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古代開發利用最早的玉種之一,藍田玉古往今來素有盛名,文人墨客對藍田玉多有吟頌贊譽,唐朝詩人李商隱的一句詩:“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更是成就了藍田玉的千古美名。
至少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我們的祖先就發現了藍田玉的堅硬品質、細膩紋理與美麗顏色,用它制造工具和禮器。春秋秦漢時藍田玉雕開始在貴族階層和上層社會流行,唐時達到鼎盛。著名的秦始皇傳國璽就是用藍田水蒼玉制成,此后玉璽一直作為皇權的象征,在中國君主專制社會流傳千余載。
“藍田玉”之名是因其產于陜西省西安市的藍田山而得名。歷代古籍(如《漢書·地理志》、《水經注》等)中均有藍田產美玉的記載,現代開采的藍田玉礦床主要位于藍田縣玉川鎮紅門寺村一帶,與遼寧岫巖的岫玉、河南南陽獨山玉、及新疆和田玉并稱“中國四大名玉”。
一貫中華歷史的藍田玉,有墨玉、姜花玉、芙蓉玉、纏絲玉等分類,顯玻璃光澤、油脂光澤,微透明至半透明,內質塊狀、條帶狀、斑花狀。其質地堅硬,色彩斑斕,光澤溫潤,紋理細密,由于含有氧化元素含量豐富,往往一玉多色,乳白、青、黃、紅諸色錯雜,用藍田玉制成的玉器翠色晶瑩,神韻橫生,因此是良好的玉雕和制作工藝美術品原料。
而除了是玉雕和工藝美術品原材料之外,經物理化驗表明,藍田玉中含有鈣、鐵、鉀、鈉、錳、銅等多種微量元素,對人體有舒筋活血,美容養顏等功效,因此也被視作保健玉,經常佩帶能使玉石中含有的微量元素通過皮膚被人體吸收,從而平衡陰陽氣血的失調,祛病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