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出了G820,迎面而來的是一陣黏糊糊的熱氣,又見廣州,記不清這是第幾次了。空氣中彌漫著熟悉的味道,如同新瓶裝舊酒,個中滋味唯有親口品嘗才能感受。
? ? ? ? 又見廣州-----廣州精神鼓舞人心。在換乘地鐵3號線時,一幅巨大燈箱廣告映入眼簾“上天會垂青勤奮之人”。這種精神體現在像海一般的包容和空氣一樣的自由之中。也許廣州并不是最有文化品味的城市,但卻是文化開放的前沿城市。包容比金錢更重要,自由比花兒更美麗。我去過很多城市,但很少像廣州這樣,當外地人小心翼翼地向本地人抱怨時,本地人不僅不介意,還會操著蹩腳的普通話加入批評的合唱。他們真實,率直,言語樸素,但他們不愛廣州嗎?不,他們體現的是廣州人包容的情懷。我曾一次次地遠離它,又一次次地返回它,而且冥冥之中越來越覺得今生都會和它結緣。
? ? ? ? 又見廣州---廣州美食滿口生香。我是山西人,本是川菜、面食的愛好者,但腸胃卻逐漸被粵菜俘獲,雖然吃的都是些街邊小館,但至少也代表了當地的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玫瑰豉油雞改變了我之前對叉燒的認識。各類粥品里,沒有特別的偏愛,單對艇仔粥念念不忘;廣州人愛煲湯是出了名的,湯已發展成一種帶有濃郁當地特色的文化。飲食觀念比較保守的我,不敢嘗試太生猛的燉料,只是鐘愛蟲草冬瓜豬骨湯。至于各種點心甜品,廣州酒家和蓮香樓里面,永遠擺滿了傳統的雞仔餅、薩其馬、杏仁餅等糕餅。我順勢進去,準備買盒雞仔餅回味一下,看見不同款式包裝,正在猶豫時,服務員忙過來問是送人還是自吃,在知道自吃后,便推薦我買散裝,經濟實惠。面對大姐如此周到的服務,不買真是說不過去啊。
? ? ? ? 又見廣州-----廣州書香源自中山。由于本人未在一流高校受過熏陶教育,每次赴粵,定要去心中獨愛的中山大學感受書香(廣州城里唯一一塊飄著書香的綠地)。校區內的主要建筑包括大鐘樓、懷士堂、永芳堂、黑石屋、馬丁堂、陳寅恪故居、竹根標本園、英東體育館及明代乙丑進士牌坊等等,人文氛圍濃厚。恰逢暑期對外開放,許多市民、學生和外地夏令營入校參觀,感受這鬧市中獨有的寧靜,置身于這批有著悠久歷史、風格獨特、極具文化積淀的百年建筑中!我在各個院系間穿梭、游走、拍照,感受著中大人獨有的情懷與驕傲、深邃與自豪,那種觸動內心深處的感動讓我久久無法平靜。那一刻,我甚至在想:“如果這世上有月光寶盒,時光可以倒流,我一定會為了能在這里上學而拼盡全力!”
? ? ? ? 當夜晚來臨的時侯,佇立珠江岸邊,聽著老伯拉二胡,只有這種感覺,才能真正詮釋對廣州的眷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