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中醫藥人將面臨百年難遇的發展機會,中醫藥產業將迎來史無前例的黃金時代。
未來中醫藥產業是萬億甚至十萬億元級別,行業“黃金十年”已經到來。
法律基礎的保障之下,中醫藥行業有望踏上特色化發展的快車道。不僅對我國萬億中醫藥市場有著極大利好,更提升中醫藥的全球影響力,具有深遠的國際影響。
中醫藥法出臺,是中醫藥數千年歷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在健康中國、造福世界的大背景下,中醫藥人將面臨百年難遇的發展機會,中醫藥產業將迎來史無前例的黃金時代。”
未來,隨著人們的生活物質越來越好,人們對飲食更加講究健康與科學,藥膳有很大的創新空間。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中醫藥將加快發展,造福人類健康,并進一步走向世界。
另外,醫學是無國界行業,是一個有潛力與發展的產業。隨著全球醫藥產業已進入發展黃金期,接下來三十年,醫藥產業會涌現很多戰略機遇。全球制藥業顯著進步,中醫藥市場潛力巨大。
中醫藥產業將邁向“十萬億”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給出過一組數據:在過去的20年中,中醫藥的產值已增長30倍,占整個生物醫藥產業的三分之一,中醫藥產業已成為國家新經濟增長點。
據《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顯示,2014年中醫類醫院總診療人次5.31億,中藥生產企業達到3813家,中藥工業總產值7302億元。中醫藥已經傳播到183個國家和地區。
《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也指出,2015年中藥工業總產值7866億元,占醫藥產業規模的28.55%,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中藥產品貿易額保持較快增長,2015年中藥出口額達37.2億美元,顯示出巨大的海外市場發展潛力。
另有其他統計顯示,2016年1-4月,醫藥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679.23億元,各子行業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最快的是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中藥飲片。其中中藥飲片收入達552.3億元。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入,中醫藥將從當前治病為主向健康養生、治未病延伸,未來中醫藥產業是萬億甚至十萬億元級別。
秉持國際化視野考慮全球及中國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增長態勢、發展特征、相關政策情況,中醫藥乃至大健康行業2020年產業規模將達到10萬億,行業“黃金十年”已經到來。
近年來,亞健康狀態在中青年群體中不斷蔓延。世界銀行針對中國慢性病做的調查數據稱,在今后的20年,40歲以上人群,慢性病的發病人數會增長三倍。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方式的改變,傳統的醫療模式也需要改變,逐漸向‘防、治、養’模式轉變。”一位醫藥行業分析師指出,大健康產業恰恰是“防、治、養”模式的產業體現,隨著公眾的自我保健意識不斷提高,“治未病”被視為藍海。
健康產業已成為全球熱點,
將成為繼IT產業之后的全球“財富第五波”。
何為大健康?
所謂大健康,就是圍繞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對生命實施全程、全面、全要素地呵護,既追求個體生理、身體健康,也追求心理、精神等各方面健康。
實現大健康,需要樹立大健康理念、進行大健康教育、創新大健康技術、發展大健康產業、完善大健康服務。發展大健康產業,就是轉變傳統醫療產業發展模式,即從單一救治模式轉向“防—治—養”一體化防治模式。為此,除了應繼續發展以醫療器械為主、以藥品為主的醫療醫藥工業,還應加快發展以保健食品、藥妝、功能性日用品等為主的保健品產業,以個性化健康檢測評估、咨詢服務、疾病康復等為主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
當前,我國發展大健康產業既具有重要意義,又具有良好條件。積極發展大健康產業,不僅有利于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而且有利于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大健康產業是剛需
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標志。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從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出發,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宏偉目標,凸顯了國家對維護國民健康的高度重視和堅定決心。
近年來,各級政府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建立了覆蓋城鄉的居民醫保體系、逐年提高醫保補助標準、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破除以藥養醫等,都使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仍存在諸多問題。許多家庭因病返貧,醫患糾紛時現報端,城市醫院人滿為患,鄉村醫療衛生機構舉步維艱,同時,食品藥品安全、飲水安全、職業安全和環境問題等也成為重大健康隱患,對保障國民健康帶來新的壓力。
這使得當前我國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與人民群眾的需求之間仍有較大差距。衛生資源總量仍然不足,結構不合理,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仍然較差,公共衛生、醫療服務和藥物政策在制定、調整等方面仍存在滯后或缺失,執行力度也不夠。與此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環境、生活方式發生巨大變化,慢性病、老年病、肥胖癥以及亞健康等趨于增多。
解決這些問題,迫切需要樹立大健康理念,發展大健康產業。
大健康產業的黃金時期
1、中國經濟總量排行世界第二
任何一個國家,如果經濟不發達,這個國家的健康產業還是發展不了。
2、中國老年人口將趕超4億
目前,我國老年人口數量為2.12億,到2050年將達到4.8億,老齡化水平為15.5%。老人數越多對健康需求、關注、迫切度越高,這也是健康產業飛速發展的一個原因。
3、慢病死亡占疾病死亡率的85%
因為慢病而引起的疾病負擔占到中國整個疾病負擔的70%,但是這些慢病是可防、可控的,正是因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不注意、生活方式不健康這些慢病才會發生,發生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慢性疑難不治癥。
4、中國居民素養水平將達到20%
健康素養就是說我要吃什么才健康、我怎么運動才健康、怎樣的生活方式健康。2008年中國健康素養水平是6.68%,預計在2020年提升到20%。
5、2020年健康產業市場總額達8萬億
健康產業作為一種新興服務業,具有巨大發展潛力。預計到2020年,我國健康服務業規模將達到8萬億,占GDP比重將達到6.5%。而美國2009年已達到17.6%。
預防保健對抗慢性病
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被稱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經成為人類健康的最大殺手之一。在專家看來,這些病實質上都是由可避免的行為性風險因素造成,如:不健康的飲食、缺乏鍛煉、吸煙和過量飲酒。也就是說,這些疾病都可以通過預防保健來預防和規避。
“疾病的關鍵在于預防,而預防的關鍵就在于自我保健。”世界衛生組織前副總干事陳潔表示,人們有責任,同時也有權利對自己的健康負責,健康無法單憑醫療保健系統和醫療保健專業人員來實現這種社會中的健康狀態;要實現這種狀態,個人必須通過自我保健充分參與到自我健康管理中來。
對于健康管理和疾病預防,公眾很容易感到不知所措,實際上有許多目標都是非常容易實現的,但需要掌握生命和健康科學常識,并加以運用。“八成的心臟病、中風、II型糖尿病及三分之一的癌癥個案都可以通過自我保健減低患病的風險,這不但對個人及家人有益處,亦大大減輕政府有關醫療開支的壓力。”
大健康產業視為"藍海”
產業發展,人才先行,《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明確指出:
到2030年,基本形成一支由百名國醫大師、萬名中醫名師、百萬中醫師、千萬職業技能人員組成的中醫藥人才隊伍。由由此而產生新技術、新職業及新型服務模式將成為中醫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必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師資格認證中心和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推出的“中醫藥行業職業技能規范化培訓”,將成為加快中醫藥人才梯隊的建設,推進中醫藥服務發展的重要力量。隨著中醫醫療、養生保健、康復、養老、健康旅游等服務的加速發展,有實力的社會辦中醫診所和門診部(中醫館、國醫堂)等機構的做大做強,中醫藥職業技能人才將成為了中醫藥健康服務行業新的核心職業崗位,未來前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