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本該充滿溫情
最近讀到幾則令人欣慰的報道。清華大學熱情擁抱行動不便的考生魏祥,擬為其母子安排住宿,并安慰其“生活本苦,但請你足夠相信”;中科大根據學校食堂卡后臺大數據監測,對生活拮據同學默不作聲地往其飯卡打錢,資助孩子們吃飽飯,幾年來共隱形資助4萬多人次,600多萬元。
讀這兩則新聞,確實讓人為之動容!我們的大學,在人文關懷上越做越精細,越做越有人情味。兩則新聞如夏日的一股清流,流淌心間,讓人愜意,舒爽。不禁感慨,這才是大學應有的溫情,這才是教育應有的本色。“傳道,授業,解惑”,而為人之道,做事之道,也是應有之義。然而教育有時也還有一些不那么溫情的一面。
在縣城上初中的15歲侄女說,班里評選資助貧困生名額,老師讓貧困生寫申請資料,并在全班當著同學的面念出來,由全班同學投票選出。她說,班里原來有些寫了申請的同學后來放棄了,她們不敢面對全班同學的目光。而上去宣讀的幾個孩子,也后悔不已,在班里感覺抬不起頭!貧困,本身不是光榮的事,還要讓孩子們把傷疤揭開讓眾人看,賣慘,無疑是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上撒鹽,況且,這貧困根本不是孩子本人的錯!保護受助者尊嚴甚至比給予其資助還要重要!
一日因工作關系,租用一所中學的教室使用。這是一所當地的省級重點中學,教學硬件相當不錯,投影儀,電腦,冷暖空調,語音室,報告廳等一應俱全。但無意中發現教室黑板的右下角張貼著全班同學上個月的月考成績。最高分90多分,低的有30、20分,甚至0分。姓名、分數赫然呈現。知己知彼,激勵前行。但分數不是學生的隱私嗎?你把我的分數公布出來征求我的意見了嗎?這無疑于讓人幾乎赤裸地亮相于大庭廣眾之下。本為激勵,實則難免傷害。教育可否在細節上再多點溫情,多些對內心的呵護?
教育,本是世上最美的事業,一顆靈魂去感染另外一顆靈魂,一種力量去影響另一種力量。這樣的影響本該潤物無聲,這種力量本應潛移默化。這樣的教育才能行穩致遠。教育決定一個民族的未來,而教育的方式決定了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
教育,本該充滿溫情。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