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今夜有暴風雪》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今夜有暴風雪》我本不喜歡看這類文學方面的書籍。因為在那個年代,中國還不是很富裕,想想那個年代知識青年都是苦不堪言,因為我個人的特性,我怕我看到那些苦難的場面會后背發涼,淚流滿面,可最后我為什么還是看了呢?就先簡單的算一下這本書是怎么到我手中來的吧?這本書是海獅子讀書會的一位書友主動借給我看的。他說這是一本很好的書。所以我就看了,因為別人說好肯定好的原因。也許還是因為知青文學是中國文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是缺少知青文學絕對是不完整的文學形象。而如果知青文學中缺失了梁曉聲的北大荒兵團小說系列。也是令人遺憾的。

當我看過這本書以后,沒有我想象的那樣苦不堪言,雖然很多地方讓人的眼角濕潤。但里面也有很多地方讓人感到北大荒就像是一個溫暖的家。

北大荒在那片神奇而孤寂的土地上。有一個連隊由于當初選地的錯誤,沒能像國家奉獻糧食,團部決定解散那個連隊。當老連長宣布這個消息的時候。大家都覺得這個消息是連隊的恥辱。當場都哭了,副指導員首先站出來反對解散連隊。他說連隊決不能解散他們可以去開墾“滿蓋荒原”,也叫“鬼沼”,鬼沼是一馬平川萬的傾沃土地,然而沒有人敢涉過 那片邪惡的土地,副指導員豪言壯語鼓舞了大家,就這樣,他們駛向了那片土地。剛開始在那片土地上他們受盡了苦難。由于條件的惡劣,食物的缺乏,梁珊珊為了追小狍子掉進了沼澤,他那年輕的生命就這樣被奪走,副指望員由于染上了出血熱。在回團部的路上和馬一起停止了呼吸。摩爾人在和野狼的搏斗下也離開了人世。

他們付出了這么沉重的代價。最終還是征服了那片土地。種出了一片片的麥海,麥海成熟以后,所有的人都盼著收獲,可麥收指揮部遲遲不下達收獲的命令。期待來的不是收獲,而是雨季,戰士們只能看著麥海一片片倒下。由于雨季的原因有很多戰士都染上了出血熱,連隊開始變得恐慌,團部派了五個人去告急。帶來了一名醫生,才得以解決了恐慌,雨過天晴也開始了麥海的收獲。

當看到這樣的小說,怎能讓人心里不發悲涼,只能為那個時代感到悲哀。為那個時代的知識青年們感到心寒,他們是多么的無奈與無助。書中也有很多氣氛溫和的故事。很有家的溫度,如姚醫生幫劉栓紅小孩入睡,幫劉栓戒酒,雖然是以騙人的手法。都是為了幫助他們心中所認為的家人,在北大荒的邊境上,兩國的人們可以自由來往。雖說是自由來往,你是在攔有銹鐵絲的邊界上鉆來鉆去。邊防戰士只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兩邊的居民也有結婚生子的。這些都多么的有溫度。當然也有太多的人想逃離北大荒。王志剛就是其中一個,雖然他在北大荒和鄒心萍結過婚。但他在回家探親的時候。就再也沒有回去,把懷有孩子的鄒心萍一個人丟在北大荒。傷透了鄒心萍的心,鄒心萍本也有離開北大荒的機會,有一個讀大學的名額,但讀大學必須打掉腹中的孩子。被鄒心萍拒絕了,放棄了回城的機會,這也體現了人性至上,不是所有的人都是物質化的。就像最后在40余萬知識青年返城的過程中。還是有很多人選擇了留在北大荒上。把自己的一生奉獻在那里。因為他們你把那里當成自己的家。要離開的人都有例依依不舍的情節。留戀,但卻要離開,這是時代的矛盾在一代人身上,思想上和心理上的折射。

生活有時像一位父親,有時像一位母親。有時嚴厲,有時慈祥,有時不免粗暴,有時感情細膩,但他總是不忘記自己的責任。開導著它年輕的孩子們。

最后,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我們為什么要讀小說。

小說是什么?

小說是文化!

文化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

所以你只要讀懂的小說,也就讀懂了生活,讀懂了生活也就讀懂了人生。

讀懂了人生、人生怎能會過的不好!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對于讀書這件事情,我就像是一個拾荒者,路上遇到一個空塑料瓶都覺得寶貝。因為腹水貧乏,沒一次經歷每一個文字對我來說...
    墨醬燥起來閱讀 3,378評論 0 1
  • Unit One P32 〔TITLE〕College is not an Ivory Tower 〔TOPIC〕...
    張敬藝閱讀 422評論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