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心雕龍》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系統全面的文學方法論和文學批評書,它是南北朝時候大文學家劉勰(xie)撰寫的。
? ? ? ?劉勰(約公元465-520),字彥和,生活于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梁代,中國歷史上的文學理論家、文學批評家。漢族,生于京口(今鎮江),祖籍山東莒縣(今山東省莒縣)東莞鎮大沈莊(大沈劉莊)。他曾官縣令、步兵校尉、宮中通事舍人,頗有清名。晚年在山東莒縣浮來山創辦(北)定林寺。幼年死去父親,家境很貧苦。劉勰雖任多種官職,但其名不以官顯,卻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龍》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地位。由于他在文學上的成就很大,也很為當時的昭明太子(《文選》修撰者)所敬愛。 ?
? ? ? ?這部書是劉勰在齊朝末年寫成的。《文心雕龍》共10卷,50篇。分上、下部,各25篇。全書包括四個重要方面,由劉勰在江蘇省鎮江市南山寫下。上部,從《原道》至《辨騷》的5篇,是全書的綱領,而其核心則是《原道》《徵圣》《宗經》3篇,要求一切要本之于道,稽諸于圣,宗之于經。從《明詩》到《書記》的20篇,以"論文序筆"為中心,對各種文體源流及作家、作品逐一進行研究和評價。在有韻文為對象的"論文"部分中,以《明詩》《樂府》《詮賦》等篇較重要;在無韻文為對象的"序筆"部分中,則以《史傳》《諸子》《論說》等篇意義較大;下部,從《神思》到《物色》的20篇(《時序》不計在內),以"剖情析采"為中心,重點研究有關創作過程中各個方面的問題,是創作論。《時序》《才略》《知音》《程器》等4篇,則主要是文學史論和批評鑒賞論。下部的這兩個部分,是全書最主要的精華所在。以上四個方面共49篇,加上最后敘述作者寫作此書的動機、態度、原則,共50篇。
? ? ? ?傳統修辭學分為消極修辭和積極修辭兩大方面。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對這兩方面都有精當而深刻的論述,尤其對消極修辭的論述,不僅論及文章技巧,而且深入到心理活動和思維規律與語言生成關系的層面,不僅當時直至今天也仍有重要指導意義。
? ? ? ?在語音修辭方面,劉勰沒有沿習名人沈約的“八病說”,而著重提出了“飛沉”問題、“雙聲疊韻”問題。在《神思》中,劉勰就提出了“尋聲律而定墨”的主張,在《聲律》中又說:“凡聲有飛沉,響有雙疊。雙聲隔字而每舛,疊韻雜句而必睽;沉則響發而斷,飛則聲飏不還。”劉勰認為,作韻易而選和難。足見劉勰不但非常重視而且準確把握了漢字漢語的語音特點,對語音修辭在理論上作出了可貴貢獻。
? ? ? ?在語匯修辭方面,劉勰提倡慎重遴選詞語。語匯修辭中,還涉及用字,劉勰在《煉字》提出用字“四要則”:一避詭異,二省聯邊,三權重出,四調單復。無怪劉勰嘆曰:故善為文者,富于萬篇,貧于一字,一字非少,相避為難也。
? ? ? ?在語法修辭部分,劉勰在《章句》中提出了要按內容安排章句和按情韻安排章句的主張。劉勰主張,句式的選擇上,用長用短,或長短穿插,整散結合,完全要符合情韻需要,情韻急,少音節短詞句,情韻緩,可用舒曼之長句,情韻起伏跌宕,則可長短并用整散結合,以收蕩氣回腸之效。
? ? ?《文心雕龍》不承認抽象的文學天才,認為寫文章重要的是對事物仔細觀察,只有抓住了事物的本質,才能寫出好的作品。它認為文學的內容和形式是統一的,文章的表達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針對當時人寫文章多從形式上做工夫沒有真實內容這一弊病,《文心雕龍》提出了反對造作、反對以詞害意、反對內容遷就形式等主張。
? ? ?《文心雕龍》一書,受到了后世極大的推崇。在這以前,許多討論文學的論著,多半偏而不全,都沒有這部書系統、全面和周密。《文心雕龍》是目前了解南北朝以前文學理論唯一的一部大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