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按學校的要求,我和兩位同事去參加了一場教學活動,是一所兄弟學校教學交流開放日活動。
我是帶著一顆敬畏虔誠的心去學習的。在語文組群里看到組長發的文件,文件中“‘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高效課堂”吸引著我,在沒接到學校通知安排我去聽課之前我就做好了打算,我不能錯過這次學習機會,既然是教學交流開放日活動,應該是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去聽的吧?我在周四就把周五的課安排好了,準備去學習學習。
關于“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大家并不陌生,幾年前就被炒得沸沸揚揚,很多學校在學習這種教學模式。我沒有具體見識過,更沒有參與過,但是我覺得大部分老師都在實踐實施著“先學后教”,哪位老師在上新課之前不安排學生先預習呢?預習不就是學生先學的過程嗎?只是由于時間關系少了當堂訓練環節。有機會去真正體驗感受參與學習,我滿心歡喜。正好周四晚上也接到了學校通知,讓我和另外兩位老師同去參加這次教學活動。
早晨,我早早地就出發了,到達目的地時才七點半。從接待人員手里拿到活動實施方案時,我迅速瀏覽了一下,活動目的很明確:
“1、以全面提升學校內涵發展為目標,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堅持“教書育人責任狀”,實施“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嚴格“四清”管理過程,提高課堂教學藝術,注重課堂教學效益,營造融洽的教學氛圍,進一步地促進我校教育教學質量又好又快地發展。
2、展示我校師生精神風貌,宣傳學校辦學成果。
3、加強與兄弟學校的交流和學習,虛心聽取各方面的意見,進一步推動我校教育教學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
我邊走邊看實施方案,當來到錄播室時,學生和上課的老師已經都在教室里了。聽課老師還都沒有到,我和我的同事悄悄走進教室,坐在學生后面,以期離老師學生近一點聽得更清楚。
離上課時間還有十多分鐘,等待的過程,教室里靜得出奇,教師一言不發,學生正襟危坐。這讓我想起《每一棵草都會開花》中當那個耳聾的孩子上臺領獎,讓他談獲獎體會,他囁嚅半天,說:“我想,只要我努力,我總會做成一件事的。”那句話時“剎那間,臺下一片靜,靜得陽光掉落的聲音,都能聽得見。”此刻,我仿佛聽見陽光掉落的聲音!
終于上課時間到了,班長一聲“起立”把我嚇了一跳。緊接著,老師導入新課《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標題是課前就寫在黑板上的)然后課件出示:作者簡介,學生默讀,讀完舉手;接著老師出示第二張課件:背景介紹,學生默讀,讀完舉手;然后老師出示第三張課件:教學目標,學生自讀。這個過程中,老師幾乎沒說話,速度非常快,我有點兒應接不暇。看來這些孩子是訓練有素啊!
接下來,“先學后教”教學程序依次進行:
第一次先學后教:比正確朗讀
老師先播放錄音,學生聽錄音,劃分節奏,然后老師出示節奏劃分,學生對照,訂正自己劃分不正確的地方。接下來自學檢測:正確認讀劃線的生字,糾錯,齊讀,輪讀第一段。
第二次先學后教:比正確譯講
老師出示自學指導:結合課下注釋,先解決重點生字詞,再練習翻譯。如有疑難,可小聲問同桌或舉手問老師。(人名、地名不用翻譯)5分鐘后比誰能正確譯講。
5分鐘后,老師出示語句,找學生翻譯。
第三次先學后教:比理解文意
老師出示自學指導:再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3分鐘后比誰回答正確。
1、文章開頭列舉了哪些事例,運用了什么樣的句式?
2、這幾位古代賢能的人所處的時代不同,但是他們的經歷有什么共同點?
3、想一想作者這樣寫的作用?
學生思考后,自由發言,老師總結,然后課件出示參考答案,學生做筆記。
第四次先學后教:比正確背誦
老師出示自學指導:再讀課文,一句一句,反復記憶,3分鐘后,比誰能正確背誦課文第一段。
最后一個環節是當堂訓練:
老師發放練習,學生當堂完成。學生做好后互改,老師出示參考答案。當堂沒能掌握住的同學課后繼續鞏固。
整堂課給我的感覺是緊張有序。從我踏進教室的那一刻開始,我就被一種緊張壓抑包圍著。老師站在講臺上,面無表情,像一尊雕塑!上課時講話干凈利落,沒有一句廢話,甚至一個字都不會多說!
課后,評課交流環節,他們本校的主持人滔滔不絕,45分鐘的交流時間,他用了將近十五分鐘!從頭到尾對這節課做了評價,從他的評論中你可以感受到這是一節幾近完美的課!從導入到過程以及學習后的當堂訓練,幾乎無可挑剔,什么先學后教,什么以兵教兵,什么活而不亂……他終于評講完畢,然后請聽課老師評價,教室里又一次靜得出奇,我仿佛又感受到陽光掉落的聲音!
冷場!
他又說了幾次請前來聽課的名師專家指教,終于有一位蒙城九中來的老師發言了,幾句溢美之詞過后,點了一句:“我現在第一次看到老師笑!”然后又是沉寂。為什么那么多聽課老師都不說話?
我本來打算談談自己的感受的,可是我不是名師,更不是專家,面對那幾近完美的評論我哪敢再開口?!這跟我以往聽的課評的課都不一樣!
以往聽的課,沒有明確什么模式,各有各的上法,評課時也是教者先談談自己的設計思路和意圖,自己的教后感受,然后聽課老師各抒己見,互相交流。可這次……
到底什么樣的課堂才是有價值的課堂?
這節課給我的整體感受是:緊張壓抑。45分鐘,老師的表情一直沒有變化,聽課過程中“冷若冰霜”四個字一直在我腦子里面轉。在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更像一個程序員,一步一步操作嫻熟,從學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學生課前沒少下功夫死記硬背。
課堂上,我感受到了有序不亂,但沒感受到“活”。學生回答問題時遇到困難,老師沒有引導沒有啟發,沒有鼓勵沒有期待,而是直接換人告訴學困生答案……
課堂上,缺少生成,很少互動,大部分時間是老師出示問題,學生回答。唯一的一次掌聲是一個同學翻譯課文后,在老師的提示下響起的,“啪,啪啪啪”,整齊劃一,訓練有素。
可能學生們已經習慣了,或者是已經被訓練出來了,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
我是在壓抑緊張中度過這一節課的,我不喜歡!
活動結束了,我認為這是一次失敗的教學交流活動,主持人幾近“完美”的評課讓聽課者沒有了交流的欲望……
到底什么樣的課堂才是有價值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