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打卡第78天,閱讀書籍《敘事療法實踐地圖》,讀書感悟:重視例外事件,我們對生活的體驗是非常豐富的,但我們會為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體驗賦予意義,我們會經過高度選擇挑選出熟悉的生活故事,給它們賦予意義。重視例外故事的治療性對話,主張咨詢師不要把自己放在中心位置,讓來訪者做自己生命故事的第一作者。重視例外故事的對話可以為來訪者提供一個表達自己生活的意愿的機會,幫助他們再一次熟悉那些自己生命中所珍視的東西。彼得和楚狄,訪談的切入點是彼得近期例外行為"離開讓其受挫的環境"。例外事件這種現象雖然會出現在每個人身上,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會被忽這成為社會成員的基本共識,作為心理咨詢師,當我們與來訪者探討起問題困境時,我們應當發現、鼓勵、支持來訪者那些偶然冒出的"例外事件",支持并維護那1%的自主決斷力,使之發揮作用,以此提高來訪者的生活質量。咨詢師當“例外事件”開始出現,我們習慣去探討這些不同的選擇,使他們看起來"更重大”。這好探索例外對話奠定了基礎,來訪者有機會去識別,進一步發展其人生目的,探索其賦予生活的價值。立場聲明地圖。外化的重點在“例外事件”上,因此為來訪者提供一種新的人生道路,這將是與來訪者以往所經歷的那種充滿麻煩與問題的生活故事不一樣的人生道路。第一類提問;商討一個獨特的,接近體驗的“例外事件”的名稱。咨詢師將訪談聚焦在對來訪者有重要意義的“例外事件”上。楚狄將彼得這一行為定義為“掌握自己的命運”。進一步描述并能發掘出這種“例外事件”更深層的內涵。這有利于這一“例外事件”找到一個更貼切彼得生活體驗的,可靠持久的命名。第二類提問,描繪“例外事件”的影響。重點關注那些“例外事件”所導致的生活變化,通過詢問將"例外事件"帶入一個發展過程當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展開將這件事納入來訪者的生活故事里,這使得‘例外事件’的意義得到強調和鞏固,不再歸因于好運氣、反常或是完全由于他人造成。第三類提問:評估"例外事件"及其影響。這一階段,咨詢師需要幫助來訪者評估其發生的“例外事件”及其所帶來的影響,這樣提問使來訪者不得不停下來,去認真思考,反思其生活中的‘例外事件’。咨詢師協先作個"編者按"就是先總結一下上一階段的訪談以及簡要總結一下‘例外事件'的主要影響,以便在來訪者回答關于評估‘例外事件’的提問時給予提供一些線索,還有另外一個主題,就是確保來訪者的主動性,保障他們對自己所處的紛亂復雜的情形有發言權。第四類提問:論證評估。主要是探討來訪者“為什么"會作出這樣的評估,與評估環節一樣,在開始之前需要咨詢室做一個總結,這種總結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幫助來訪者更好地回答咨詢師的問題,保證咨詢的圓滿結束。意向狀態理解為后期改寫對話提供切入點。需要注意的是在評估階段不要期望得到迅速、及時的回饋,來訪者回答‘不知道‘咨詢師需要給來訪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幫助其找到答案,幫助其前階段的問題總結,引導其思考例“例外事件"的主要影響以及他們對這些影響的評價。還有幫助來訪者面對這些問題的方法,咨詢師可以告訴來訪者其他人是如何回答類似問題的,佐他們在生活中會發展自己的立場,在相同的發展過程中,人們可以有有著不一樣的立場。這四種提問為來訪者描繪了一幅地圖,展示著他們的人生發展軌跡,并為他們今后的發展表明了不同的方向,以供其選擇,同時,地圖也指明了咨詢的發展方向,這種語境中的提問,所有這些變化所帶來的意義都是商討出來的,并且被賦予了重要意義。隨著咨詢的不斷深入,其意義不斷發展,豐富,來訪者就越感興趣。曾經被忽視,被以為微不足道的事情竟有著如此大的影響,這練的來訪者更積極地參與到來訪談中來。
生成長圖咨詢書進行中的立場聲明地圖。在楚狄和彼得的咨詢中,在楚狄的回饋中推測出;第一,楚狄已經認識到對于彼得的那些遭遇,他負有一部分的責任,第二。他并沒有因為內疚而崩潰。我選擇與彼得談論其母親的這一表現:詢問彼得認為“母親拒絕因內疚而崩潰"會產生怎樣的結果,以及他對這個結果有什么看法。他如何理解母親認為自己是“幫兇"這一想法?敘事療法的核心:從“例外事件”到豐富的生活故事。從咨詢中發現"例外事件"到完成咨詢,這期間還有很大一段距離,來訪者在咨詢中發現新生活的過程,及咨詢結果的不可預測性。在咨詢應用中,各個步驟自己幾乎沒有明顯的界限,甚至常常混雜在一起。從發現"例外事件”到咨詢結束,這段過程十分重要,從彼得“離開讓自己受挫的環境”開始,到彼得的人生故事,隨著意向狀態理解的故事不斷發展。來訪者對自身經歷的認識,對人生意義的體會等也在不斷地發展和重建。這些將成為來訪者生命和自我認同的主題。
總結在這種"立場聲明地圖"的指導下進行咨詢,可以讓來訪者生活中的某些經歷為備選的"例外事件"并成為開啟豐富故事發展的切入點。在來訪者建立自我認同的過程中,他們會更注意聽取他人的意見,重新定義自己和他人的關系,而這一切將更有益于來訪者建立自我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