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關于與《中庸》第一次親密接觸是在最近的考察。對于國學的認識和了解僅僅在表面,但稍稍走進,才明白自己的天真是多么可笑。那他到底是啥?在《論語》中,孔子把在“中庸”看成是一個最高的道德標準,也是他解決一切問題的最高智慧。含義有三,執(zhí)中守正,折中致和,因地制宜。以前認為中庸不過是種安逸又老好人的做法與態(tài)度,但,接觸后才漸漸知道,中庸在于處事的時候恪守本分,秉承原則,不偏不倚,不過激也不退縮。有著自己的堅持與底線,去對待矛盾、人與事情。細思其實極恐,人如果沒有了克制或者過于壓迫,那么有一天也會爆發(fā)與給這個社會帶來重大災害。在這個時代,最迷惘的人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呻x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