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組合式工作

繼續分享古典老師的得到學習。今天來談談組合式工作。什么是組合式工作呢?先從一個故事說起。

漢迪的故事

漢迪是一所著名大學的教授,人到中年,每次回想自己這一路走來,覺得很成功。衣食無憂,學術上也有所建樹,還出了一本書。然后想起了自己的老父親,父親是一個神父,一輩子都在故鄉的小鎮,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覺得父親跟很可憐。

然而不久之后父親過世了,在父親的葬禮上漢迪意外地發現了另外一幕。護送父親靈車的車隊排的很長,警車在前面開道,因為有太多的車輛。甚至很多在外地的中年人放下手中的工作,從全國各地趕回來,他們穿著小時候的法衣,在葬禮上滿含著淚水唱著歌為父親送行。他們很多人的婚禮都曾由父親主持,父親的身上,承載了他們的記憶和成長的點滴。漢迪開始動搖了,究竟什么才是成功,自己未來的葬禮會有這么多人給自己送行嗎?隱隱覺得自己生命中有了些缺憾,它到底是什么呢?

何謂組合式工作

漢迪開始嘗試劃分自己的工作屬性,有薪工作、學習工作、家庭工作和義務工作。他發現自己對有薪工作的投入太多,決心做一個平衡。而后他用6個月的時間上班,3個月的時間學習,2個月的時間陪伴家人,1個月的時間做義務工作。

因為是連續的全職的學習、工作和陪家人,效率會非常高。往往比零零碎碎學習的人快很多。家庭工作和義務工作給人提供了歸屬感和意義感,學習工作讓自己持續升級。哪怕只有一半的時間用來工作,收入和產出會高很多倍。

當然上面是組合式工作的極端情形,并不適合大多數人。但有一點對我來說有很重要的啟發,人之所以能夠幸福完整最起碼要具備各種屬性,實現各種價值:

有薪工作實現自身價值,家庭工作踐行家庭價值,義務工作實現社會價值,而學習讓你能夠持續實現以上三種價值的增值,仔細想想,很多人的問題正是由于三者的失衡,以致成為努力工作卻漠視家庭的工作狂,全心全意投入奉獻卻把自己過得很糟的過度助人者,完全投入家庭卻缺乏與外界接觸的人。我們可以通過這個思考使自己的工作生活更平衡。

圖片發自古典老師超級個體

來拿出一張紙,像上圖那樣根據自己的時間分布,算一下自己在四種工作的投入,看一下自己是不是失去平衡了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