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詞瑋記】之青山綠水釣清涼(上)

心有一方山水,生活的煩瑣進不去,溪水的清涼流不出。誰不是人生的匆匆過客?哪怕一霎煙雨般的駐足,也要聞鳥語、嗅花香、品芳茗、研素墨。仲夏夜風起,詩酒入夢時;心有無人境,步步桃源生。
圖文 / 攝影? 愛瑋兒(首圖來自網絡)


第1天:謝靈運《登池上樓》

2019年6月20日 周四

早起做完早餐、抄完詩才七點半,泡上一顆大皇菊,坐下慢慢品讀這首山水詩鼻祖的五言作品。聽說這位謝玄的孫子、王羲之的外孫、“文章之美,江左莫逮”的才子四十九歲就被自己作死了,也是聰明之人多搞怪吧?而熱衷搞事情的人內心往往藏匿著各種矛盾。

這不是?頭兩句就看出來了。究竟要做隱逸的潛龍呢,還是想一展飛鴻之志?往前進覺得自己智拙,往后退又擔心一介書生耕田的氣力都沒有。還不是為了幾斗俸祿,才跑到這倒霉地方對著蕭索空林一病不起,眼看冬去春來,不知覺中池塘已長滿了春草,柳條上的鳥鳴也變化了聲音。無論詩經里的“春日遲遲,采繁祁祁”,還是楚辭中的“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都撩撥起離群索居的感慨,《易經》里的“遁世無悶”而今正與守潔持正的古人一同體驗著啊!

然而糾葛于仕還是隱的人能做到“不易乎世,不成乎名”的淡泊嗎? 謝客兒的詩雖寫得妙,人格還未修到“無悶”之境,也不過是文字里頭附庸一下魏晉時期流行的清淡風罷了。

這一首學了好幾個生僻字:

怍(zuò),慚愧;
狥(xún):同“循”,謀求;
痾(ē):病;
褰(qiān):掀開;
嶇嵚(qūqīn):高聳險峻;
豳(bīn)歌:指《詩·豳風·七月》。


第2天:陶淵明《雜詩十二首·其二》

2019年6月21日 周五

氣變時易,夏至已至,一年的鼎盛近在眼前。而遙想54歲寫下此詩的陶淵明,人生與季節卻都走到了蕭瑟之秋,作為一枚惜寸陰的古人,又是怎樣一番心境!

田園詩人天生愛田園嗎?未必。也曾屢屢出來謀仕的他怎會沒有理想和抱負?卻是每每失望而返,才會決意再也不涉足骯臟的宦場。那個“無樂自欣豫”的少年在不知覺的日落月升里,終于發出歲月無情、有志難酬的感嘆。

半夜三更在冰涼的枕席上輾轉難眠,起來想喝口酒,卻也只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誰不希望世界上有一個人能真正懂你?能把自己內心深處的所思所想一一說予他聽?可是茫茫人海,這樣的知音在哪里呢?真是“不見相知人,惟見古時丘。路邊兩高墳,伯牙與莊周。”

縱有千萬語,欲言無人和,一腔悲懷,最后也只能全部落在“終曉不能靜”五個字上了!


第3天:謝脁《游東田》

2019年6月22日 周六

前日讀大謝,今晨抄小謝。也不曉得啥事兒惹得謝脁悶悶不樂,好在有招之即來的朋友可以同游東田,登山尋云。既有層疊的臺榭,又有華美的樓閣,那芊芊遠樹彌漫著漠漠煙霧,好似一幅朦朧畫。魚兒嬉戲追逐,驚動了新綻的荷花;鳥兒受驚飛散,紛墜了殘余的花朵。哇,這眼里美景讓心情瞬間變好了呀!連酒都不想喝了,只癡癡望著這青山秀水發一會兒呆吧!

果然是對仗工整、平仄和韻的清麗好詩,正欣賞著的我,雖無友人攜手,卻有新長的辣椒相伴,聽著林間鳥鳴,嗅著清新空氣,在這個半夏生的早上,也不由樂從心生!


第4天:黃庭堅《鄂州南樓書事四首·其一》

2019年6月23日 周日

今天又是個晴朗好日,早起磨完豆漿、吃了一副大餅油條,在習習夏風里念這首蘇門四學士之一的日常小詩最是妥帖。鄂州即今天的武昌,應是900多年前黃庭堅遭小人陷害后寓居之地。

按說被貶的心情應該很灰暗吧?然而作者筆下山光、水光接月光,一片明亮啊!還有那綿延十里的荷葉菱花增添著陣陣芬芳。最暢快是后半闕,李白曾說: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蘇軾也在《前赤壁賦》里寫:“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詩人在此更是將自己“無人管”的灑脫愜意袒露無遺。“一味”的量詞通常指的是藥,可見不值一錢的清風明月真的有療愈心靈的妙用,大自然開出的這貼消暑祛燥的清涼秘方,沁人脾,快人心!

這世間真正的奢侈品都是免費的,只是需要有能看見的眼睛、能感知的心靈,現代人那么好的條件其實從來不缺詩和遠方,缺的是詩眼詩心。


第5天:張九齡《西江夜行》

2019年6月24日 周一

我愛的美男又出現了!

“遙夜”一詞在他的名篇《望月懷遠》里用過,那是情人“竟夕起相思”的月夜,而這一回同是月夜,天地悠悠、碧波粼粼、思鄉切切。最喜歡中間一句:“外物寂無擾,中流澹自清”。我似乎抄錯一個字,然而一查,原來“澹”也通“淡”。大概我眼里的張九齡就是這樣無心與物競、輕微淡遠的男人吧!

林間的樹葉由黃轉綠、由綠轉黃的換了一季又一季,思念的親人在哪里呢?滿腹鄉愁惟有化作寒露日日復生。沙洲上的白鶴忽然一聲長嘯打破夜的寂靜,末句借大自然的音響在滿詩的清輝里平添出一份情之深婉素練。


第6天:寒山《杳杳寒山道》

2019年6月25日 周二

提起寒山,世人皆知寒山寺,卻淡忘了這位詩僧三十歲后隱棲的天臺國清寺。去年早春登臨,親近千年古剎,了解寒山拾得,體悟和合文化,寺里的掃地僧、樹上的小松鼠、山間的杜鵑花,都無不令我懷古思今,念念難忘。

這首五言小詩頗具樂府民歌的音韻之美,歸功于屢屢運用的疊字,寫出了杳杳幽深之山、落落清冷之水、啾啾鳥鳴之響、寂寂無人之靜、淅淅拂面之風、紛紛積身之雪,最后發出歲歲朝朝不知韶光流逝的喟嘆,連綿回環,復而不煩,賾而不亂。

寒山的詩一般都有“寒山”,還喜歡他另一首《人問寒山道》:

人問寒山道,寒山路不通。
夏天冰未釋,日出霧朦朧。
似我何由屆,與君心不同。
君心若似我,還得到其中。

這樣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的寒山有啥留戀的呢?你有這樣的疑問是因為你和我不一樣啊!你的心若和我一樣,又怎會體會不到我樂在其中呢?

而對于今人來說,難的不是避世修行,而是肩著人世間的重負依然快樂地走在朝圣的路上。在煙火日子里體會“天地和合則美,萬物和合則生,心身和合則康,人人和合則善”這些最基本的道理,又何須羨慕山寺僧人的悠閑呢?

但知魚樂如吾樂,未必僧閑似我閑


第7天:沈佺期《夜宿七盤嶺》

2019年6月26日 周三

與宋之問齊名的沈佺期最擅七言,但這首五律和他的成名作“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一樣也成為初唐名篇。寫下此詩時作者應在發配驩州的途中,七盤嶺是今天的四川廣元東北,而褒城在今陜西漢中北,可見夜宿那日已離關中、入蜀境。

沈詩格律縝密的特點在“獨游”、“高臥”、“山月”、“天河”的首、頷聯都十分明顯。我知道子規是那啼鳴聲神似“不如歸去”的杜鵑,但才曉“仲綠”是銀杏。而“浮客”原來即游子之意,源于謝惠連的“凄凄留子言,眷眷浮客心”,想必詩人當時的心情也是“靡靡即長路,戚戚抱遙悲……行行道轉遠,去去情彌遲”吧?

《唐詩意》評曰“雖有行役之勞,而有景物自娛”,甚是確切。


第8天:蘇軾《行香子·過七里灘》

2019年6月27日 周四

八點半不到,用完早餐刷好碗,出門分類傾倒垃圾,順便去后門的超市買光明牛奶。但見小溪旁木槿怒綻、淺塘里睡蓮幽放,果然是夏天來了。今天的詩詞日歷上有一句:“愛而不可見,徒嗟芳歲流。”其實春來暑往,轉移的或許是人心,而大自然從來不會辜負你,一季一更替,花兒不忘記,樹葉不猶疑。

在蘇東坡眼里,宦海雖沉浮,一樣不會辜負你的是人間的大好山水。你看那千丈見底的七里灘,蕩起雙槳的一葉小舟好似驚飛的鴻雁,天藍水清、波平如鏡、魚躍鷺飛,溪水冷若清霜、明勝皎月。

好一個“重重似畫,曲曲如屏”,詩是時間的藝術,畫是空間的藝術,而這首小詞,卻將靜止的詩意和流動的畫面融合得如此巧妙。雖說那東漢的嚴光曾隱居于富春江,也無非“不釣鱸魚只釣名”,沒有真正潛心領略山水之美,到頭來不過君臣一夢、徒剩空名。而人間青山依舊在,早已幾度夕陽紅。

癥弦說:"世界上唯一能對抗時間的,對我來說,大概只有詩了。"而席慕容說:“能夠和錯誤和憂傷對抗的,在這世界上,恐怕也只有詩了!”蘇軾不愧為大家,在對歷史的反省和對人生的哲思里,沒有灰色的頹唐,惟見綠色的歡欣。這才是最值得今人學習的境界!


第9天: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

2019年6月28日 周五

曹丕說:乘輦夜行游,逍遙步西園。

王周說:引步攜筇竹,西園小徑通。

蘇軾說: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蘇澹說:西園花事歇,一雨凈芳菲。

就連今天日歷上的唐太宗都來了一句:太液仙舟迥,西園引上才。

故而,詩人心里頭都筑著一座與文友墨客們游宴、賞月的西園吧?而遭遇貶謫的柳宗元此情此境,無人攜手,與“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的張九齡應有幾分相似。說來說去一旦明月皎皎,必然夜不成寐,于是攬衣出戶,愁思不知告誰?

這首五言小詩里不僅有眼中寒露、冷月、疏竹的靜謐,更有耳畔石泉和山鳥的遠近喧響,在無聲和有聲的強烈對撞里,更加反襯出作者徹夜的寂寞難耐。何況這樣的夜肯定不止一個,在永州這個地方已經呆了六年了啊!不知道那晉朝的陶淵明是如何做到“閑居三十載,遂與塵事冥”?雖說“虛名復何益”,又怕“歲月忽已晚”!想著想著,不知覺已斜倚著庭院里的柱子呆呆站到了天明。

真所謂:不受約束的是生命,受約束的是心情。亦或許,受約束的是生命,不受約束的是心情。


第10天:常建《三日尋李九莊》

2019年6月29日 周六

錢鐘書說:“約著見一面,就能使見面的前后幾天都沾著光,變成好日子。”與王昌齡同科進士的唐朝詩人常建在訪友途中寫下這首七絕小品時,也是這樣明燦燦的心情吧?

三月三,蕩輕舟。哪里去?尋李九。

住哪頭?桃花洲。雨水歇,溪水流。

依然永和,依然上巳,依然流水,依然桃源。想起的不僅僅是群賢畢至、少長咸集的蘭亭,還有秦觀的“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然而真的抵達了,又怕是“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或許人生的目的本就不在目的地,樂趣只在這尋訪的過程中對那片桃林的美麗遐想吧?

寫《瓦爾登湖》的梭羅說:“根本就沒有庭院!有的只是那沒有籬笆圍住的大自然,一直通到你的門口。”和本詩的最后一句頗為契合呀!所以無論古今,若你想要一個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世界,首先要拆除你心四周的藩籬,讓那汩汩清流一路流到你的家門口。


第11天:孟浩然《夜歸鹿門山歌》

2019年6月30日 周日

被連夜的雨洗過的空氣總是格外清凈,雖是早晨,先彈了一曲《仙翁操》以體會“山寺鐘鳴”的黃昏是怎樣一種感覺,然后坐下來找出12豎行稿紙抄孟山人這首夜歸歌。

在一番所見所聞的描摹后,頷聯很有意思,“人”的走向和“余”的歸處顯然是背道而馳的,作者一定是刻意表達自己不愿爭渡不羨喧的歸隱心志吧,要不怎么走著走著就忽然到了“采藥不返”的龐德公的憩所呢?月朦朧、樹朦朧,山巖和小徑共寂寥。末句令人想到“時見幽人獨往來”,只是四十而依舊舉士不第的作者卻未必有蘇軾“揀盡寒枝不肯棲”的超然,隱or仕?從來都是令文人墨客們五味雜陳的選擇。

然而五味雜陳不才是真實的人生嗎?蔣勛說他在甜味里記憶幸福滿足,在酸味里學習失落的悵惘,在辣味里體會熱烈放肆逾越規矩的快感,而生離死別也終于讓他嘗到了苦。或許,淡然無味才是比所有滋味更為悠長恒久的一種,如君子之交,如遁世之閑。

每個人心里是否都有留戀的江村和向往的鹿門?消極避世必有隱痛,是做不到淡然無味的,只有嘗遍人生百味后的放下才能迎來真正的超然。相比很多心比天高、死才流芳的古人,我們是幸運的,天生立志,活該精彩!


第12天:李白《秋登宣城謝脁北樓》

2019年7月1日 周一

下半年第一天,江南仍在梅雨季,早餐后在小區晃悠也仿佛在畫里行走,見小池子里清波悠悠亦生出“雨水夾明鏡”之感,只是缺了鳳凰橋和濟川橋的彩虹倒影,但片片濃蔭里葡萄、海棠果、無花果、幼桃等各種瓜果都次第探出了綠油油的小腦袋。想想到底還是盛夏要比晚秋來得活分一些!

回到房間,特意用宣城寄來的宣紙抄今天這首五言,寫第二句時看到“山曉望晴空”和“山晚望晴空”兩個版本,我的理解后者應更契合作者當年的時空與心境。“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兩句實在找不出詞來形容它的妙絕,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秋色是心情。

題名中的北樓是南朝詩人謝脁任宣城太守時所建,唐朝易名疊嶂樓,相傳安史之亂爆發前的秋天被政治壓擠的李白曾兩度登臨,寫下此詩及另一首誕生名句的佳篇《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不知前后,一首寫景狀物,一首抒懷明志,應是互為映襯: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當李白與他賞識的古人遙遙相望,我們不也在今朝與我們贊嘆的詩仙隔空對視,不禁又想起紹興會稽的蘭亭入口處那行“后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來。


第13天:裴迪《華子岡》

2019年7月2日 周二

我嫌裴迪這首五絕字太少,寫得不過癮,自覺加上他的好基友王維的四句,《輞川集》收錄了描摹孟城坳、華子岡、文杏館、斤竹嶺、鹿柴、木蘭柴、臨湖亭等二十處勝跡的作品,皆為這哥倆(爺倆?)一唱一和,可見交情之深。

王摩詰在輞川山谷開亦官亦隱之別業時已年屆不惑,上山與他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的裴迪不過二十出頭,好比現在的七零后與九零后,想來有人大器晚成,有人慧根早生,臭味相投、心靈相吸這事兒也是素來與年齡差距無關的。

到底是四十歲的人,王維的句子里不難讀出幾分歲月的蹉跎:小弟你看每座山峰都相似,今年的秋色又仿佛去年,只有飛鳥去而不返、帶走我的光陰,悵然若失于這每日上下的山岡,說不出的熟悉又陌生。

而裴小朋友對出的句子顯然更為輕松歡快:太陽下山咯,松間清風起;回家路上唷,青草露水凝。霞光滿天哦,偷襲我步履;山氣青翠喔,輕拂我衣裾。疏淡里藏不住的情趣,在“侵”和“拂”兩個動詞上靈動閃現,一看就還是蹦蹦跳跳的年紀啊!

年紀雖小,但用裴迪自己的話:“動息自適性,不曾妄與燕雀群。幸忝鹓鸞早相識,何時提攜致青云。”早年佛教思想的教化才令他與詩佛能成為忘年的道友,據說小朋友還曾拿著大朋友贈他的詩為其開脫了罪名,輞川集二十首也故此流傳為后世佳話,被清代文學家王士禎評為“絕句字字入禪”。


第14天:王維《書事》

2019年7月3日 周三

描寫青苔的詩句,在昨日說到的輞川集里有一首《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林深之幽與斜暉之明的對照,是兼為畫家的詩人運用大片暗色和小片光影的美術手法在寫景。而今日這首更妙,青苔本為靜物,卻在大白天連門都懶得開的作者眼里忽然跳將起來,好似立刻要爬到詩人身上,將他的衣服也染成蒼綠。好不調皮!好不可愛!

怎么會產生這樣動態的幻覺呢?原來剛剛過去一場淅淅瀝瀝的小雨,把鎖在深院的它們洗凈、喚醒,鮮亮了綠意,迸發了生機。

異曲同工,出現在另一首五絕《空中》:“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而張旭的《山中留客》也有頗為相似之處:“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在我讀來,還是“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最是神工之筆。

都是寫雨后初霽,所以第一句的“閣”同“擱”,阻止、延滯、停下之意。


第15天:王維《田園樂·其六》

2019年7月4日 周四

又是一首和輞川有關的詩作,弄得我也想哪天跑西安藍田走一遭,聽說那里青山逶迤,峰巒疊嶂,奇花野藤遍布幽谷,瀑布溪流隨處可見,川流環湊、波紋旋轉,地貌酷似車軸外輪,故名“輞川”。如此奇山異水,難怪“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的王維被吸引來買下“別野”隱居,還好,那是一個“不限購”的年代。

色有紅綠,形有雨煙,落花未掃,鶯啼不擾。藍田八景之冠的“輞川煙雨”在詩人筆下化為詩文歷史上流傳甚少的六言絕句,對仗之工、音律之諧、構圖之美,在短短二十四字里畢現,王維的才氣真真是鳳毛麟角。

每年秋天,上海會刻意留幾條“落葉不掃”的小馬路供行人觀賞踩踏,想來也是有情懷的政府才會做出如此“不合常規”的決策,是想讓成日里穿梭于銅墻鐵壁的都市人腳步不要太快吧,我們不是都懷念那個“車、馬、郵件都慢”的年代嗎?

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若心不為形役,何來惆悵獨悲?無須去宿山下孤煙遠村(汽油費和買路錢還是挺貴的),野老不與世人爭席,五柳先生即刻對門。


第16天:錢起《暮春歸故山草堂》

2019年7月5日 周五

依然陜西,依然藍田。王維在輞川造別墅,錢起在谷口蓋草堂。但有一分高潔在胸的詩人,心中的天堂從不在權貴位上、名利場里。

這是作者一趟春游返還自己的院落望見與出發前完全迥然的景象吧:春光將盡,鳥聲漸遠,迎春花凋,辛夷花謝。這派零落意,好似世情惡、人情薄。正黯然,卻見山窗下一片竹正向自己頷首微笑,繁花棄我去時,只有她還在那里,初心不改地以清幽陰涼迎候主人歸來,怎不叫人徒生愛憐呢?

鄭板橋有詩云:

四時花草最無窮,時到芬芳過便空。
唯有山中蘭與竹,經春歷夏又秋冬。

無論何時何代,至情者都會有“等閑變卻故人心”的蒼然落寞吧?我們改變不了這個世界的嘈雜多變,但至少心里要有一座可以歸去的草堂、一個可以重逢的故友,她或是伊人,或是紙筆,或是七弦,當我們別過浮云流年,一旦相逢,素如初見,仍可歡笑情如舊,哪怕蕭疏鬢已斑。


第17天:司空曙《江村即事》

2019年7月6日 周六

留下名句“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的司空曙和錢起是同時代詩人,為盧綸表兄,亦是"大歷十才子"之一。由于性情耿介,不附權要,仕途蹭蹬。

國事天下事或能激蕩人心,然而古往今來的好文章,最能撥動人心弦的恰恰是那些信手拈來、日常瑣事的即興之作,見景生情而萌發的小小感觸,一樣可以凈化心靈,尤其是平常人的心靈。

普通人大都懶,于是作者也懶了一下,垂釣歸來船都懶得系就打算碎覺覺了,因為月亮都落下去了呀,可見已是萬籟俱寂的深夜。不系船能安心入眠嗎?作者說了,就算它被一夜的風兒吹走,最多吹到滿是蘆花的淺水邊,又有啥關系呢?

好不灑脫!或許,生命里很多東西如此,你越抓得緊越抓不住,不如隨他去,或許他倒也跑不遠。只是即便衣食無憂的現代人,又有幾個能學會放手呢?如果生活充滿了患得患失的憂懼,恐怕只能是要的太多了吧!不由想起昨天在圖書館讀到一段亦舒的話:

我們的樂事,其實統統都是撿回來的。我們來到世間的時候本一無所有,所以千萬不要嫌得到太少,且歡天喜地享用了再說。

有了這樣“釣罷歸來不系船”的心態,一個生命過成一百種樣子倒反而是有可能的。


第18天:杜甫《水檻遣心二首·其一》

2019年7月7日 周日

自稱杜陵布衣、少陵野老的杜甫四十三歲時棄官入蜀,在友人幫助下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在此先后留下詩作247篇,這首五言應是他跨入知天命之年所寫。

“去郭”二字表明終于遠離了城池的喧囂,旁無村落,也就心無旁騖。憑欄遠眺,江水澄澈如碧;倚柱近看,草木幽綠多花。更有那小魚兒在毛毛細雨里歡躍出水面,小燕子在微微斜風中輕掠過天空。最后一句幾乎就是白話,卻也對仗工整,點出了此地之妙、妙在人少(所以千萬不要小長假出游啊!)。

若要熱鬧,何能遣心?

翻出一張大學畢業在第一家單位當老師時暑假出游的舊照,好巧不巧,竟也是7月7日!倏爾二十一年過去了,慶幸自己不用等到“不堪祗老病”的年歲才去體悟“何得尚浮名”,才能在這個小暑的早晨旁無塵囂、心無燥熱,淺把杜詩吟,深憑送此生。


第19天:李益《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

2019年7月8日 周一

五點不到醒來了,煮上一大鍋綠豆赤豆紅小豆祛濕湯,坐在夏日清晨的微風里彈一曲《長相思》,然后抄一首關于微風的詩。不同的是,作者是坐在夜幕中,想念他的詩友苗發和司空曙。

古樂府有:“風吹窗簾動,疑是所歡來。”

西廂記云:“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李君虞寫:“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

總之,都是一陣微風惹的!臨風思友,聞風疑來,然而,到底還是沒有人來啊!只有枝葉上的露珠時不時滴落下來,久未踩踏的石階蔓生著青苔。連心愛的綠綺琴上都積滿了灰塵,什么時候思念的人兒能掀簾進屋,如風兒一般為我拂去七弦上的塵埃?

把今天詩詞日歷上柳宗元的兩句倒過來:欸乃一聲山水綠,煙銷日出不見人,便有了相似的意境。


第20天:歐陽修《浣溪沙·堤上有人逐畫船》

2019年7月9日 周三

特別涼爽的雨天,恰是宅家收禮物的好時候。一早虹橋路的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寄來給經典947節目粉絲的咖啡禮包,不一會兒,心心念的“每天讀詩詞”訂制書簽又從“弗蘭”飛到手中。海頓說:“藝術的真正意義在于使人幸福。”無論文學還是音樂,都叫我每天沉浸于“無用之美”帶來的無盡歡愉。

再抄今天歐陽修這首《浣溪沙》也是無比暢快,游人如織才會堤上“逐”畫船吧?心情大好才會柳外“出”秋千吧?老來得意才會忘形戴花吧?大半生憂國憂民的太守年逾花甲酣酒耽樂絕非恣意放縱,而是一種世事洞明、疏放曠達。

一個人若在年輕時避開彎路,恐怕老來反而更多崎嶇。老天其實是有“眼”的!不是誰都可以在老成一枚翁時家有藏書一萬卷,金石遺文一千卷,琴一張,棋一局,常置酒一壺,就算有這些“物”,也未必懷那份“閑”。或許有人覺得那是“附庸風雅”,中華書局編輯、書法&篆刻家馮康侯先生曾說:

玩物養志有什么不好?能附庸風雅更妙,現在的人就是不會玩,連風雅也不肯附。


第21天:林逋《小隱自題》

2019年7月10日 周三

忘不了他的《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忘不了他的《金谷年年》: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萋萋無數,南北東西路。

忘不了他的《長相思》: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

是這樣才情不菲,卻終身不仕;是那般深情不渝,卻終身不娶。二十年梅妻鶴子、怡然世外,卻淡淡幾筆,自題“小隱”。青竹綠樹環抱我的廬舍,如此清幽深秀、趣味無窮的環境里,就連那飛禽昆蟲也不同尋常:鶴臨水佇足,蜂不忙采蜜,一切都那么慵懶嫻靜。而唯一的人兒我呢?每天“坐茂樹以終日”,酒醒后病懨懨,也懶得開卷讀書,不如荷起鋤頭去那春天的樹蔭里勞作!這日子就像古畫一樣美啊,將我們這些樵夫漁父書寫進去。

真是“詠之令人忘百事”,這個林和靖,怕是穿越到宋的梭羅吧?


第22天:張志和《漁父》

2019年7月11日 周四

蘇軾曾論王維之作“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能運用淡遠之筆不著痕跡卻又詩畫相兼的另一人,便是張志和了。傳說朝廷知其絕意仕途、隱逸山林,賜一奴一婢,被他分別取名“漁童”和“樵青”配作夫婦,而自號“煙波釣徒”,可見詞人對徜徉太湖垂竿余生之醉心。

漁父歌有五首,余篇多被我們中學課本里那首“西塞山前白鷺飛”的光芒所掩,今日所抄著意寫漁父之樂。何樂之有?邊搖著船櫓邊唱著船歌的自在歡樂。好像現在的我們喜歡時不時去“全民K歌”里引吭一曲,就能消散了疲憊和煩擾。而在那個長夜難明的年代,詞人不求聞達,用大自然頤養心靈,豈不悠閑似漁翁、快活賽神仙?

周國平說:“人世間的東西,有一半是不值得爭的,另一半是不需要爭的。所以,爭什么!”是啊,爭什么?人生煩惱始于爭而休于不爭。現代人或不求功名,卻大都碌碌于逐利,若能多放下一些對外物的欲念和與他人的比較,就算沒有“青箬笠,綠蓑衣”,鬧市里也一樣逍遙做個“笑著荷衣不嘆窮、醉宿漁舟不覺寒”的釣徒。


第23天:常建《宿王昌齡隱居》

2019年7月12日 周五

這樣涼爽適宜的梅雨天,給我來一打!早晨自家園子空氣之清新堪比嶺上多白云的山里,清溪淺可測,竹間露微曦;近有紫薇影,遠有夏蟬鳴。大隱于市的這番“自怡悅”,也照樣是不能拿來“持贈君”的。

咀嚼辭官歸隱的常建夜宿宦友的茅屋所作,讀出的不僅是作者眼里隱居處的清幽,更有幾分其內心的微妙別味。居所只有孤獨的云兒飄過,芍藥草滋養了青苔紋,可見久無人住。此時此境,王昌齡你也在多好呀!怎么又跑去做官了呢?我是多么欣賞你清暉一樣的品格和情趣。不如歸來,和我一道謝絕世俗,與西山的鸞鶴為群。

山水隱逸詩里與此篇齊名的《題破山寺后禪院》,也是我很喜歡的: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第24天:趙嘏《江樓感舊》

2019年7月13日 周六

去年同來望月,今宵江樓獨上,一樣月華如水,渺然思歸何處?

這首七絕幾乎字字句句是老少皆能讀懂的平實,卻飽含著懷人的深情深意,這就是司空圖在《二十四詩品》的沖淡篇中所說的“遇之匪深,即之愈稀”吧?同工之妙的詞作晚了一個朝代的竹坡居士有幾句:

今宵水畔樓邊,風光宛似當年。
月到舊時明處,共誰同倚闌干?

誰不是赤條條生來孤獨?為何做不到來去無牽掛?人生之寂寞大概就是因為在不同階段有過不同的同行人,一起看花也好,一起望月也好,一起和詩也好,一起對酒也好,最終只能攜手一程,逃不過分手天涯!有句話說:大部分人,你已經見過此生的最后一面。想來不禁蒼然,但生命的車輪從不肯為誰停下前行的腳步,一次又一次的“感舊”里我們又不斷地遇到新相知。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雖無晴人有情。人生若要常有趣,必須戀舊又喜新!


第25天:柳宗元《漁翁》

2019年7月14日 周日

相傳柳宗元存詩165首,其中100首寫于永州,這首《漁翁》也不例外,想必是永州的山水撫慰了詩人在世事波折中孤冷的心。

前幾日曾提起其中最有名的兩句,“煙消日出不見人”不知為何令我想起蘇軾的“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欸乃一聲山水綠”卻轉而將聲與色融合一處,身為旁觀者似乎恍然,那不見了的人原來是隱于山水之間也。怪不得東坡贊此詩之奇趣在于“反常合道”。

其實第一聯已是妙絕,打水生火本是漁夫每天晨起后的日常,汲湘江之清流、燃枯竹作柴薪,一下就讓俗事添了仙氣。末句如琴曲《欸乃》以空靈的泛音收尾,眼看著人和船兒一起消逝在天際,就連無心出岫的云也追逐而去,又增了一番飄渺非凡的意境。

一切景語皆情語,天高云淡、山明水凈之間,那個“獨釣寒江雪”的蓑笠翁也從清冷孤寂走向了榮辱不驚、去留無意的平靜。

賞完此詩,念起昨日讀到三毛的句段:

歸國定居,得宿舍一間,不置冰箱,不備電視,不裝音響,不申請電話。早晨起床,打開水龍頭,發覺清水涌流,深夜回室,又見燈火滿室,欣喜感激,但覺富甲天下,日日如此,不亦樂乎!


上一篇:

【愛詞瑋記】之人生行旅詩為伴

下一篇:

【愛詞瑋記】之青山綠水釣清涼(下)


更多手書手繪原創,請戳:

顏可素,眼須色,筆筆俱生情

我還有兩個文集,歡迎訂閱:

散的故事散的文,篇篇皆成詩

心理不在書本里,而在日子里

作者愛瑋兒,一個喜歡寫寫畫畫的心理教練。從中學英語教師到500強中國區高管,三十五歲揮別職場,以自由顧問身份背包行走近30個省市。而今安心居家種菜,與七弦共舞,和筆墨作伴。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9,117評論 6 537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860評論 3 42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7,128評論 0 381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291評論 1 315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025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421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477評論 3 444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642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177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970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157評論 1 37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717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410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821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053評論 1 289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896評論 3 395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157評論 2 375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