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白白的眼淚變干了
寶寶:媽媽,學校的車子走了嗎?
媽媽:應該走了吧,怎么了?
寶寶:我好難過…(感覺眼里有眼淚)
媽媽:我知道,你可以哭出來…其實,我和爸爸也好難過,昨晚我們還為這事自責傷心了。
寶寶:你們為什么難過呀?
媽媽:因為知道你會傷心,卻沒有表現出來,我們擔心你因為心里受阻而壓抑。所以,你要是心理難過想哭就哭吧…
寶寶: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但是媽媽,什么是心理受阻?什么是壓抑啊?(看來他聽懂了,沒完全理解)
媽媽:把你的手自然伸直(他照做了),我把手放在他手掌,再來一次(這次沒那么輕松了),上次和這次有什么區別?
寶寶:第一次舒服,第二次好吃力,這就是心理受阻的感覺嗎?
媽媽:(給他豎起大拇指)差不多意思吧!
寶寶:媽媽,什么是壓抑啊?
媽媽:就是你很想哭,憋著沒哭,但是總會嘆氣,心理感覺氣不順。
寶寶:媽媽,我現在好多了,等弟弟大點,你秋天帶我們去秋游好嗎?
媽媽:好的,沒問題…
寶寶:媽媽,你摸我眼睛,剛剛有白白的淚水,現在干了…
當我看到一位朋友在朋友圈發送的這樣的信息,竟然看哭了。
夫妻兩人對孩子的全然接納,平等尊重的態度真的讓人動容。
小小的生命竟然會思考媽媽說的什么是心理受阻,什么是壓抑,媽媽竟然以如此簡單直觀的動作給兒子詮釋這兩個有深意的名詞,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母子之間情感流動的幸福。
02 弟弟跑的太快,變成了妹妹
小豬是兩個男孩的媽媽,朋友圈經常看她分享育兒的點滴。
她說懷大寶的時候就和肚子里的寶寶聊天:媽媽希望你是一個男寶寶,等你長大了,媽媽再給你生個妹妹或者弟弟給你做伴。
大寶42個月的樣子,她懷了二寶。
那時候大寶上小班下學期,小豬告訴大寶要給他生個弟弟或者妹妹,問他是否愿意?
大寶說要個妹妹。
問他為什么?他說他要保護妹妹。
也許胎教時和大寶的聊天,真的讓母子兩個心意相通了吧。
有二寶以后,小豬就全職在家帶大寶了。
安全起見,小豬叮囑大寶,睡覺不能踢到媽媽肚子,不然會踢到妹妹。
沒想到,整個孕期下來,大寶都很乖巧,從來沒有因為睡覺不踏實踢到她的肚子。
弟弟出生后,小豬在醫院里呆了三天。
第三天回家后,大寶放學回來抱著她邊親邊哭說想媽媽了,她瞬間覺得大寶長大了。
大寶吵著要看妹妹,她并沒解釋什么。
半個月過去了,大寶還一直喊妹妹,姥姥和爸爸一直糾正是弟弟,他跟沒聽見一般,還是叫妹妹。
二寶快生的前一個禮拜一直到月子結束,小豬把大寶發配到姥姥房間和姥姥睡。
大寶每天放學回到家就對弟弟又親又舔的,還不停念叨好喜歡妹妹。
月子過后,小豬就把大寶接到房間一起睡了,她的臥室有個榻榻米,擔心大寶會掉床。夫妻兩個人就把1米8的大床和榻榻米拼接到一起,變成將近3米的大通鋪。
記得大寶回房的第一天,似乎很激動,又好像壓抑了很久,和她聊了好多,最深刻的是大寶指著弟弟問小豬為什么不是妹妹呀?
小豬簡直神回復說:妹妹跑得太快,變成弟弟了。長大后你們可以一起睡,你走到哪兒,他會流著鼻涕泡兒屁顛屁顛兒的跟著你,然后喊著:哥哥,哥哥,等等我,等等我。你想想那個場景好不好玩兒。
大寶的眨巴著的眼睛里瞬間流淌出喜悅的光芒,開心的重復著:流著鼻涕泡兒,屁顛屁顛兒的跟著我,呵呵,真好玩兒。
03 你更喜歡弟弟,對不對
大寶很喜歡弟弟,但是每次看到弟弟哭鬧,小豬去安撫弟弟的時候,他會故意找機會找茬,想從媽媽那里得到和弟弟一樣的待遇。
有一次弟弟哭得很厲害,小豬給弟弟喂奶,他拼命要小豬給他講故事。
爸爸因此批評他了,他很沮喪,捂著被子哭了。
弟弟睡著后,小豬抱起他說:媽媽愛你和弟弟,但是媽媽有時候顧不過來,需要你理解。
大寶問:我和弟弟,你更喜歡弟弟,對不對?
小豬驚訝于大寶的直白與敏感,說:當然不是啦,你們都是媽媽的寶寶,媽媽一樣的愛。要說愛的多,其實媽媽愛你更多一些。你看你已經四歲了,媽媽已經愛了你四年了,弟弟才兩個月,以后你就是弟弟的榜樣,你做什么他都會跟著學,我們要不要把最優秀的展現給弟弟?
他點頭同意了。
小朋友的腦袋總是那么神奇,后來大寶又和小豬討論:
媽媽,你是誰生的?
你說呢?
你是姥姥生的,你是姥姥的血。爸爸是奶奶生的,爸爸是奶奶的血。我呢?
你是媽媽和爸爸生的啊!
我和弟弟是你的血,對不對?
小豬默默地點頭,非常開心四歲的孩子竟然能理解到這個程度。
大寶喜歡看《粉紅小豬妹》,他喜歡里邊的喬治,經常問小豬,媽媽,你看喬治可不可愛?每次她們都討論得很開心。
后來給弟弟取名字,讓他參與了,他說給弟弟取名喬治,見人他就介紹,這是我弟弟喬治,我給取的名字。
04 男子漢要言出必行
關于電視和pad,我同樣很好奇小豬是如何制定規則的。
她說:“因為寶寶姑媽家的表姐(比大寶大一歲)走哪兒都看手機,玩兒游戲,經常因為要玩手機撒嬌。也許是教育理念的差異,我和老公商量不允許孩子沉迷手機,電腦,電視。所以,每次他看電視我們都會規定時間,比如他今天要看《超級飛俠》,我們會問,看幾集?他會說,三集。我們答應了,三集快要結束的時候,他會問:我能再看會兒嗎?我的回答很堅決,不可以,男子漢要言出必行,自己定下的規矩一定要遵守。聽到我說這個,他認可了,沒有表現出反抗。
吃飯的時間,有時候他的電視沒看完,我們要求他把電視關了或者暫停,然后會告訴他,邊吃飯邊看電視不好,影響消化,同時也不知道自己在吃什么,嘗不出食物的味道,更不知道自己吃了多少。我們給他準備了餐椅,吃飯必須要在餐桌完成,養成習慣就好了。”
05 養育目標要統一
二胎媽媽必然面臨著老人幫帶孩子的問題,矛盾也是無處不在的。
關于養育矛盾的處理,小豬也是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姥姥在我們家的時候,我相對輕松些,她經驗比較豐富,姥姥天生就是動作快,睡眠很少,很多時候家務都輪不到我做,我的任務就是養育孩子們,生活節奏快而不亂。
現在換奶奶幫忙了,奶奶不識字,家里很多東西不敢摸,給她的任務就是,我忙的時候她幫我抱一抱二寶,剩余的事情我自己來,節奏慢很多,不同的生活節奏對孩子也有影響,以前大寶都是7:40不到入園,現在都是8:15左右。
寶爸工作比較忙,到家就是搭把手,大寶的家庭輔導目前都由我負責,外出由爸爸負責,在給孩子出任務的時間我們的意見是一致的。
他工作之余,經常會關關注一些育兒信息,提供給我,我來梳理討論,執行過程中有偏差他會私下里和我協調。我會時刻關注大寶言行舉止,提醒寶爸給予關懷,他們父子關系非常融洽。
矛盾自然存在,不同時代的人生活方式都不一樣,更不用說養育方式,相互理解很重要。
養育本身沒有界線,目標是統一的,找到主次,做好分工就能化解矛盾。”
母親,是一個偉大的職業,
在整個生命任期內,一生不會離崗,
無私無悔的奉獻著對孩子的愛,
面對著小小的生命,
給予愛、尊重、接納,
看見他們,擁抱他們,親吻他們,
這是母親的天性,也是智慧母親的共性,
愿每一個媽媽都能在人生修行之路上與孩子一同遇見更美好的生命。
PS:喜歡就分享,支持就點贊。你的鼓勵是我前進的動力!快來鼓勵我吧!
由“良耳說”原創,如需轉載,請登錄新榜網站版權頻道
作者:良耳? ? 來源:良耳說
山東妹子在北京,北師大教育學碩士畢業,一直走在兒童早期教育和心靈成長的路上,愿意和你聊一聊養育,說一說成長,談一談禪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