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次會議安排:(8月23日)
主持人:王紅麗(48)
時間大臣: 梁巍(41)
記錄大臣:張麗琴(46)
分享順序:
從48號開始(主持人開始分享,依學號進行)
會議流程(5:50開始,預計50分鐘):
主持人開場(2分鐘)
主持人開場、記錄大臣、時間大臣打招呼,時間大臣說明提醒時間和鈴聲。輪流分享(3分鐘/人)
羅伯特 M 波西格在《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中,提到他和一群老僧人攀登喜馬拉雅山的故事。雖然波西格是成員中最年輕的,但和那些老僧人相比,他反而是爬得最辛苦的。
因為波西格只把注意力放在盡快登上山頂上,總是被前面的山路所影響,無法享受攀登的樂趣,最終導致失去了攀登的愿望和毅力。老僧人們當然也想登上山頂,但爬到山頂并不是第一要務,他們在確定正確的方向之后,就開始輕松愉快地享受著自己的路途,而不會被前面的山路所困擾。
目標的作用是為了幫助我們解放自我,這樣我們才能享受眼前的一切。如果我們盲目地踏上任何旅途,那過程本身肯定不會有什么樂趣。如果我們不知道 方向,甚至連自己要去哪里也不知道 的話,那人生中每一個岔路就會變得非常矛盾---似乎向左向右都沒錯,我們不知道方向,也不知道每條路的終點。那樣我們無法享受旅途本身和風景等美好的事物,只會被猶豫和迷惑所吞噬。所以,只有當我們確認目標之后,我們才能把注意力放在旅途本身上。
當代研究指出,為實現目標的奮斗過程,比達成能帶來幸福和積極的情緒影響。目標是為了讓我們能享受眼前,目標是意義,不是結局。
80天的踐行,目標不是終點。
(1)想想這些天你為之做了什么努力?那些努力幫你成就了什么或者幫你養成哪些習慣?
(2)這些天,在小組群中你收獲了什么?(從他人的分享中你有什么覺察或收獲?)
(3)過去的踐行,哪些是你喜歡的或不喜歡的?愛非堅持,在踐行的過程中樂在其中,你會怎么簡化或調整?
- 主題分享:“看見”孩子 --孫玉麗 (20分鐘)
- 主持人總結(2分鐘)
- 下次會議安排(1分鐘)
- 自由討論(10分鐘)--自愿參加。
第十二次會議安排:(8月30日)
主持人:林軍(49)
時間大臣: 孫玉麗(42)
記錄大臣: 阮曉蘭(43)
ps: 行動的五步驟:制定目標,愿景,頭腦風暴,整理,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