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過年,是從放寒假就開始的。
每一年剛放寒假,媽媽總會帶著我們三姐弟去買新衣服。還記得五年級那個穿童裝又小穿成人裝又大的年齡,買不到新衣服的我差點還哭了出來,那時候總是不懂大人們為什么不買新衣服也可以。稍大一點之后,就是跟著姐姐一起逛街買各種超出自己當時年齡卻又很喜歡的“非主流”衣服,過了兩三個非主流的年。
最難忘的還是我們從早晨開始就去逛大東門,幾乎把西華宮、白馬、南塘的每家店都逛遍,從早上逛到晚上,從頭要穿的買到腳要穿的,講價講到口渴,卻因為花一兩百塊錢就買好了整個新年還有新學期要穿的衣服和鞋子甚至書包,就可以高興好長時間。
后來就是回爺爺奶奶家準備過年。
初中以前,父母帶著我們在外做生意,每到寒假我們三姐弟就先回老家和爺爺奶奶玩。
準備過年的首要工作就是買年貨。
每個等待過年的寒假,奶奶最愛帶著我們三姐弟去商場買各種年貨,也會帶著我們去市場,問我們想吃什么就買什么。除了買我們愛吃的東西,還要買的傳統的年貨就是每年都會有開心果、紅瓜子、黑瓜子、利是糖、橘子、蘋果……當然,我們最愛買的就是煙花,總愛屯很多貨放在家里,等過年的時候可以玩。
在市場上,最最難忘的也是和奶奶一起買對聯。因為奶奶不識字,總會問我們哪副對聯上寫得好,讓我們決定買哪一副。家里的門比較多,我們總會給大門選一副金光閃閃的長對聯,然后給前門,后門,二樓的門,三樓的門選同一種款的對聯。除了對聯,我們還愛買很多裝飾,比如說各種樣式的“?!弊郑热缯f可以貼在樓梯墻壁上的“上落平安”,比如說逛花市買橘子樹和各種花的盆栽……我們總會花心思想要把家里裝扮得充滿春節氣息的樣子。
然后就是大掃除。
小小的我們總會爬上窗戶,用抹布再用報紙把窗戶玻璃的每一個小角落都要擦得干干凈凈一塵不染,把桌椅的每一個小縫隙都要伸手指去擦干凈,把客廳房間和廁所的每一片瓷磚都擦得像新的一樣。
每天結束大掃除之后都會分析著還有哪些沒清掃的地方,然后計劃著后面幾天每一天要清掃哪些位置。
最后一步就是洗果盤放糖果,這個時候奶奶總會拿出她很多年前買的會唱歌的音樂糖果盒,然后我們會把我們買的各種年貨放在糖果盒內。每次收拾東西,最開心就是和姐姐分工,誰洗東西誰放東西,很愉快就搞定了。
年三十,是在貼對聯,拜神,洗澡穿新衣服,打麻將,放煙花,盼爸媽回家中度過的。
貼對聯一定是我們最愛的活。這種“危險”活不可能讓爺爺奶奶來做,于是在我們三姐弟還沒長高的小時候,總是爬在梯子上貼對聯的。每到這個時候,我們先是把去年的對聯撕下來,然后把依舊殘留在墻壁上撕不掉的紙盡可能刮干凈,似乎覺得刮得越干凈來年就會越美好。然后就是在對聯的背面涂上漿糊,再將它整整齊齊貼在門邊,這大概是我們年三十最愛做的事情之一了。
之二就是拜神。何為拜神?在我們家就是給神臺上的觀音娘娘“洗澡”,然后燒香,最后是燒紙錢。我們三姐弟超喜歡邊燒紙錢邊說著各種心愿,讓祖宗保佑我們夢想成真。
之三就是洗澡了。為什么連洗澡都是最愛做的事?因為我們家的傳統是每年年三十的洗澡都要用藥材煲的水來洗澡,這個水從中午就開始煲,不單單是給我們全家人洗澡的水,還是給觀音娘娘洗澡的水。
這個藥材水帶著淡淡的香味,洗完澡的時候需要用水從頭淋到腳,寓意著洗掉往年的晦氣。當然,它還帶著新衣服的味道,因為一洗完澡,我們就可以穿上準備已久的新衣服。臭美的我們,從買衣服的時候就想好了年初一到年初七每一天要穿什么,這一定也是我們最可愛的樣子。
然后就是年夜飯。
在讀初中之前,每一年都會盼著爸爸媽媽會回來,但每一年都很不確定。因為在小時候,爸媽做的是餐飲生意,餐館在鎮上小有名氣,于是每到了大家放假團圓的時間就是他們最忙的時候。
那時候的我們,最盼望的就是爸媽年三十可以不營業,那樣我們就可以一起在家吃團圓飯。如果他們需要繼續營業,我們就會先吃晚飯,然后邊打麻將邊等他們回來。
打完麻將我們三姐弟最愛做的就是放煙花?,F在真的回憶不起來那時候的我們為什么那么沉迷煙花。我們買回來的一打又一打的煙花都會平均分三份,每個人抱著自己的煙花就像抱著一箱寶藏一樣,舍不得放又迫不及待要放,看著煙花飛舞是我們最童年的回憶。
初中以后,我們全家人都回來生活了,于是每一年都是非常團圓的。最喜歡的就是每年團圓飯爸爸做的盆菜,一定是比任何飯店都好吃的!
后來,最值得高興的就是,我們家的團圓飯多了一個人,就是現在的姐夫。當時他們還沒有結婚,總要跑兩邊的團圓飯。
記得好久以前沒拍拖的姐姐跟我說過,“結了婚之后過年的團圓飯真的好麻煩,如果能夠兩家人約出來一起在外面吃那就是最完美了!”那時候的我就幻想著將來姐姐結婚了我們可以兩大家子人一起吃團圓飯。
2013年,是我們家最后一次齊人的團圓飯了,感覺就像是一個時代的落幕。那時候姐姐說,如果你也把男朋友帶回來多好。
是啊,當時我在想,我沒有帶過任何一個人回家過年,將來我的愛人,從未在我們家最齊人的時候來吃過一頓團圓飯,該是多遺憾的事情啊。因為那都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家人,我多想和我未來的家人一起分享。
年味變淡,大概是從奶奶不在的時候開始的。
我們再也不會那么在意有沒有新衣服,再也沒有那么積極的搞大掃除,再也不是奶奶帶著我們去買年貨,再也不會那么糾結買怎樣的對聯,再也不會買那么大的橘子樹,再也不會在年三十打麻將,再也找不到可以買煙花的地方了,再也沒有人在年初二的時候叫我們按翡翠臺給她看香港放煙花了,再也不會在每年年初一全家人去喝早茶——那是奶奶最高興的事情。
但我們還是會買好多好多年貨,姐姐就像半個媽媽一樣,每次過年之前都會拉著我去香港掃年貨;還是會一起去買對聯一起貼對聯,最愛的還是爸爸親筆寫的那一年的對聯;還是會一起拜年燒紙錢,我總會開玩笑的說“哎呀祖宗們呀,姐姐肯定明年就要嫁出去了,到時候就是回娘家給你們拜神了……”還是會拿出奶奶最愛的音樂糖果盒出來裝糖果;還是會煲藥材水洗澡,一起吃完團圓飯之后在客廳里看電視,從來不看春晚的我們只喜歡看翡翠臺的生肖運情講解……
后來的年,姐姐出嫁了,陪了我一起度過21年新年的姐姐要去另外一個家和她的新家人一起過年,我們從此成了“娘家”。那時候開玩笑說的“娘家”,現在說起來卻覺得是自己丟了姐姐的孤獨。
年味再次變淡,大概是從姐姐出嫁開始的。
我再也沒有特地去買新衣服了,也沒有人帶著我去香港掃年貨了,再也沒有人陪著一起愉快地大掃除,也沒有人帶著我去買對聯買橘子樹了;沒有人陪我一起舒舒服服地坐在客廳里邊吃零食邊看電視,沒有人跟我一起商量年初一到年初七要穿什么衣服,也沒有人陪著我偷偷躲進房間里看看紅包有多少錢……
買新衣服、大掃除、買年貨、買煙花、穿新衣、放煙花、拜神、貼對聯、打麻將……一切都離我太遠太遠了,似乎只有奶奶和姐姐在,我才知道過年是什么樣子的。
直到今年,年味淡到忘了給自己買新衣服,淡到知道年前沒什么要做的,于是在寒假之前都要把自己的行程安排得滿滿的,直到年三十前幾天才回家。
家里面的衛生也不用怎么搞,年貨也不用怎么買,對聯不用買就有了,本以為還有貼對聯來延續一下年味,但爸爸和弟弟好像都有他們各自的忙,最后約定好要一起貼的對聯,都變成讓姑丈過來幫我們匆匆的貼了。
年三十那天中午,爺爺就給我和弟弟發了紅包。小姑姑說爺爺那天在市場里買了一包利是封,結果是那些已經報廢的貼不起來的利是封,估計都是十幾年前的了。
爺爺說:“我看它大小剛好所以就買了?!?/p>
后來姑姑拿給我看,原來那就是我們小時候收到的紅包的樣子,心里莫名有一股憂傷。
吃完飯后我說要把糖果盒拿出來洗洗然后放點吃的,媽媽說:“不用拿糖果盒裝啦,你們都長大了自己要吃什么自己拿就可以了。”
我說:“當然不行啦!一定要糖果盒!”
于是我自己把那個十幾年前的糖果盒拿出來洗干凈了。雖然蓋子已經裂開了,但轉動它還能發出熟悉的旋律。聽著這些熟悉的旋律,記憶中十幾年的過年突然就涌現在腦海里。
在過去那些分分合合生死離別的年月里,年味總是讓我莫名的眷念。
我想努力像個孩子一樣,像小時候一樣再過一次年,卻發現自己在演著獨角戲。
似乎只有自己在努力地維系點什么東西,就像生了一場病,非要那么點維系才能痊愈一樣。
年的味道,大概就是童年里那些一起過年的人。
你沒有如期歸來,那就是我回不去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