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說這本書,是突然有一天,看到身邊的小伙伴把自己的辦公桌收拾的特別干凈整潔。她興沖沖的像我推薦這本《斷舍離》。
從字面上看,這本書頗具禪意,簡單的三個字蘊含著無窮的內容。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舍棄多余的廢物;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作者從收拾東西著手,由淺入深,向我們傳達一種新的理念。我們會重新審視和思考自己和物品的關系。我們在丟棄一件物品的時候,將打破傳統思維,思考我是否需要這個物品,我現在是否需要?而不是判斷這個物品是否是可以用的或者以后有可能會用的上。在我們周圍,不僅需要清理住所的物品,同時,我們也需要和自己內心的垃圾說再見。
內心的垃圾,在我看來就是人們對某些事物的執念。我們周圍有不少這樣的例子,一位單身的女性,因為已經到了適婚的年紀,看到周圍的人都已步入婚姻,于是,硬是將就自己和不適合人在一起。這個就是心中的執念,而且是不好的執念,這種執念會對我們的生活帶來負面的影響。
在這樣一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作者啟發人們從收拾物品為契機,讓人們從清理物品開始,讓每個人回歸原本的生活態度,斬斷欲望,脫離執念。
《斷舍離》就是這樣一本書,能給你一潭死水的生活帶來一絲漣漪,通過行動帶來心理的變化。你會在閱讀完之后,忍不住動手改善你周圍的環境,不僅如此,還帶動你身邊的人和你一起改變。它就像海邊的燈塔,在你迷惘中,為你找到一絲光亮,重新起航,再出發!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