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當代文學史上,“知青小說”是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出現并綿延至本世紀初的一種凝重而奇特的小說品類。與共和國同齡的梁曉聲先生是最重要的知青文學代表作家之一,《當代文學史》曾如此評價梁曉聲的作品:“真實記錄了知青運動從興到衰、知青心態從狂熱到蒼涼的坎坷歷程。既有對知青當年英雄主義氣概的深切緬懷,也有對知青的苦難與犧牲的悲涼憑吊,風格沉雄而蒼涼。”
? ? ? 今年恰逢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新華先鋒出品的“百部紅色經典”系列叢書中收錄的梁曉聲作品《今夜有暴風雪》中,除了其同名小說外,還有四個短篇:《這是一篇神奇的土地》、《父親》、《母親》、《老師》。小說以濃重的悲劇色彩,在創作中注入一種剛健雄渾之風,深刻表現出動亂年代與艱苦歲月中知識青年們的英雄主義主題。其基調之沉重,如怨如慕,如泣如訴!
? ? ? 《今夜有暴風雪》以知識青年大返城為寫作背景,在這個背景之上, 執著地敘寫了暴風雪之夜中的曹鐵強、劉邁克、裴曉云、小瓦匠、匡富春等知識青年中的佼佼者。作者沒有回避知識青年在心靈和肉體上所受到的種種摧殘和蹂躪,譬如小瓦匠因忍受不了小鐮刀取代機械化這種懲罰式的勞動,發狂地用鐮刀往自己手上砍;裴曉云因父母那莫須有的罪名, 寫了血書要求成為一名戰備分隊的戰士也得不到上級批準……
? ? ? 作者也描寫了兵團戰士的業績和創造性的勞動。特別表現了動亂年代與艱苦環境中知識青年的英雄主義:劉邁克抵制團長馬崇漢那種勒緊皮帶不要外援的“左”的蠻干,向兵團總部如實反映知識青年餓著肚子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暴風雪之夜,曹鐵強阻止了砸軍務股檔案的行動,組織了撲滅烈火的戰斗;劉邁克為保護國家財產英勇地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裴曉云第一次領到槍去站崗,她以神圣的責任感堅守崗位,直至在暴風雪中以身殉職……
? ? 作者以飽滿的激情和豪放的筆墨, 為人們真切地展現了一代知識青年走過的人生歷程。北大荒留給知識青年的絕不僅僅是痛苦和失落,他們恰恰是在與大自然、社會環境的斗爭中,磨煉出了一種驚人的毅力。梁曉聲通過從知識青年生活經歷中摘取的真實情節,表現了崇高、勇敢、富于人性的犧牲精神的主題。
? ? ? 站在一名女性的視角,在筆者看來,書中最讓人動容之處無異于因泄露了團隊緊急會議內容而間接導致裴曉云和劉邁克死亡的女知青鄭亞茹的愛情。雖然作者在對她的態度上始終都是批判而無情的。那是在三團終于獲得返鄉的資格時, 鄭亞茹與男友產生了分歧。她是高干子女, 有著良好的條件、勃勃的野心, 準備要回到自己熱愛的城市完成她的理想,而她的男友, 作為北大荒唯一醫院里的醫生, 卻深沉地熱愛這片土地, 想要留下來奉獻自己。鄭亞茹十分痛苦, 她深愛男友,怎能割舍?可她又委實不愿意放棄城市的舒適生活。權衡再三,終究還是坐在了回城的長途車上……
? ? ?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命運的權利,我們無權批判鄭亞茹的“自私”行為,每個個體終究是不同的, 這也造就了不同的選擇, 這一個個選擇連綴成一個人的生命軌跡, 而軌跡的不同又恰恰體現著個體的不同, 世界因此而豐富。每個人應有自己選擇的自由, 也應正視、尊重他人的自由。鄭亞茹沒有束縛匡富春選擇他的自由, 也理應獲得自己的釋放, 帶著我們的祝福, 飛向她的天地。她不是匡富春的附庸, 不是纏繞他人的藤蔓, 她不應活在我們評價眼光的陰影中, 她的人生應當由她選擇, 她的價值應該由她實現。
? ? ? 在那個年代,知識青年走過的道路是復雜的,這是當時那個動亂的時代復雜的社會造成的。梁曉聲以一種復雜的眼光來看待這種復雜的生活, 他不回避這一歷史進程中的苦難和矛盾, 不是單純的非愛即恨, 不是簡單的肯定和否定。而是歷史地、辨證地分析和評價一代知識青年屯墾戍邊的歷史功過。正是由于作者從探索歷史經驗和人生哲理的角度來進行這種挖掘, 所以使他這篇小說表現的主題, 較之當時其他知識青年的題材的小說更獨特、更深刻。而小說中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統一,自然造就了一種悲劇環境。一代知識青年就是在這樣窘迫環境中苦斗、犧牲, 并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