現自我想要去做的事情的快樂,加倍的除了內心的感受,也有完成目標的效率。
嘗試過這個任務清晰化,以前都說古箏彈一個小時,現在開始之前,問自己需要彈幾遍能夠完成目標,看見的容易量化,然后是完成的細節表達。優化規范動作,強調重點的過程。
下一步可以改變的操作是放學回家的時間,是完成什么之后做什么,列清單加完成計劃的過程,自己一個個打勾的那個結果就是一個自我管理的過程,想來就值得期待。
在走向美好的路上,改變方法是豐富實現的過程。持續強化的屢次嘗試,都是珍貴的經歷和成長的美好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