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有印象的幾件事:寫論文、答辯、兩次來廣州。
這五個月,就只留下了這幾件事。
心中的愧疚感又涌上心頭,望向窗外,車輛川流不息,時間跟隨著那些車子緩慢地消失在馬路的盡頭。
我說我喜歡什么,有時候我都羞于談論,因為我往往喜歡做喜歡的事情的快感,我卻堅持不了。我說我喜歡寫字,可是我沒有日更,更別說寫的一手好文案;我說我喜歡跑步,我連起個床都覺得困難。不是我不喜歡,是往往當要去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心里面那種對消遣的貪戀的感受戰勝了我想要堅持的感受。也就是說,我并沒有那么想要做這件事。
最近我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做計劃,這是我沿襲高中的一個習慣,這個習慣讓我很有挫敗感,但是我依然樂此不彼地做。因為當我每次列好計劃的時候,就會產生塵埃落定的微妙的美好的感覺,這種感覺欺騙著我,讓我堅信我可以做到,可是事實上,十次有九次是做不到。然后我就干脆再也不碰這件事直到我再次充滿愧疚感再次去做這件事情。
真的,好可笑。
其實我什么都明白。我明白那些行動力強的人都是危機感比較強的人,就如同手頭上的工作馬上就要交了我必須專心完成,我也明白那些想要從暴貧困境中擺脫出來然后拼命學習掙錢的人,那些人身后,就是萬丈深淵,他們不能回頭,只有拿命來換。所以我高中的時候經常想,為什么我家不能再窮一點,就是卡在剛好能滿足我日常所需的狀態,再窮一點,我就能再發奮一點。
越往外看,越覺得這個世界真大。前兩天看《花兒與少年》,江疏影他們到亞馬遜體驗,大晚上的跑到亞馬遜捉鱷魚,白天坐水上飛機,再去南非感受異國風情。當時我就在想,也許我一輩子都不可能到那個地方。可是我現在回想當時的想法,覺得自己真沒志氣,想一想拼一拼的勇氣都沒有。
以前看到一種說法,叫愿望清單,就是把自己的愿望寫下來,然后一條條去實現。這方法放在我身上根本行不通,我寫下來了,然后那紙過幾天就出現在垃圾桶了。我越來越清晰地知道,表明對一件事的渴望,永遠不在紙上和嘴上,而在心里,是心里那股強烈的欲望,支撐著一個人走下去。
我很羨慕那些“斜杠青年”,“跨界高手”,我以為,一個人能做好一件事情就足夠很厲害,但是那些跨界高手真的是以逃命的速度來追趕知識,掌握一般人短時間內掌握不了的知識,最后做到知識變現。沒工作的時候我白日做夢想著自己也可以成為這樣的人,可是現在發現當初真的是白日做夢,我沒有他們的決心,沒有他們的行動力,現在稍微做好他們做的其中一件事情我都覺得很辛苦。
終于明白這樣一句話,努力一輩子,才成為一個平凡人。
但是我明白,不等于我要這么做,我是一個23歲的年輕人啊,行動力差真的是最討厭,應該拿出一副年輕人該有的熱血的樣子啊。
不要怕,也不能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