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是個很復雜的東西,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盈利情況,在定價過程中,應該考量哪些因素呢?
1. 定價是為了獲得利潤
利潤從哪來?一張圖就能說明
價格會直接影響到銷量,銷量則跟變動成本直接相關。一個產品的價格同時會反映出產品所面對的目標客戶,在市場策略中,我們要考慮從產品的獨特性、產品質量、競爭對手、分銷渠道、售后服務和推廣方式等等因素,但是最讓人頭疼的,還是產品定價。
2. 定價的幾種方法
1. 成本定價(cost-based)常見于一些餐飲服務、打印服務,根據每次服務所消耗的成本,加上比如50%的溢價,取整即可。
2. 競品定價(competitor-based)在市場調查中,根據市場上類似定位的產品為自己的產品提供定價參考,如推出一款高端SUV,則參考目前市場中絕大部分同級別SUV的價格分布,并根據自己的品牌優勢和產品優勢,選擇適合自己的價格定位。
3. 需求定價(customer-based)大部分個性化服務類產品,或能夠做到個性化定價的產品,都會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進行報價。這種產品可能不存在明確的市場競爭,價值難以僅僅通過成本衡量,這時則需要考量消費者的支付能力(第二周會提到)。
而這幾種方法通常并不是三選一,而是綜合考量。第一,評估市場上消費的需求;第二,評估我們自己的成本;第三,分析競爭對手;第四,設定價格。
多數公司的定價方式都僅考慮成本,而這其實僅僅是考量價格時的因素之一
3. 價格彈性
最經典的經濟學理論就是供求關系,但不同的產品的供求關系曲線是完全不同的。有些日用品,銷量并不會因為價格產生巨大的變化,而一些非生活必需品如奢侈品,銷量會對價格更敏感,這被稱為“價格彈性(Price Elasticity)”,評價價格彈性,可以有一個公式(其實就是曲線斜率啦)
價格彈性=銷量的變化%/價格的變化%
這個數值越大,銷量對價格就越敏感
4. 理想的價格
當然就是使利潤最大化的價格。在扣除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之后,什么樣的價格才會使我們的利潤最大化,最大銷量不一定是,最高的定價也不一定是,而是要預測市場的反應,如何預測,會在Week 2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