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引論》讀書筆記(3)全書


《精神分析引論》是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作品,算是在心理學史上的經典之作。


全書分為過失心理學,夢和神經病學三個部分。本書的理論層層推進,從分析最簡單的過失開始,而后用過失心理學揭示了夢的機制,最后以夢的機制作為基礎,揭示了神經病的機制。書中許多有啟發性的理論,如潛意識,性,力比多等等。敘述方式邏輯嚴密,且結合了大量實例,易于理解。


本書算是對個體的心理學的入門,許多觀點很有啟發性。這也促使我更深入的剖析自己,認清自己行為和想法背后的機制,以及形成的原因。用新的角度看待事物,會有不一樣的感觸。

第一章:過失心理學

大部分過失是有意義的。以舌誤為例,作者揭示了過失者背后的意向(或傾向),認為過失由兩種相互干渉的傾向調和而成。即當人們說的話與其背后的傾向不同時(有時說話者并未意識到此傾向的存在,由于檢查作用,檢查作用即:意識會壓抑個體厭惡的事物),背后的傾向與其表達的傾向沖突,舌誤便是兩者矛盾的調和。因此舌誤那個傾向是他想要壓制的傾向,無論其如何否認。


由特殊拓展到一般,作者分了三類過失:


(1)舌誤,讀誤,筆誤,聽誤等


(2)遺忘(如忘記專名,忘記文字,忘記決心和忘記印象等)


(3)誤放,誤取及失落物件等。


作者揭示了過失機制的兩個要素,即傾向和傾向的沖突,以及一個傾向被逐而產生過失以求補償。


第一類過失中,筆誤類似舌誤、讀誤和聽誤的產物,是過失者內心的心理活動。


第二類過失中,遺忘的傾向是一種不愿意的傾向,它里面可能包含了某種痛苦的回憶,難受的情感等等,自身意識便以遺忘這種過失來滿足自己愿意的傾向。遺忘是一種調和產物。如:一個人若遺忘了一個約會,其背后原因可能是厭惡約會的人,也可能是厭惡約會的地點,或是其他一些反抗的傾向。又如忘記還錢的人一定有不愿意還錢的傾向。


第三類過失中,機制與前面類似,錯誤的那個傾向是其內心的活動。如:取錯物件,可能是原物件引起了他的厭惡,也可能是錯拿的物件引起了他的喜愛,等等。


第二章:夢

夢與過失有相似之處。夢中有許多夢者知道卻想不起來的元素,這是由于夢者的壓抑這些意識導致(類似遺忘)。這些被壓抑的思想進入的地方叫潛意識,由于檢查作用(意識會篩選符合自己意愿的思想進入意識),它們并不為本人所知。因此,人們要抑制的聯想是發現潛意識的重要線索。夜晚做夢的原因是睡眠狀態時檢查作用比白天弱,潛意識里的元素又得以進入意識之中。


夢中大部分是圖像,因此需要把抽象的思想轉化成圖像,并在檢查作用下隱藏,稱為化裝作用。因此夢中的元素稱為顯意,其背后的思想是隱意。通常通過象征的手法用代替物代替潛意識。抗力(即檢查作用)越強,其代替物離潛意識也就越遠。兒童因為檢查作用不強,夢便會直接表現其愿望。

還有 68% 的精彩內容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通過簡信或評論聯系作者。
支付 ¥5.00 繼續閱讀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