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昨天是本期教育行走的第三天,上午有一場張祖慶老師的講座。自打獲知此行請到了祖慶老師,便滿懷期待著。身為浙江人,家住離省城不遠的湖州,留戀、享受小語課堂的我,王崧舟先生,蔣軍晶老師,祖慶老師……是我像小女生追星一樣追了許多年的,在我心中視為重量級別的“大碗兒”。從瘦瘦的祖慶老師一直追到了肚子圓圓的他,早些年浙大華家池校區逸夫體育館的千課萬人課堂上,一節節公開課聽得酣暢淋漓。我總喜歡早一點去搶占位置,找一個最最合適的角度認真聽講。那時的我會把自己切換成課堂上的一個學生,我會思考張老師拋出的一個個問題。張老師那特有的不帶翹舌音的普通話具有魔性,風趣幽默地回應總能調動在場學生的熱情,放開自我,沉浸在課堂中。他的課,尤其是一些創意類寫作課,除了選材的獨特性以及課件的優化,還有參與課堂的學生表現力極強。王崧舟大師的課堂三種境界:“我以為,一堂好的語文課,存在不同的境界:人在課中、課在人中,這是第一重境界;人如其課、課如其人,這是第二重境界;人即是課、課即是人,這是第三重境界?!惫芙▌偟恼n堂教學觀認為:“課堂的主體是學生,但是課堂的主導者是教師。把時間還給學生,教是為了不教?!?br>
? ? ? 懂學生的老師,眼里望出來的都是學生,祖慶老師做到了心無旁貸,人課合一。這樣的課自然是他開啟了學生的智慧,學生成就了他才華,沒啥不雅,雙收共贏。聽他的課我記,奮筆疾書,偌大的體育館帶回響的師生對答,我將一字一句記錄下來。那些年我很享受這樣的外出學習機會,直到疫情來了,再也沒有回到千課萬人的課堂上去“上”這些大師的課。只能隔屏看錄播。
? ? ? 得知能夠聽到他的課,異常興奮。只可惜,盼呀等呀,他的課在昨天上午,我再一次華麗錯過。剛剛逐字逐句讀完他的《張祖慶 | “磨課”四部曲:聽課-追課-曬課-裸課》,期待回放的開通,我愿再一次像聆聽他的課一樣專清投入地記下他的這次講座。
? ? ? 他用朱光潛先生在《無言之美》一書中談到的“作文有如寫字”來亮明課堂教學觀甚是到位,我便再次敲擊鍵盤錄下這段精彩引用,為自己的才疏學淺添塊“金磚”。
? ? ? “在初學時字常是歪的,筆鋒常是笨拙扭曲的,這可以說是“疵境”。如果他略有天資,用力勤,多看碑帖的筆跡……手腕運用靈活了,就可以寫出無大毛病的,看得過去的字。這可以說是“穩境”。如果再想進一步,就須再加揣摩……薈萃各家各體的長處,造成自家所特有的風格,寫成的字可以稱得藝術作品,或奇或正,或瘦或肥,都可以說是“美”。這可以說是“醇品”。最高的是“化境”。字不但可以見出馴熟的手腕,還可以表現高超的人格:悲歡離合的情調,山川風云的姿態,哲學宗教的蘊籍,都可以在無形中流露于字里行間,增加字的韻味。這是包世臣和康有為說的“神品”,“妙品”,這是極少數人才能達到?!?/p>
QQ空間居然為我留下這樣的一段段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