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下面的這個新聞圖片都曾看到過,有時候看 過,可能就真的這樣過了,可是卻引起了我一段時間的思考。的確這樣,圖中的人是龐眾望的校友,龐眾望來自最寒的寒門,也許像劉媛媛說得那樣,可能連門都沒有,父親精神分裂,母親殘疾常年臥病在床,自己也有先天性心臟病……雖然條件如此惡劣,但是獲得了清華大學的自強計劃,加分錄取。先天給他很多缺口,有如此成績,自然很振奮,替他感動,激勵一批批大山里的人去努力。
對比龐眾望和他的校友,很多差距一目了然,雖然人生和人生沒有對比性,但是他倆的光華著實值得我們深思。有些人天生就含著一把金鑰匙,而一些人天生就沒有父母,成長的軌跡,我們的人生完全取決于我們自己的感受,心想改變就是改變的一生,心生抱怨就是抱怨的一生,真的看自己。自己先天條件沒有優勢,就必須靠自己的勤奮來補,同時也不可能像這位
校友一樣,我們的環境更惡劣,自力更生,完完全全靠自己,所以這個過程是很難堅持的。
夢想是很美好的,通過自己的努力,肯定會有很大的改變,但是現實往往讓我們遍體鱗傷,所以說從一個窮人到一個富人是需要很大努力的,有時候還可能有懷才不遇,英雄無用武之地,滯留空虛空想。
通過前面這些的分析,我想說的是由階層固化導致的寒門再難出貴子。身邊的環境從一定程度上斷送了很多寒門的前途。所謂階層固化,對于我自己的理解是,窮人永遠是窮人,富人永遠是富人,從窮人到富人需要脫胎換骨,改變自己人群的環境,你的家族未來才可能改變,然而富人身邊本來就是一群富人,他們的環境本來就很好,有什么需求或者要求互相映襯就可以解決了,活得很輕松,不像窮人還無用武之地,階層固化很難改變。所以能改變的只有我們自己,即使最后遍體鱗傷,但至少那天我可以說我曾經為自己的夢想奮斗過,我不后悔。
說到這,我就想起了我內心很尊崇的大咖,俞敏洪,從草根,教書匠,到現在的大教育家,新東方的首席執行官,他的奮斗事跡對于我自己有很深的意義,為了夢想,三次高考,圓夢北大,卻又走出北大,貼小廣告,搞培訓班,搞到今天這么大的培訓班,幫助了很多人,激勵很多有夢想的人為自己去打拼,啟發人。不管條件如何,都只是自己的感覺,就像俞敏洪講過一句話,到達山頂的最簡單方式就是低下頭感覺自己一直在往上走就可以了。不怕路遠,就怕自己的腳步到不了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