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鐺在群里又開始刷屏:“我們又冷戰了,好象我們倆在溝通的時候總是不在一個頻道,怎么辦,怎么辦,群里大神些支個招嘛!”
后臺有不認識的朋友留言:“我是做技術的,跟人溝通時有時聽不懂別人說話的重點,也不知道怎么回復,表達也時常沒有條理和邏輯,好苦惱!”
朋友劉先生最近也郁悶,與人交接項目,事前提醒了又提醒,不能用04號的材料必須用06號的,結果老是讓他哭笑不得,偏偏就用了他三令五申注意不要使用的04號材料,對方還一臉無辜的樣子:“不是你吩咐一定要用04號材料!”
小伙伴們怎么才能在一起愉快地玩耍了,到底還能不能好好溝通?
所有的聲音匯到上空,成了一個頻率的信號:我要做溝通的高手?怎樣才能做溝通的高手?
一、所謂“溝通高手”的本質
首先,什么才能叫做“溝通高手”?是能言善辯,還是長袖善舞,八面玲瓏?
人們對善于“溝通”的人有種固守成規的看法,是不是只有聰明伶俐牙尖嘴利的人才能算作是“溝通高手”。
其次,“溝通高手的能力是一種既要留心他人又要考慮自己的獲取平衡能力的行為”。
這句話知易行難,人們要么是自我到了極端為王的地位,我的地盤我做主,這只是一種單方向的輸出。
要么就是謙虛順從過了分,別人說什么都對,這就是之前茹果君曾在文中談及薩提亞在溝通姿態中分類的“討好型”人格,這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溝通。
幸好,“溝通能力可以后天學習”,生物性決定我們每個人有自己獨特的能力技巧,但“并非塑造我們溝通形態的唯一因素,影響溝通能力更大的是人人在后天習得的技巧‘’,而普羅科特所著的《溝通的藝術》就詳細地講解了溝通能力的技巧訓練。
二、“溝通高手”必須要具有“同理心”,這是最重要的溝通能力。
心理學上經常會用到“同理心”(empathy)這個詞,其實就是能換位思考,站在別人的角度上考慮事情。
小時候聽到過的一個故事:太陽和風比賽看誰能把行人的衣服脫下來,風拼命地吹啊吹,行人感覺越來越冷,把衣服裹得更緊;太陽出馬,開始將它溫暖的陽光照耀在行人身上,行人覺得好舒服啊,放松地在陽光中行走,然后太陽越來越烈,行人覺得好熱啊,衣服一脫撲通跳進河里。
小孩子都懂得的道理,古人也說過:“將欲取之,必先與之。”
想讓別人理解并接受你的意思,你就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試著用他的思維方式與他交流,“以人之矛,攻人之盾”。
真正的“溝通高手”不僅僅是停留在交流技術層面上,而是具有人生大智慧,他對世事深刻的洞察能力使他具有高度的“同理心”,正如伏爾泰所說的:“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會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但是,注意不要將“同理心”與“同情心”混為一談,“當我難受時,請尊重我的悲傷,不要過多地表達你的關注”。
有只猴子受了傷,然后所有的猴子都一個個緊接著去看,每個猴子都說“哎呀,你太可憐了!”然后這個猴子就將自己的傷口挨著給每個猴子看,最后,這只猴子就死了。
“同理心”是指你用對方的(theother person’s)觀點設身處地思考他的處境進而感同身受,而“同情心”表示你用自己的(your own)觀點來看別人的困境進而產生悲憫之心。
“當你同情他們時,他們的困惑、喜樂和痛苦還只是他們自己的經驗,但當你與他們產生共情(即同理心)時,這些經驗就好象變成了你的經驗(至少在此時此刻)。”(《溝通的藝術》第121頁)
而且,“同情心”往往會讓人有種圣母似的高高在上的道德綁架感,常常會讓對方覺得是在“隔靴搔癢”,你并沒有真正體會到他的感受,而且還很容易使人們失去理性思考能力,無法進行正常判斷,無條件地幫助自己所以為的弱者。
這就是真正的“溝通高手”和那些被無用社交所謂的“賤人”糾纏的人們的區別,“同理心”并不必然意味著要同意對方,更不意味著要為對方的人生負責。
三 、真正的“溝通高手”能清晰認知察覺到自己和別人的情緒,能有效地進行情緒管理。
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Daniel Goleman)用情緒智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來描述我們理解和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以及對他人的感覺保持敏感的能力。
首先,情緒在我們與別人交流溝通的時候,會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一般人最不喜歡打交道的就是那些“喜怒無常”情緒化的人,因為他沒有一個可以讓人依循的準則,今天心情好,你就算當著他面抱他女朋友都笑嘻了,明天情緒郁悶了,看到你就煩,你好心送他東西都會覺得你搞怪有什么企圖。
要做到“溝通高手”,不僅要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懂得接納并明白該如何處理自己不妥的情緒,而不會歸結到外界環境周邊關系,同時會懂得別人所處的情緒狀態,能夠將他對待你的真實看法和他因為情緒造成的態度問題區別開。
其次,我們要學會區別“無助益的情緒”和“有助益的情緒”,減少“無助益的情緒”。
情緒不存在對錯好壞,很多時候因為我們對待情緒的態度使得我們的生活出現問題,而不是情緒本身帶來的結果。
人們疲累的時候情緒往往不佳,這個時候最容易將情緒轉移到別人身上,善于管理自己情緒的人會用自己的方式轉換調整心態,大部分的人在自己不明所以的情況下與自己最親密的人發生沖突,因為最安全,而最糟糕的是,將自己的情緒壓抑,導致心理問題的出現。
接納你的情緒,而不是控制,然后和它交朋友,謝謝它讓你明白你對所發生事的真實感受。
很多時候,我們在與別人交流的時候,由于自身“無助益情緒”的糾纏往往會使事態向我們希望的反方向滑去。
羅納德.B.阿德勒.拉塞爾.F.普羅科特 著的《溝通的藝術:看人入里,看出人外》第8章“溝通和關系的演變”和第9章“人際溝通中的親密關系”中還談到了如何處理與家人朋友的溝通關系,這也是我們大部分人感到最為困惑最為迷茫同時也是最為重要的地方,而真正的“溝通高手”不是指那種“外面象貓,家中象虎”或者是“外強內弱”的人們,真正的“溝通高手”是善于處理各種情境中的溝通模式的。
當你意識到溝通的重要性,愿意去學習有關溝通的技巧模式方法,你已經邁出重要的一步,敢于承認自己的不足之處并積極去探索學習,成為“溝通高手”也并沒有你想象中那么難,《溝通的藝術: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圖文并茂,還有很多趣味的小故事、插圖和經典案例,讀起來會非常有意思的。