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大北線編年史,西藏第一旅行線路的誕生
西藏的眾多旅行線路
或是林芝的秀美
或是山南的厚重
或是日喀則的壯麗
都沒有一條旅行線路如阿里大北線一般
令人向往,包羅萬種風景
(汽車行駛在阿里的公路上)
▼
末代吐蕃王朝諸部紛爭
阿里以其偏遠與遼闊
成為了吐蕃王朝后裔的避難地
影響了西藏歷史的進程和藏傳佛教的發展
阿里東臨那曲日喀則,西抵印控克什米爾
北鄰南疆,南至印度、尼泊爾
面積30萬平方公里,人口卻只有九萬
是中國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區
(阿里地區地理位置圖)
▼
2000年前阿里曾是雄踞高原的象雄王朝領地
擁有雪域高原的古老都城穹窿銀城
西藏最古老宗教雍仲苯教也發源于此
(穹隆銀城的遺址)
▼
(雍仲苯教創始人敦巴辛饒的照片)
▼
1000年前這里是藏傳佛教在雪域最后的火種
建立寺廟、迎請高僧、學習經典
使阿里成為了藏傳佛教后弘期的佛教中心
(阿底峽大師的照片)
▼
宗教之爭,僧俗之爭
造就了西藏歷史上最大的迷案
古格王朝消失之謎
(蒼涼孤寂的古格王朝遺址)
▼
王朝興滅,宗教紛爭
在世界歷史上不勝枚舉
時至今日仍在不斷發生
然而千百年來早已湮滅在歷史長河中的阿里
為什么卻如此令人神往
從西藏眾多的旅行線路中脫穎而出呢?
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
旅行者
在30年前西藏在所有人心中只是一個地理概念
1979年西藏設立旅游事業管理局
開始正式開放旅游市場
在1980-1984年期間
政府對進入西藏旅游者采用配額制
每年只有1500-2000人可以進入西藏
旅游目的地也僅限于拉薩及其周邊地點
那個時候人們對于阿里的認知
還處在“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層面
(80年代的布達拉宮,攝影師:旅行家梁子)
▼
90年代開始
西藏成立旅游局、逐步開放旅游市場
相應的配套措施也逐步建立
入藏的旅游人數保持著每年兩位數的增長
但是阿里仍然顯得默默無聞
1996年隨著電影《孔繁森》的上映
阿里才逐漸被人們熟知
(電影孔繁森劇照)
▼
蒼涼的高原,惡略的自然環境
獻身祖國的援藏干部
讓人們知道原來在西藏的西部
有這樣一片神奇的土地
名為阿里
(阿里的荒蕪景色)
▼
90年代末期,外賓入藏旅游的開放
越來越多的尼泊爾、印度香客
進入阿里朝拜神山圣湖
(印度人轉山)
▼
也有越來越多的內地游客進入阿里旅行
但是那個時候由于219國道還處在修建時期
進入阿里毫無疑問是一場艱難的旅途
從拉薩一路向西到阿里地區首府獅泉河
單程1300公里,往往要走一個禮拜
(奔馳在阿里荒蕪的曠野上)
▼
開拓者
最開始的阿里線路只是219國道一線
線路相對單調,1300公里回頭路也讓人崩潰
直到一個人的出現,才改變了這一切
這個人就是被稱阿里王的“洛桑旦增”
又叫“洛旦”
(第一代阿里王洛旦)
▼
由洛旦師傅開辟的線路
從拉薩出發,沿318國道到拉孜查務鄉
向西進入219新藏線
直到阿里地區首府獅泉河鎮
轉而向東走301省道經過革吉、改則
進入那曲地區的尼瑪、班戈,最后返回拉薩
線路全長5000余公里、風景蒼涼壯美
成為了西藏所有旅行線路中
里程最長、難度最大、風景最美的一條
業界稱之為阿里大北線
(傳統阿里大北線線路圖)
▼
由此開始,阿里旅游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阿里王洛旦師傅與其成立的阿里王車隊
聲名鵲起
載著無數勇者開啟了史詩般的阿里之行
(阿里王洛丹師傅的車隊)
▼
令人扼腕嘆息的是洛旦師傅
在2012年罹患肝癌不幸去世
但是洛旦師傅開辟的阿里大北線
仍然圓了無數人的阿里夢
阿里王車隊,洛旦師傅的徒弟們
成為了西藏旅游車市場中最優秀的旅游車司機
(云丹和達桑等阿里王車隊司機及他們的車)
▼
時光流逝,傳統的阿里大北線
似乎不太能滿足大家的挑戰欲望了
而且阿里大北線相對枯燥的后半程
讓人的視覺和審美變得疲勞
每天只能穿梭在一望無際的羌塘草原上
與藏羚羊和藏野驢賽跑
(藏北草原上狂奔的藏野驢,攝影師:邊地)
▼
直到一個人的出現,又改變了這一切
創新者
西藏-假想敵
,一個對西藏愛的癡迷的人
他行走藏地十幾年
去過太多鮮有人知的秘境
(第二代阿里王,西藏-假想敵)
▼
針對傳統阿里大北線的弊端
在他的不斷的探索下
阿里大北線2.0版橫空出世
他還給這條路線取了一個
人盡皆知的名字——“一錯再錯”
(2.0版的阿里大北線線路圖、西藏-假想敵繪)
▼
在傳統阿里大北線前半程的基礎上
他對后半程做了優化升級
從獅泉河一路向東
在301省道的雄巴鄉向東南進入亞熱鄉
再向東進入日喀則地區仲巴縣的亞熱鄉
阿里地區的措勤縣
那曲地區的尼瑪縣、班戈縣
這樣的路線橫穿藏北大湖區
西藏大湖最發達的地區
這就是為什么被稱為“一錯再錯“”的原因了
(色林錯:位于那曲地區尼瑪縣、申扎、班戈縣三縣交界處,湖面海拔4544米,西藏第一大湖)
▼
(巴木錯:位于班戈以東,在藏語中意為“勇士湖”,湖面海拔4565米,面積191平方公里)
▼
(當惹雍錯:位于那曲地區尼瑪縣城內,其藏語意為“胸膛般的碧綠湖”西藏的第四大湖,湖東岸有著名的窮宗遺址,湖南岸有苯教著名的圣山“達果爾雪山”)
▼
(仁青休布錯:位于日喀則地區仲巴縣境內,為咸水湖,從湖邊可以看到延伸到湖中的半島)
▼
(扎日南木措:西藏第三大湖,位于阿里地區措勤縣境內,湖面海拔4613米,面積1023平方公里)
▼
雖然阿里的線路已經如此完美
但他就是一個永不滿足的人
又計劃在原有的阿里環線的基礎上
再升級為3.0版的阿里環線
2015年、2016年到2017年
他不斷的出發前往阿里
針對已經走了20年以上的阿里南線
他又在不停地嘗試有沒有更加優化的可能性
從雪山林立的崗巴、定結、珠峰一線
到喜馬拉雅的后花園吉隆溝
再到中國唯一可以拍攝到瑪納斯魯的貢當鄉
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也因此衍生出了日喀則環線等一系列的西藏深度旅行線路
(卓木拉日雪山:是亞東縣民間傳說的與珠峰并列的七仙女之一,山勢險峻,海拔7326米。又名神女峰,喜馬拉雅山第七座山峰)
▼
(崗彭慶峰:海拔7292米,山峰終年積雪不化,位于希夏邦馬峰西北方向)
▼
(希夏邦馬峰:海拔8012米,在世界14座8000米級高峰中排名第14位。也是唯一一座完全在中國境內的8000米級山峰,坐落在喜馬拉雅山脈中段)
▼
酷愛西藏湖泊的他
在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幫助下
對所有青藏高原上
超過5平方公里的湖泊都做了標注
(超過5平方公里的湖泊標注圖)
▼
于是他有了一個大膽的計劃
可不可以將西藏面積排名前九的湖泊
結合阿里環線整合出一條新的路線
在他的不知疲倦的奔波與研究下
終于探尋出了西藏第七大湖(格仁錯)
到西藏第二大湖納木錯的路線
而且途中還第一次拍到了仁錯約瑪和仁錯貢瑪
這兩個鮮有人至的湖泊
(仁錯約瑪和仁錯貢瑪)
▼
就當西藏最偉大的線路呼之欲出的時候
造化弄人,我們親愛的假老師
卻永遠的留在了他最愛的當惹雍錯湖邊
(最美的當惹雍錯湖)
▼
就這樣
在兩代阿里王的不斷探索、創新中
我們可以去到很多前人想都不敢想的地方
無數經典的照片,經典的行程都由此而來
西藏第一旅行線路就此誕生
當我們行進在阿里蒼涼與壯闊的天地中時
都不應該忘了兩代阿里王
為這一切做出的付出與貢獻
逝者已去、生者如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