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概括內容:
首先設想如果擁有三天恢復光明的日子,她將如何度過它們,接著將她自己的人生娓娓道來,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她那樣安排三天背后的原因,最后是她論述了支撐著她最大的動力——樂觀的力量。
一句話評價該書:
一開始讓我以為是殘障人士如何通過努力閱讀和學習獲得充盈精神世界的故事,然而她絕對是和我們同樣平等的,而且就在克服重重不利阻礙達到更大成就,生活地更加美好方面,可謂是甩我幾十條大街,讀后她成為了我的女神之一,我的靈魂此刻都在顫抖。
較為不禮貌地從文章中梳理出其一生:
祖籍:瑞士,卡斯帕·凱勒家族
祖父輩分:移民美國
祖母的祖父:早期弗吉利亞的殖民總督
父親:南北戰爭中 南方軍上尉
舅舅:南北戰爭中 南方軍陸軍準將
【1880.6.28】美國,出生。
【1882,19個月】高燒,胃部與腦部急性出血,燒退,失明+失聰
【1885, 5歲】可以幫助做家務
【1886,6歲】華盛頓,接觸貝爾博士,聯系波斯頓珀金斯學校校長物色啟蒙老師
【1887.3.3,6歲9個月】沙利文小姐來到海倫家
海倫接受教育的第一步驟:通過寫手心對應物體開始,學單詞
海倫接受教育的第二步驟:通過盲文卡片開始,學習閱讀
【1888.5】波士頓之行,珀金斯盲人學校、普利茅斯移民博物館、布魯斯特海濱
【1890.3.26】通過觸覺開始學習講話,老師是霍勒斯·曼的校長——薩拉·富勒小姐
【1892】《霜王》事件:寫作的一篇小故事《霜王》;后出版在校刊,但與已有故事類似,被懷疑抄襲;被學校教職員調查;此事引發海倫關于閱讀、寫作和思想原創性的深刻思考。
【1893】游覽尼亞加拉大瀑布、參觀世博會;閱讀了希臘、羅馬和美國的歷史,通過盲文版法語語法書自學法語;賓夕法尼亞州跟鄰居學習拉丁語
【1894】就讀紐約市賴特赫馬森聾人學校,專門提高發聲與唇讀。2年中,還學習了算術、自然地理、法語和德語課程。
【1896】父親去世,第一次巨大悲痛;進入劍橋女子學校學習。學習英國歷史、英國文學、德語、拉丁語、拉丁語寫作、應時寫作。
【1900】考入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學院
P.S 海倫·凱勒的閱讀量真的十分夸張,我試圖去列一張她所提及作品清單,但中途放棄了,因為工作量確實不小。這真的讓我難以置信,它們還都是盲文版本。這也鼓勵著我堅持閱讀,更加努力地進行閱讀積累。除此之外,她還喜歡逛博物館和劇院,興趣是劃船和游泳,與樹和自然交朋友,這讓我感覺更加奇妙。
三天光明的假設下,海倫·凱勒的安排:
Day 1:【有生命&無生命的朋友】
上午:看人看狗;看日常生活的環境;看印刷的書籍
下午:看自然,森林遠足
晚上:失眠,因為反復回味白天美好的回憶,太過興奮
Day 2:【了解人與自然的歷史】
凌晨:看日出
白天:博物館之旅
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看人類歷史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看美
晚上:看劇/看電影
然后繼續失眠,因為能腦補出其他以前通過盲文看的近百部戲劇
Day 3:【看當前工作的世界】
凌晨:看新的日出
白天:看工作的世界
在帝國大廈樓頂俯視城市
周游城市,繁華的街角觀察
漫步第五大道→公園→貧民窟→外國人居住區
晚上:還是會去看戲劇
基于以上,海倫接著給了我們一個提醒:
①像明天要失明那樣去使用你的眼睛。
②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其他官能。
③最大限度使用好每一個感官,享受世界通過大自然賦予你的幾種接觸方式給你帶來的方方面面的快樂和美。
我相信,她用心看到的世界圖景一定足夠美妙,讓她如此靜謐又嘴角上翹。
她最核心的東西——海倫·凱勒三論樂觀
*內里的樂觀(信仰樂觀——“一直存在于我的心靈深處”)
形成思想→愛、愉悅、希望→追求知識
【原文】
想要真正了解幸福的意義,人們必經此路,因為唯有通過與惡接觸、對比,我方能真正體驗到真、善與愛的意義。
【原文】
我寧可相信世界上善的存在與力量... 盡力發現一切人與事最好的一面,并讓它融入自己的生活。
【原文】
我與這些莫可名狀的力量結為戰友,快樂和勇敢立刻充盈我全身,讓我勇敢地面對上天為我安排的一切命運。這,便是我對樂觀的信仰。
*外部的樂觀 (“外在世界印證我內心對善的信念”)
在閱讀的文學、哲學、宗教與歷史著作中
在人類精神發展史、世界歷史發展進展、美國發展歷史與人類從不停歇的進步中
在公眾意識、公眾教育、盲聾者教育、一切對比以前取得進步的方方面面中
*實踐中的樂觀(檢查樂觀信仰“在現實中的實際效果”)
【原文】
假使我要重新闡述一個樂觀者的信條,我將如此描述:
“我相信上帝,相信人類,也相信精神的力量。我相信勵志是神圣的的職責,不會說出任何冒犯上帝的世界的話語,任何人都沒有權利這么做,因為這是一個美好的世界,而且成千上萬人一直在努力維持這世界的美好。我相信,唯有如此才能越來越接近美好的精神時代。到那時,再不會有人過著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對他人的苦難置若罔聞。”
這便是我的信念的內涵,另外還有一點將主宰一切——在暴風雨之中,請堅持這點以渡過難關;在災禍與苦難之中,請奉之為生命的原則——這就是樂觀。上帝的靈魂歌頌一切事物的美好,而樂觀便是人類靈魂與上帝靈魂之間最美麗的和諧。
此篇開啟“人生(自傳&傳記)”的主題閱讀
系列文章:
*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樂觀(本篇)
*沃爾特·艾薩克森:《史蒂夫·喬布斯傳》(在讀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