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寫則死,文讀則生

  這篇文章的前導文包括以下這些:

  1,《討論一下討論》

  2,《論意義的整體-個體二元性、范式及其轉移以及意義的無意義》

  3,《比喻的合理性總是被人丟溝里》

  然后今天想扯的話題,是關于說話和寫字的——

  1,當我將一個想法以一定的形式(無論是文字還是語言)表述出來的時候,其實就伴隨著大量相關想法的消失;

  2,當我接收到一定形式的內容,無論是文字還是語言,的時候,大量與之相關的想法就會應運而生。

  這段本來可以很簡潔地表示出兩句很簡短的話,不過為了避免和我一直很厭惡的現代詩保持距離,所以決定將這兩句話拓展為一篇文章,正好整理整理思路。


  語言文字對思想的馬賽克效應,在前面幾篇文章里都有論述,這里就不累贅了,只說結果:

  當我們將一個想法以一種固定的形式表達出來的時候,總會伴隨著大量信息的丟失。

  這種馬賽克化或者說柵格化帶來的一個結果,就是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意思和作者原本所想要表達的意思,總是會有所差異的。

  但,另一方面,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一個想法并不僅僅是一個想法,而是一連竄想法——因為,就如之前的文章中所說的,想法本身是不能被量化的,不是說“不是想法A就是想法B”的,而是有一定的范圍的。這個“一定范圍”當我們用一個本身意義已經被標明的詞語或者詞語組給表達出來的時候,就是去了原本所具有的靈活性。

  這就好比一條水流,在地上流淌,然后你用冷凍槍將它凍成冰,雖然它是被固定成型了,但卻也失去了原本多姿多彩的形態。

  當我們用確定的語言將一個想法表述出來的時候,很多和這個想法相近相似相關的想法就都被砍去了。

  更糟糕的是,一旦用語言表述出來以后,人總會不自覺地去感知(比如看,比如聽,比如默念),于是就對這個想法形成了強化,最終別的想法就都被扼殺了。

  這個過程大部分人如果不去細細體會的話,大概很難發現。但如果腦洞大一點的,沒事就和別人嘮嗑或者寫東西的,這樣的體驗就會比較明顯。

  往往當一個想法被寫下來的時候,就會發現再也跳不出這個想法了,思路反而沒有落筆寫下想法前那么靈活清晰。

  當然了,不將想法寫下來也是不好的,因為,這么做的最大問題就是——容易忘…………


  反過來的過程則比較好理解。

  比如你寫了一段話,或者你說了一句話,被我看到或者聽到了,于是,由于上述所提及的模糊性,當我看到或者聽到了你的話后,事實上我能想到的意思卻不止一種——網上所謂的腦洞大開基本就是這么一個過程。

  為什么自己說的自己聽不會如此呢?因為說以前想法就有了,說之時想法被固化,而后再聽到,都會自覺不自覺地向那個被固化的想法靠攏,于是怎么都逃不出它的制肘。


  #我一定要和現代詩保持距離

  如果一個人不想寫詩,只不過是覺得一成不變的一行字很無聊從而給拆成多行,這行字就莫名其妙地變成了詩的話,我只能說發現這貨是詩的人實在是太牛了。

  黑夜給了你黑色的眼睛,你用它來尋找光明。

  這是好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每日健身 持續進行中。最近照顧 每日跑步跑步 斷斷續續無計劃的做當中。 日本韓國iptv增代提銷賺錢更重要,最重要...
    嗨嗨皮皮的閱讀 353評論 0 2
  • Ozbek_Chiang閱讀 161評論 0 0
  • _.isNull(object)如果object的值是null,返回true。 _.isNull(null);=>...
    ComfyUI閱讀 385評論 0 3
  • 你為什么不開心? 因為他周三晚上跟她吃飯,送她回家。昨天中午跟她吃飯。 那他們之間有什么嗎? 沒有 就算他們之間有...
    不小不閱讀 170評論 0 0
  • 案中案 (中篇小說) 耿豐年 一 星期五下午,A市反貪局偵查科副科長李凱,坐上火車回家歇星期天了。他的家住在K市,...
    江蘇阿年閱讀 622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