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兒時的夢想,隨著年歲漸長,我們為了生活,就會慢慢放棄夢想,甚至都會暫時遺忘自己曾有過的夢。
英國作家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講的就是夢想照進現實的極端例子。“老實說,我剛剛認識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的時候,從來沒注意到這個人有什么與眾不同的地方,但是今天卻很少有人不承認他的偉大了。”文章的開頭就是個懸念,讓人想知道一個普通的人怎么會變成偉大的人,引著你想一探究竟。
思特里克蘭德---------倫敦證券經紀人,有一份穩定收入不錯的工作,結婚17年,妻子熱心而善良,熱衷于結交文人墨客,有二個還算乖巧的孩子,怎么看都是過著讓人羨慕生活的美滿家庭。40歲那年,他突然辭職后離家出走去了巴黎,所有人包括他的妻子都懷疑他是與什么女子私奔了。結果作者發現他租住貧民區一個非常狹小的閣樓上,窮得幾乎一天只吃一個面包。他們的談話說明了思特里克蘭德為什么要在人到中年時要這樣華麗轉身:
“你為什么離開她”
“我要畫畫兒。”
“可是你已經四十了”
“正是因為這個我才想,如果現在再不開始就太晚了。”
“你過去畫過畫嗎?”
“我小的時候很想做畫家,可是我父親叫我去做生意,因為他認為學藝術賺不了錢。一年以前我開始畫了點畫,去年我一直在夜校上課。”就這樣思特里克蘭德留在了巴黎繼續他那窮困潦倒的生活,他沒有什么朋友,在圈里跟本沒有人欣賞他的畫,他對家人朋友都冷酷無情冷嘲熱諷,但他的心有一個狂魔讓他可以不眠不休地畫畫,他一直生活在孤獨的絕境中。但有一個畫家卻眼光獨到地欣賞他崇拜他,視他的畫為偉大的作品,就在他染病奄奄一息的時候,這個 畫家朋友把他背回自已家里,悉心照料了二三個月,使他終于脫離了鬼門關,但他卻恩將仇報、鳩占鵲巢--------與畫家的妻子走在了一起。畫家悲痛之余把房子和一切都給了他們自已凈身出戶,但不久畫家的妻子無法忍受他的冷漠而自殺身亡。后來他顛沛流離輾轉著來到了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與當地的土著人一起生活。他臨終時得了麻瘋病,用了將近二年的時間在房間里畫了一幅巨型壁畫。書上是這么描寫這幅畫的:庫特拉斯醫生幾乎連呼吸都停止了。他心中出現了一種既無法理解、又不能分析的感情。如果能夠這樣比較的話,或許一個人看到開天辟地之初就是懷著這種欣喜而又畏服的感覺的。這幅畫具有壓人的氣勢,它既是肉欲的,又充滿無限熱情。與此同時它又含著某種令人恐懼的成分,叫人看著心驚肉跳。繪制這幅巨作的人已經深入到大自然的隱秘中,探索到某種美麗、又可怕的秘密。這個人知道了一般人所不該知道的事物。他畫出來的是某種原始的、令人震駭的東西,是不屬于人世塵寰的。庫特拉斯醫生模糊地聯想到黑色魔法,既美得驚人、又污穢邪惡。“上帝啊,這是天才”這句話脫口而出。
這幅巨型壁畫在思特里克蘭德的要求下,于他死后一把火燒毀。他死后他的畫才被世人接納,大家都承認他是天才,是一個偉大的畫家。
思特里克蘭德為了實現他兒時的夢想,離開了優越安詳的生活,忍受貧病交加和無人理解無人欣賞孤獨終老的生活。他的一生中三分之二的時光過著泯然眾人的普通生活,走著與眾趨同的康莊大道,看似幸福美滿但暗瘡叢生。后半生過著與眾不同的繪畫生活,注定了窮困潦倒貧病交加孤獨寂寞,但這是他心中一直渴望的夢想生活,直到到了塔希提島后與土著結婚讓他過上了一段平靜而專心于創作的寧靜生活。
世人不理解他好好的日子不過,卻要聽從什么內心的召喚,非要過這樣悲慘生活,但于他是終于不用做自己不喜歡的事,不用過一成不變的日子,終于可以做自己從小渴望做的事情,這一切于別人是砒霜于他是蜜糖。
再一次印證天才都是偏執狂。
如果實現我們兒時夢想的道路這等崎嶇不平,換了是你,你會勇敢去嘗試嗎?你會讓夢想照進現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