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花了快兩年的時間,走了兩遍的考研路。回頭看看,不知道到當時為何而開始,也不知道第二次進入考場,走出考場是否對得起自己。24號的中午,陽光很曬,大學城里人聲潮雜,其實那時候走出考場的我,心情很平靜。當時給了閨蜜一個電話,因為約她們出來吃頓午飯,見見面再走。
? ? ? ? 考研兩天沒休息好,只覺得頭腦混沌,仿佛僅有地清明給了考場,給了答卷,對于外界的信息接受變得遲鈍。走出考察時隔壁桌一個女生來跟我打招呼,我才記起來她是同屆另一個專業的。大四考研的那會,要實習也要寫畢業論文,每天活著想個陀螺,當時班上10個考研的,都說放棄中大報本校了,我不甘心,還是報了中大。當然,最后他們都在進入研究生的時候,我默默推著個行李箱去了三線城市。也許這就是不會取舍與審時度勢,不想因為自己的實力而向夢想前的巨獸妥協,我只能灰溜溜的當了手下敗將。
? ? ? ? ?第二次考研,當時來了Z市工作,每天6小時的一個月到手工資勉強過活的小上班族。開始來的時候我后悔了,感覺有種“背井離鄉”離開自己大學四年的城市,離開自己的圈子,一無所有的奔向一個陌生的起點。我猜那是逃避吧。轉折點在這個夏天,我剛入職參加培訓完有了自己的固定部門,有了自己的辦公桌開始,我在整理電腦資料的時候發現了之前來這里實習的某學霸的考研資料(名牌高校的學校最后考進了中大我的目標專業)。當時就在想,這是老天給我的第二次機會么?出于對中大的執念,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 ? ? 我的本科院校是個普通的醫學院校,但是每個從“尖子班”出來的差生估計都會有個名校夢吧,我身邊的朋友都進入了名牌高校,而我由于家庭原因個人原因默默窩著不上不下的普通本科。人只有攀比之心,對比后才會有深刻的認識名校資源與普通高校資源分布的差異。有時候人生就是無數個叉路口,我們這個路口遇見下個路口分開可能就是兩種不同軌跡的人生了。能看到這篇文章的同學,未高考的希望能考慮以下幾點:你想生活在幾線城市?你的家庭資源能否一直支撐你邁入社會,站穩腳跟?你想學術還是技術?你是否耐得住寂寞,能堅守自己最初的夢想? ? ?因為,這些都和你之后的路有很大關系,我來自農村家庭,是那種家里剛好能吃飽然后余錢全部是學費的這種類型。我們家鄉教育比較落后,我讀書的時候,鎮上只有一所公辦小學,小升初能上縣上的中學的估計一個班十幾個人,縣上有劃定名額,分數后但是排名出了名額的,要么交錢買名額,要么就沒有的縣中學上了。為什么要上縣中學呢,因為鎮上中學的幾乎可以讀完初中或高中就可以結婚帶小孩回家種地了。縣上重點高中每一年的高考重本估計也幾十來人,普通本科20%左右。記得讀書那會,考上重本是有橫幅貼出來的,現在的村里考上本科還能一人獎幾百塊錢。當時上來G市讀大學,深刻體會到了教育水平的差異,也許生活有很多門路,但是對于我們這種一窮二白,家里就幾畝薄地的農村家庭,我還是覺得學習讀書是較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