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8日-2017年6月26日于臺灣國立宜蘭大學交換學習,將所見所聞與大家分享。
01政治
臺灣大學生傾向臺灣獨立
臺灣大學生反對兩岸交流過于密切,原因是擔心臺灣經濟過于依賴大陸,擔心大陸以經濟為要挾,讓臺灣做出政治讓步,威脅到臺灣的主權。臺灣大學生反對兩岸服務貿易往來的原因是怕一旦開放,陸資入臺控制臺灣經濟,對本土的就業等有不利影響。
臺灣大學生認為自己是臺灣人,并非中國人,去大陸,稱是出國。認為臺灣和大陸是平等的,你有什么我就有什么。而大陸民眾傳統潛意識里有著國家就該統一的觀念。這導致兩岸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在心理情感認知方面有著隔閡、不信任、不能真心地交流等問題,不利于兩岸和諧發展。
臺灣大學生傾向臺灣獨立的思想除了與自身認知有關,也與外部環境的影響及傾獨的政治人物或者老師的傳播有關。島內“去中國化”風氣盛行,宣傳“大陸是大陸,臺灣是臺灣的觀念”。自從6月13日巴拿馬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斷絕與臺灣的官方關系后,臺當局認為北京當局在打壓其外交空間,在島內宣傳“反中”思想。由于臺灣的言論自由,有老師公開在課堂上講“我們臺灣的旅游業是對日韓游客開放的,近幾年大陸游客減少,是好事情,大陸人素質低,購物專買便宜質量差的貨、亂扔垃圾不文明,我們臺灣不招待”。
以上臺灣外部環境影響及傾獨的政治人物的宣傳使得島內青年對大陸的整體印象不佳,是臺灣大學生傾獨的主要因素。但臺灣大學生承認大陸在飛速發展,自己本土的經濟基礎建設落后于大陸,但依然希望兩岸關系是平等關系,而不是歸屬關系。
02教育
臺灣的大學教育發展情況、問題及機遇
20世紀60年代,臺灣經濟飛速發展,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究其原因,注重教育是其成功因素。當時大力培養應用技術人才,大力開展學校。自從遭遇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與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臺灣經濟競爭力逐年下降,隨著近些年的互聯網科技革命與產業結構調整,臺灣大學教育未能成功轉型,導致培養的學生與社會的需求有“落差”。
臺灣地區一般大學有70所,技職院校有92所,但目前臺灣人口只有2344萬。當年的盲目擴張,過度普及得到了一時的好處,長遠角度來看,問題已經出現,臺灣地區162個學校,專業分散,大多數學校未有自己的特色,創新驅動意識不夠強烈,教育仍停留在服務業等傳統領域,對創新變革與新技術不夠敏感。由于少子化的影響,生源減少,大多數學校招生困難,經費不足,從而影響教學質量。有專家學者意識到問題所在,提出整合資源,合并學校,但由于臺灣自由的環境,有部分民眾反對合并學校,導致這一提案擱置。
臺灣的教育特色有產學合作。企業有較高意愿參與到學校的教育中,二年級或三年級學生在假期就有機會到企業中實習,無論對企業、對學校還是對學生個人都是有利的。
大陸與臺灣有相似的文化,所以臺灣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對大陸的大學教育有預警作用,臺灣教育好的經驗對大陸大學教育有借鑒意義。
臺灣培養的學生與社會的需求有落差警示大陸大學教育一定要以就業為導向,注重實踐,提高學生服務社會的能力。大陸在研究生教育中,分為學術型碩士和應用型碩士,但在實際培養中,應用型碩士培養傾向于學術性培養,導致學生在校期間學術與企業實習一把抓,論文未能完成好,企業實習也沒完成好。臨近畢業前,匆匆完成論文,這樣的行為對學校整體論文發表的質量有顯著影響,也對學生自身就業競爭力有減弱作用。解決方案:對于應用型碩士,學校提供自由環境供老師和學生互相選擇,研究生除了入學前分配一位指導老師外,可自由選擇其他老師的項目來完成,以項目代替傳統授課學分,其他老師也可選擇各院各系學生來做自己的項目。對于學術型碩士,專心搞學術研究,以課題為主,各院系學生可參與各課題,培養學生跨領域創新的能力,提高論文發表水平。
國立臺灣大學的跨領域創新教學?
大學第一年很重要,大學第一學年是大學學習生涯的基礎。第一學年的課程讓學生得以了解相關議題所涉及的知識全貌,以利于提早規劃自己的學習藍圖。第一學年基礎課程初始階段就是給學生帶來強烈的感動,激發學生主動、積極投身學習的熱情。臺灣大學的跨領域學院(也稱虛擬學院)涉及到的領域有文學、社科、工學、管理、電子、生科、法律、生農、醫學、理學。所有的在校生無論什么專業都可以參加這個虛擬學院的課程。學校設置的虛擬學院的目的是把學生剛考上大學的熱情找回來。
虛擬學院課程分三個部分,一是設計思考,請紀錄片導演上課,講述如何設計故事,二是功能型課程,如音樂設計,暖科技(關心身心障礙者的科技),木工藝實作,鐳射切割,3D電影,折紙大師系列等,三是專題課程,如車輛創新,發現交通問題,分組實作解決問題。
虛擬學院的目的是打破系院本位,以學生為主題,創造多元學習環境,突破知識邊界。
國立宜蘭大學教學特色
教學助理制度,教學助理以本校研究生或高年級成績優秀的學生為主,其工作是協助教師準備相關課程工作并帶領修課同學進行分組討論及分組實驗。希望透過教學助理的制度,達到教師、學生、教學助理三贏的局面。
考試制度,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同等重要,將學生期末考試的壓力分散到期中考試中。
翻轉課堂制度,大多數課程都是分組交報告,以學生講述為主,培養學生合作能力、表達能力、搜索資料能力,提高自學綜合能力。
心理學課程作為必修課程,每一個學生都要學習如何面對壓力,分組做心理學實驗,如從眾效應等。心理學課程分為情景中的我—認識社會心理學、身心安頓—面對壓力與疾病、藝術心理學與生活及心理學與現代社會等。
開展素質拓展課程,通過城市探索,讓學生發現社會中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例如,讓團隊尋找學校附近認為服務最好的店鋪,說明服務特色是什么,分析優缺點,提出方案。教師幫助學生確定團隊分工,包括財務、方案制定、資料搜索、ppt制作等,讓同學們在團隊合作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擅長的領域。
國立宜蘭大學學生心理培養特色
開展協助學生融入大學生活的課程,如生涯與興趣探索,幫助學生們積極思索人生方向;開立自己的壓力處方箋,幫助學生們學習及尋找適合自己的壓力應對方式;客制化自己的學習策略,通過簡易的學習風格測驗,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屬性及方法。
開展多元性別活動,以測驗、游戲、討論的形式幫助同學們了解自己的愛情性格和學習親密關系的相處之道。使同學們包容差異,達成平衡。
國立宜蘭大學學生宿舍特色
宿舍有輔導員辦公室,方便同學及時聯系老師。宿舍有聊天休閑區域,方便同學拓展人際關系,不宅在宿舍中。宿舍有自助廚房服務,這樣,同學們不會私自購買廚房用具,減少火災等的發生。宿舍有通宵自習室,方便同學學習,夜間不會在宿舍學習,不打擾室友。
國立宜蘭大學輔導員隊伍情況
輔導員大多數為年長者,甚至退休返聘人員。他們和學生以朋友模式相處,參與到學生的生活中去,通過和學生一起活動來了解學生的近期態度、心理變化。基本所有的活動輔導員都會參與。相對來說行政上的任務會少一些。
每一棟教學樓都會有輔導員辦公室,并且布置溫馨,有沙發,有茶水,方便同學課間前來休息或者吃午飯快餐,實際效果非常顯著,學生喜歡課間來輔導員辦公室喝喝茶,聊聊天,這樣方便輔導員了解學生情況。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