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過得第26個年了。
記得小時候是很喜歡過年的,對過年是充滿著期盼的。小時候的過年似乎是從期末考試結束開始的,記得那時候一考完試,除去稍微擔憂考的不好被父親批評之外,就是盼望著、吵著鬧著要回奶奶家,在奶奶家和小兄弟們一起玩,一起等待著過年的到來。奶奶家背后的小山,門前的池塘與河流,樹林與小樹林,田間地頭都是我們天然的游樂場,每天吃完飯開始到鄉野的廣闊天地盡情玩耍,每天變著法子,換著花樣的玩,從打彈珠,打牌,下棋這樣的文藝活動,到下河網魚、上山找蘑菇、拾柴火這樣的體育活動,當然更多的時候是利用手里的火機、鞭炮和玩具槍一起去惡作劇。等到玩累了哥幾個就開始一起理財了,盤算著怎么去花那因為期末考試達到家長預期而從媽媽那領來的三五塊錢假期經費,經費的消費節奏會總體考慮到整個假期,覆蓋到每個人頭,精確到每天哪幾個人合吃一根辣條或是方便面。小時候的財務也不都是那么完美,有時候也會因為嘴饞或款待其他小伙伴造成經費超支,這時候大家就會思考著發展一下經濟去來源節流,比如說拾一點廢紙盒塑料瓶去賣個三五毛錢。等假日經費花完的差不多時候,也就到了大人們帶著我們的新衣服鞋子回家過年的時候了。
? ? ? ?年三十晚上,我們按照年齡大小的順序去敬爺爺奶奶的酒,爺爺就會塞給我們用紅紙做的紅包。然后私下交流一下這筆年終獎爺爺沒有也根據年齡大小差額對待,很滿意的藏在口袋最深處,生怕被媽媽搜刮去了。后來,一年又一年,每年增長著年級,變化著生肖,假期和過年的回味卻沒有變化,保持著期盼與歡樂。直到爺爺去世了,少了嚴厲的爺爺,對于我們這樣調皮搗蛋的孩子來說似乎沒有太大影響,有奶奶給我們假期洗衣做飯,成群結隊的“作惡多端”。
? ? ? 小時候的年味很濃郁悠長,像一瓶好酒充滿著回味。等到我們這些倒蛋鬼開始一個個的上了大學,日子似乎變的快了起來。先考上的哥哥姐姐們總被家長們樹立為標榜,而我們這些還在艱苦奮斗的小的們就成了過年被心連心、面對面的醍醐灌頂素材。學榜樣,立目標,下決心,精神要集中,行動看指揮。最怕的是那些左鄰右舍的別人家孩子,因為有時候明明年終學習KPI達到了預期,但別人家的孩子總能考的比我好,在競爭中落入下風,沒有為家長贏得榮譽,被剝奪“年終獎”顯得有理有據。
? ? 等到再長大一點,磕磕絆絆的也竟考上了大學。拿出曾經征戰高考的洪荒之力,亡羊補牢般的補救平日的蹉跎歲月,應付完考試周也就可以規劃返鄉過年了。年前的日程里排滿著同學聚會,推杯交盞間交流著國計民生和哪個女孩更漂亮。這時候等到過年,總有長輩開始鼓動你抽煙喝酒。其實內心也早已經蠢蠢欲動,時刻的反省自己,抽煙喝酒都不會還算什么真正男子漢?在這青春正好的年齡是有必要在長輩面前保留一份嬌羞的,講究的同學言辭懇切到讓長輩信以為真,酒杯里滿滿裝著的是誠意,祝健康賺錢豬肥雞壯,一咽而下,吸舌頭捂嘴,酒好味辣,大家笑的哈哈哈。在歡樂祥和中熱鬧非凡,這時候總有長輩不忘記再幫你添上滿滿的一杯,帶著關切的說第一次喝酒就少喝點嘛,語重心長的說這個伯那個叔的酒也要陪啊。在觥籌交錯之間,這喝酒和做人的道理就都學到了。而我最終還是悟性欠缺,每次話不多說,來者不拒,次次喝到跌跌撞撞。而這個時候過年,收紅包跟喝酒要一樣的羞澀。在成年人的外表下再收長輩紅包多多少少有點心虛,一定用雙手把口袋全都摁住,嘴里喊著“不要、不要”,媽媽也會在旁邊幫你喊“這么大孩子了,不能要啊”,然后拉拉扯扯的幾個回合最終紅包收下了,不拉扯個三五回合似乎集聚一年的熱情是無法釋放完的。這時候年味對我來說又多了幾分味道。
? ? ?與恰同學少年時不同,如今畢業進入社會。一如既往的提前一個月就開始計劃著過年了,不同以往的在于今年是提前一個月開始搶火車票,歷時一個月,智行軟件幫我累計搶了三百萬次,終于臨近春節搶到了一張黃牛吐出來的車票。歷時18個小時,行程1200公里,從夏天深圳到冬天的家鄉,重點是我回家了。我媽看我回家拖著一個大行李箱問我里面裝的是什么,我不知道應該回答她里面裝的是年終獎還是兒媳。心知肚明的知道其實裝的是B,不忘初心,單純如我,只是想拿個大箱子從家里多裝點年貨回深圳。都說城市套路深,這一點我也認同,趁著過年回來啃啃家里人也要不失風度。那些散落在全國各大中城市的兒時兄弟姐妹們也都回來了,一起穿著開襠褲打鬧的日子似乎并沒有過去多久,現如今他們的孩子們也像我們當年一樣在奶奶家門口嬉戲玩耍。然而,如今的我們已經不能像當年一樣玩耍了。如今的我們都在一個微信群里,朋友圈中,每到過年,出去當面的噓寒問暖之外,微信群里也是熱鬧非凡。“來來來,發紅包”,“來來來,搶紅包”,這是贏得大家開心和達成共同話題的最好方式,幾番過后如石頭一般安靜,也沒有人去計算今天搶到了幾根辣條錢了。平日的忙碌,地域的限制和圈子的發展,生活的無奈似乎都可以用來作為交流變少的理由,除去過年喝酒打牌紅包之外似乎也很難找到一些更走心的情感交流方式。幸好還有過年,不至于把我們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或是最陌生的熟悉人,就這一點來說應該不止于一個人去反思。二伯問我怎么還不結婚,我說要是你當初不勸我好好讀書的話我早就結婚了。今年過年不止一次聽到奶奶說自己不中用了,干活沒以前利索了,我看的出來奶奶的擔心。作為八十多歲的老太太,膝下兒孫三十多人,抽煙喝酒六十多年,在我看來奶奶的身體還是很硬朗的,因此過年當聽到我說奶奶還是年輕人時候,奶奶開懷大笑,并特意干了一整盅白酒,煥發出青春風采。
? ? 時過境遷,時光寫在長輩們臉上,孩子們身上和我的記憶里,年齡變化下嘗到的年味也在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